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
第3节

作者: 张延晨1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没多大会儿,行李收拾好了,大家另坐小船,到了海口,水手把货发完趁着顺风登上船扬帆而去。
  这时候正是正月中旬,天气挺好,走了几天到了大洋,唐敖往周围眺望,眼界为之一宽,真是“观于海者难为水”,心里很高兴,走了很多天绕出门户山,不知不觉顺风而动,也不知道走出了多少路程,唐敖不忘梦中老人说的名花,每到崇山峻岭都得停船上去看看,林之洋敬重他也乐于答应,就是茶饭吕氏也照应,唐敖得他们夫妻如此对待心中畅快,途中经常因为他游玩而拖延时间,但好在经常是顺风,加上经常出海的人习惯了以船为家,多走几天也不在意,倒是林之洋怕过于耽搁误了妹夫的考试,谁知唐敖对功名已经心灰意冷,因此只能由着他了,游玩的空当还教婉如念念诗赋,她与诗赋有缘,一读就会,一点也不费事,沿途借着传授知识,倒也解了不少烦闷。

  这天正在海上走着,迎面有一座大岭,唐敖道:“请教大舅哥,这座山相比别的特别雄壮,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这座山叫东口山,是东荒第一高山,听说上面景色很好,俺路过几次但没有上去过,今天妹夫这么高兴,一会停下船咱俩都上去看看,唐敖听见东口二字觉得耳熟,偶然想起道:“这座山既然是叫东口,那么君子国、大人国都离这里不远了?
  林之洋道:“这座山东连君子国,北连大人国,真的很近,妹夫怎么知道的?”
  唐敖道:“小弟听说海外东口山有君子国,那里的人随身带着剑,好让不争(日本?),又听说大人国在其北,只能乘云不能行走,不知道是真是假?”
  林之洋道:“那天俺到大人国,看见他们国人都有云雾把脚托住,走路并不费力,那君子国无论是什么人都一派文气,过了这两个国家就是黑齿国,浑身上下,无处不黑(黑人?牙也是黑的?!),其余的像劳民、聂耳、无肠、犬封、无股、毛民、毗骞、深目等国,没有不是奇形怪状的,都在前面,到了地方,妹夫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
  说话的空当,船已经停在山脚下。唐敖和林之洋下了船上到山上,林之洋拎着火绳鸟铳,唐敖佩带着宝剑,绕了很多玩走到山头,往周围看看,风景很好,一眼看不到边,唐敖心想:“这么险峻的山,上头怎么会没有名花,不知道能不能碰见?”只见远处的山坡上走着一个怪物,形状像猪,身长六尺高四尺也就是高一米三长两米的一种生物,身体是青色的,两只大耳朵,口中伸出四个长牙,像象牙一样(野猪?)。

  “这野兽这么长的牙,真是稀奇。大舅哥知不知道叫什么?”唐敖问道
  林之洋:“这个俺不知道,俺们船上有个掌舵的,刚才没有让他一起来,他出海的次数多了,海外山水,全都熟悉。植物动物没有他不知道的,如果再出来玩,把他也叫过来。”

  “船上既然有这样的厉害角色,以后出来玩也少不了他,他姓什么?认不认识字?”
  林之洋:“这个人姓多,排行老九,岁数大了,我们都叫他多九公,他也接受了这个称呼,那些水手因为没他不知道的,替他起个反面绰号叫“多不识”,小时候也读过书,但没有功名便不读书,做些海上贸易,后来亏了本,就替人管船掌舵为生。早就不戴红领巾,为人老成,满腹才学,现在八十好几了,身体健康,行走如飞。我和他合得来,又沾点亲戚。特地把他请来。”
  正好多九公这时候从山底下上来了,林之洋赶忙行礼。
  唐敖上前拱手道:“今天和九公见面,还没好好聊聊,就听大舅哥才知道咱们是亲戚。又是学长,前些天小弟失敬,对不起。”多九公连道:“岂敢”。
  林之洋:“多九公因为船上憋闷呆不住也下来走走?俺们正想让你来,来得正好。”然后指着怪物问问多九公那个像野猪的生物名字是什么。
  “这种动物叫做“当康”,自己叫唤,每逢盛世才出来溜达溜达,今天出现,肯定是天下太平的兆头,话没说完,动物果然喊道“当康”,叫了几声就扭回去了。
  唐敖正在眺望远方,突然被天上掉下来的小生意把头砸了一下,很惊讶的说:“这块石头哪里来的?”林之洋:“妹夫你看,那边一群黑鸟都在山坡上衔石头(乌鸦喝水?)刚才落石砸着你的就是这种鸟,唐敖上前仔细看发现这种鸟很像乌鸦,身上黑得像墨,嘴白得像玉,两只爪子是红色的,头上斑斑点点有很多花纹,在那里啄石头到处乱飞。林之洋道:“多九公知不知道这鸟衔石头有什么用处?”

  多九公说:“炎帝有个女儿,在东海玩的时候,落水淹死了。其魂不散,化作这种鸟。因为对落水的事情嫉恨,每天衔石头投入海里,想把海给填平以图解恨,谁知道过了很多年这鸟竟然配对,繁衍生息,现在居然成了一个物种了。”唐敖听了,不觉叹息不止。
  日期:2017-05-06 10:46:41
  第九回 服肉芝延年益寿 食朱草入圣超凡
  唐敖听了多九公的话,不觉叹道:“小弟一直以为衔石填海,未免也太荒唐,肯定是后人附会,今天看到,才知道我是无知,真是少见多怪,在我看来,这种鸟脾气虽然痴但如此艰难的事情却并不退却,其志可嘉,每当看到有的人明明是简单又容易做的事情却畏葸不前拖延时间,到了年龄大了也没什么出息而追悔莫及,如果都像精卫鸟这样矢志不渝,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了!请问多九公,小弟听说这种鸟生存在发鸠山,为什么这个地方也有?”多九公笑道:“这种鸟虽然有衔石填海的本事,但也就是个禽类,海边上什么地方不能栖息,光是发鸠山一座山也不能够,我只听说过八哥不越济水,但说道精卫鸟老是在发鸠山一个地方呆着也没听说过。”

  林之洋道:“多九公,你看前面的树林,那些树又高又大,不知道是什么树,俺们过去看看?如果结了果子就摘两个岂不是更好?”说完便到了树林,迎面有课大树,足有十六米多高,树上并没有枝节,稻须倒是有不少,如禾穗一样每穗一个,估摸着有三米多长,唐敖道:“古代有“木禾”的说法,今天看着树的形状,不会就是吧?”多九公点头道:“可惜现在稻子还不熟,要是带几粒大米回去,绝对是稀罕物。”唐敖道:“前些年结的稻子估计都被野兽吃了,竟然没有落在地上的。”林之洋道:“这些野兽就是嘴馋也吃不完,俺们在草里找找,一定要找出来,涨涨见识。”说完到处找,不一会就拿着一颗大米表示他找着了,二人上前去看,只见那米有10厘米宽十几厘米长。”唐敖道:“这米要是煮成饭,岂不是有30多厘米长?”多九公道:“这有什么奇怪的,老夫经常在海外,曾经吃过一个大米,足足饱了一年。”林之洋道:“这么说,那米有六米长了?你怎么弄熟的,这话俺不信。”多九公道:“那种米宽16厘米长30多厘米,煮出饭虽然没有六米长,但吃了满口清香,精神陡长,一年不想吃饭,说这话不但林兄不信,我这也犯嘀咕,后来听说宣帝时背阴国来朝贡,里面有种叫做“清肠稻”的东西,吃一粒一年就不饿,才明白那天我吃的就是清肠稻了。”林之洋道:“怪不得现在的人射靶,射的箭离那鹄子还有一二尺远,他觉得可惜,就说差得一米,俺听了实在是费解。以为世上哪有那样的大米,现在听了九公说的,才知道他说的差得一米原来是煮熟的清肠稻!”唐敖笑道:“煮熟二字未免也太贴切,大舅哥的话让射歪箭的听见,只怕把的嘴打歪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