《镜花缘——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
第26节

作者: 张延晨1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多九公道:“从这对联来看,上联有淑的意思,下句藏着士的涵义,这两句确实是淑士国的绝好招牌,所以就在城墙上有体现。”唐敖道:“这里的国王,据古人传说是颛顼的后人,看这情况,儒家的风格和白民国真的很不一样,来到关前,发现很多兵役上来了。
  日期:2017-05-26 07:39:47
  第二十三回 说酸话酒保咬文 讲迂谈腐儒嚼字
  话说这三个人来到城门前,很多兵役上来,问明来意,而且每个人都要搜身才能放行。林之洋道:“守城门的这些囚徒竟然把俺们当作贼人,还要搜查,可惜俺没有吃蹑空草,要是吃了蹑空草,俺就凌空一跃飞到城里去,看他怎么办。”三个人到了大街上,发现本地人都是头戴儒巾,身穿青衫,也有穿着蓝衣服的,那些做买卖的也是儒生打扮,斯斯文文的并没有市侩的气息,卖的东西除了生活用品以外就是很多卖青梅、齑菜的,其余的也就是笔墨纸砚、眼镜牙杖、书坊酒肆而已。唐敖道:“这里的老百姓无论有钱还是贫穷都是儒生打扮,看上去挺怪的,好在这里的语言我们能听得懂,我们为什么不去问问这里的风俗?”走过闹市,听见那些老百姓家里没有不传出读书声的,门首都挂着金字匾额,有写着贤良方正的,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也有聪明正直的,也有德行者儒的,也有通经孝廉的,也有好善不倦的,其余的两字匾额,像是休仁、好义、循礼、笃信之类的不一而足,上面都有姓名和年月,只见旁边一家门首贴着张写着经书文馆四个字的红纸,门上还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优游道德之场,休息篇章之囿。正面挂着五爪金龙金字匾额,上面有教育人才四个字,里面书声震耳。

  林之洋指着包袱说:“俺要进去发个利市,二位可不可以一起去看看?”唐敖道:“大舅哥饶了我吧,我还留着几个晚生的称呼慢慢用哩,前面在白民国贱卖了几个,至今觉得心里不爽,今天的了这个地方看这情况就算不是贱卖,但是因为这里的人也觉得委屈。”林之洋道:“妹夫在红红、亭亭跟前自称晚生心里觉不觉得委屈?”唐敖道:“虽然我在那两个个姑娘面前自称晚生,不但一点也不委屈,而且心悦诚服,俗话说的好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她们的学问高,而且很多地方都值得学习,为什么不是晚生?难道是年龄决定的?如果是年龄大了还很无知,像是白民国这样的,他在我眼前自称晚生我还不乐意呢,两位才女精通学问,大舅哥直呼其名未免也不太礼貌。”林之洋道:“那天你们受了黑姑娘很多的耻笑,还有问道于盲的事情,现在他们虽然是在羞辱多九公,与妹夫你没什么关系,但不把你放在眼里,信口胡说也是够狂妄的。现在提起来,你不恨她们也就算了,为什么反而要尊敬她?”唐敖道:“什么事不管大小,如果能处处虚心,不管走到什么地方,就没有受侮辱的隐患,我们前些时候在黑齿国,要是能做到规矩和谦虚,她们又怎么会这地方耻笑?现在不自己反思反思,反而要埋怨别人,那就是自己的不是了。”多九公道:“那几天我和唐兄游玩,每次到了山清水秀或者幽静的地方,唐兄就有弃绝凡尘去求仙的意愿,这种事虽然只是一时有感而发,但是根据刚才这一番话,如果不是先贤忠恕之道,要是什么事情都这样,就是成佛作祖的根基,唐兄深厚的学问老夫难望项背,将来的很多事情都要讨教了。”林之洋道:“那两个黑女人才学虽然高,妹夫愿意自称晚生,在君子国的吴氏兄弟跟前妹夫是不是也愿意这么自称?”唐敖道:“虽然吴氏兄弟的的学问怎么样我不知道,但听他们说话,很是尽情尽理,都是圣贤仁义之道,在这种人的面前别说自称晚生,就是在他跟前负笈担囊拜他为老师,也长许多见识。”

  林之洋道:“咱们只管乱讲,别被周围这些路人听见了,你们别走的太远了,俺去去就来。”说完朝着学馆去了,两个人依然闲逛,看见有两户人家的门首挂着两块牌匾,一个写改过自新,另一个写同心向善,上面也有姓名和年月,唐敖道:“多九公,你说这块匾说明什么?”多九公道:“从这字面意思来看,这个人肯定是做了违法犯罪的事情,所以竖着这种招牌,仔细看来金字匾额很多,但是这种匾额只有这两块,可见这个地方的人向善的多违法的少,也不愧对淑士二字。”

  日期:2017-05-26 09:59:47

  两个人又闲逛到闹市,走走看看了很长时间,看见林之洋提着空包袱笑嘻嘻的过来了。唐敖道:“原来大舅哥把货物都给卖了。”林之洋道:“俺虽然卖了,但就是赔了很多本钱。”多九公道:“这是为什么?”林之洋道:“俺进了书馆,里面有的是买卖做,看了我的货物都是抢着买,谁知道这里的人把一文钱看的和性命一样,总要贪图便宜,不肯出到我说的价格,等到俺不买了想走,但是他又恋恋不舍的不放俺出来,然后一阵子白话,我带的这些货物包圆了也就加了一文钱,俺因为那些穷酸不肯加钱又不让俺走,他那眼巴巴的表情看着挺让人可怜的,俺本来就心慈面软,又想起来君子国做买卖的情景,俺就学着君子国商贩的样子吃了一些亏卖了。”多九公道:“林兄卖货既然没有挣到钱,为什么满面笑容?这里面肯定有原因。”林之洋道:“俺从来不谈文,今天才谈了一句,就被众人称赞,一路想来着实快活,觉得很好笑。刚才那些学生和俺讲价,因为我没有戴儒巾就问俺有没有读过书,俺想起妹夫说的很多事情都要谦虚,但俺在这方面一窍不通,要是再谦恭,就让他们更加的看不起了,所以俺就说俺是个天朝人,小的时候,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哪样没有读过?就是俺们本朝的唐诗也不知道读过多少!咱只顾说大话,他们因为俺读过诗就叫我作诗,考俺的学问,俺听了这话吓出一身的冷汗,俺想俺林之洋又不是秀才,而且这辈子也没有做过什么坏事,为什么要受挨考的磨难,就算是俺做了什么坏事,但也罪不至此。

  俺心里想了很长时间,只好推辞说我要赶路不能耽搁事情,支支吾吾的,偏偏这些刻薄鬼执意不肯,一定要听我作诗,俺被他们弄的拗不过,忽然想起以前听人说搜索枯肠,就可以做诗,俺极力搜索,奈何肚子里只有盛饭的枯肠,并没有盛诗的枯肠,所以他想不出来,后来俺看见有两个小学生在那里对对子,先生出的是云中雁,一个对的是水上鸥,另一个对的是水底鱼,俺趁此机会说道:“今天写实的灵感不在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来,好在没什么写诗的灵感,但是对对子的灵感却在家,你们真要听,俺就来对这个云中雁吧。”他们都说:“这样挺好,不知道对个什么?”

  俺道:“鸟枪打,他们听了都发愣不懂,求俺解释解释。”俺道:“难为你们还是学生,连这意思也不懂,你们只知道云中雁拿水上鸥、水底鱼来对,请问这些字面和云中雁有什么瓜葛?俺对的这个鸟枪打实实在在是从云中雁对出来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