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
第17节

作者: 张延晨1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正在说话的时候,突然听见天上大雁的叫声很响亮,唐敖道:“现在才只是夏天,为什么会有大雁?可见不同的地方时节真是不同。”只见红衣女子说:“我因为这大雁的声音,突然想起来《礼记》里说的鸿雁来宾,郑玄的注解和《吕览》、《淮南子》等的批注本各自有各自的意见,请教大贤,有没有自己想说的看法?”多九公听见他这样问,虽然略知一二但是因为记不清楚所以难以回答。唐敖道:“老夫记得郑玄批注的《礼记》说过季秋鸿雁来宾,他说客人一直没有去,所以叫做来宾,而许慎批注的《淮南子》里面说先到为主后至为宾,高诱批注的《吕氏春秋》里有鸿雁来这句,宾爵入大水为蛤是另一句,因为中秋来的是其父母,他的孩子还小不能跟着,所以到了九月才来,说起这个宾爵,就是鸟,经常在人房子里筑窝,就像是客人,所以叫宾爵,中秋有鸿雁来这句话,要是把宾字移到下一句,深秋也是鸿雁来,未免重复,要是说中秋来的是父母,深秋来的是孩子,这种事情又有谁能知道呢,况且还有雀入于海为蛤这句话里并没有宾字,在这个地方就能看见高氏的错误,俺我的意见,似乎是郑玄批注的最为准确,才女是不是觉得也是这样?”两个女子一块点头说:“大贤说得对,可见读书人的见解真的很不一样,佩服。”

  多九公心想:“这个女的明知道郑玄批注的最准确,她却执意要问,看看你是怎么回答,看这样子,她哪里是请教我们的,分明就是出问题来专门考我们的。要是唐兄不在,恐怕就出丑了,她既然如此可恶,我也找几个问题刁难刁难她们。”所以就说:“老夫因为才女刚才讲到《论语》,偶然想起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这句话,好像最近人情而论,都是嫌贫爱富,而圣人说贫而乐,难道受穷有什么好处吗?”红衣女子刚要回答,紫衣女子就接着回答道:“《论语》自从焚书坑儒以后,到了汉朝的时候,从孔府的墙上发现了原本的论语,因为口授相传,随即有了三本,《古论》、《齐论》和《鲁论》,现在流传下来的就是《鲁论》,而且有今本、古本作为区别,以皇侃的《古本论语义疏》来说,上面的贫而乐下面还有一个道字,就是未若贫而乐道,和下一句的富而好礼相对,比如古者言之不出,古本里出字上面还有一个妄字,又有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古本的得字上面还有一个岂字,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史记.世家》里头也有很多类似的谬误,这都是焚书坑儒的结果,看了古本很多事情就理解了。”

  多九公见她伶牙俐齿,想拿话反驳她但无从下手,看见桌子上摆着一本论语,随手翻了两章,忽然翻到颜渊、季路侍那章,看见衣轻裘旁边写着衣,读平声,看完暗暗高兴道:“这会让我找到错误了。”因此跟唐敖说:“唐兄,老夫记得愿车马衣子华使于齐,……乘肥马,衣轻裘’之‘衣’轻裘里的衣应该是读去声,这上面说读成平声,不知道什么意思?”紫衣女子道:“子华使于齐,……乘肥马,衣轻裘。里面的衣自然应该读成去声,但这句话说的子华骑的是肥马,穿的应该是轻裘,所以这里的衣字,按照文里写着车马衣裘四字,怎么读成去声,要是把衣字当成穿的意思,不但与前文不能呼应,而且有裘无衣,语法和叙事都有问题,要真的是去声,难道子路的裘可以借,衣服就不可以借吗?这里都有轻字,马上面有肥字,后人读的时候,自然是把车和肥马分开读,衣服和轻裘分开,绝对不会读作去声,况且衣这个字指的东西很多,轻裘两个字也属于衣,所以轻裘两个字倒也用不着,衣字却是必不可少,现在不用衣字只用轻裘,那个衣字怎么能被包括在轻裘以内,要是读去声,岂不是缺了一样吗?多九公皱眉道:”我看才女也太能辩解了,你说那个衣字包括很多东西,可以是纱的棉的,总在里面,但是子路连轻裘这种贵重衣服也能借给朋友,何况是别的衣服,言外之意就是包括了衣字,现在才女一定要吹毛求疵,乱加批评,不要怪老夫直言,这种行为,不光是接近了狂妄,而且满嘴乱说,可以说是不讲道理了。”但是又想:“这两个女子既然是要参加考试,一定很用功,可能随便的书难不住她,我听说外国从来没有易经》,何不出个难题靠靠她,可能把她难倒也说不准。

  日期:2017-05-18 14:20:23
  第十八回 辟清谈幼女讲易经 发至论书生尊孟子
  话说多九公想了一会,终于想出来了主意,所以跟两个女的说:“老夫听说《周易》这本书外国很少见过,你们这里人文氛围浓厚,加上两位才女读过很多书,对于这本书一定读懂了,而且自秦汉以来注解的很多,和《礼记》比起来更是花样繁多,才女见识过人,这本书的原本你们这里一定也会有,想必肯定是有自己的意见了?”紫衣女子道:“自汉、晋以来以致于是隋朝讲《易经》的据我所知除了子夏的《子夏易传》以外还有九十三家,要是分出好坏,上面提到的都是儒生批注的,我见闻既寡,怎么敢当井底之蛙,妄发评论,希望你能指点指点。”

  多九公暗想:“《周易》这本书,我一直听说过,看见的也就是五十多种,刚才听这女的说竟然有九十多种,但她并没有说自己的看法,看来是没看过这本书,不过稍微记得几种就大言不惭以为能把人吓住,我就考考她,让她出出丑,就是让唐兄看见,心里也会很痛快。”因此说:“老夫以前所看见的,批注《易经》的人有一百多种,这里有九十多种,也是难得了。至于谁批注了多少卷,谁的章句多少卷,才女现在还记不记得?”紫衣女子笑道:“虽然看过,但是没有十分精通,但是批注者的姓名和多少卷也还都隐约记得。”多九公吃惊道:“才女为什么不说说,他批注多少卷、姓名和天朝一样吗?”紫衣女子就把当时流传的《易经》九十三种谁谁谁批注的若干卷从汉朝到隋朝说了一遍,然后说:“大贤刚才说《周易》有一百多种,不知道是不是才说这几种,是不是还有一百多种,请大贤仔细说说。让我涨涨见识。”多九公发现紫衣女子所说的书名像是背熟了一样,口中滔滔不绝,细细听着,其中竟然有大部分名字丝毫不差,其余的就是听说过人名但没有见过书,或者就是见过书忘了名字,甚至还有连名字带书都不知道的,登时惊得目瞪口呆,这时候最怕她盘问,马上就要出丑心里正在发慌,遗憾的是紫衣女子很快就这样问他,连忙答道:“老夫以前看见的,就是你说的这些。无奈年纪大了别的都迷迷糊糊已经记不清了。”紫衣女子道:“书里的东西,可能是大贤记不清楚,我也不问了,怕是强人所难,但是名字跟作者都是小孩都能说得上来的,大贤为什么藏着掖着不说?”多九公道:“实在是记不清楚,并不是有意推辞。”紫衣女子道:“大贤要是不说出几个书名,那不知道的可能是说你不愿意说,但是猜出一点来的就会觉得你是编话骗人了。”多九公听完急的汗如雨下,无言以对,紫衣女子道:“刚才大贤曾经说有一百多种,现在我就让大贤除了我说的九十三种再说七个凑个整数,这种事情很容易,用不着太谦虚吧?”多九公急的抓耳挠腮不知道如何是好。紫衣女子道:“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还会是谦虚,刚才我费了很多口舌,以为是抛砖引玉,谁知道是这样,但除了我们说的以外,大贤如果不说几个,未免也太空疏了。”红衣女子道:“要是大贤凑不出七个,五个也行,没有五个,两个也可以。”紫衣女子道:“就算两个不行,就是一个,一个也没有,半个也是解嘲了”红衣女子笑道:“请教姐姐,为什么是半个,难道是半卷书吗?”紫衣女子道:“我怕大贤健忘,可能忘了书名记得作者,也可能记得作者忘了书名,这里个半个并不是半卷书,我们不要闲聊,请大贤说一个或者半个吧。”多九公突然被两个女人冷言冷语,只管催逼,急的脸上一片红一片青,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不用说有的书都被紫衣女子说了,就是没有说过,也心急的想不出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