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司马懿》
第16节

作者: 鸣溪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崔琰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之所以开口,一来杨训是自己举荐的,这个面子折损实在过分,二来崔琰与曹植是有姻亲关系的,曹植的夫人是崔琰的亲侄女,崔琰认为,自己打个圆场,曹植卖个面子,事情就过去了,本来这就不是什么正经事。可他低估了曹植学龄前儿童的政治素养。
  曹植仔细地看了看这个姑丈,自己的岳父曾经和自己提到过,但自己与崔琰并无甚交往,此时争斗之气大涨,朗声笑道,崔公谬矣,文风、文技皆与人有关,以魏王之功业,非司马长卿、西蜀子云之文采不足以为文,以杨训之文,只配着墨公文,告示黎民耳,何苦在此出丑?

  日期:2017-08-24 22:10:32
  崔琰压着怒气,红着脸说,臣子歌颂主公也就是本分,杨训不该自不量力,文不达子建十一就敢歌颂魏王,实在是罪该万死。他是我举荐,杨训为小人,我自然也是小人,不配与子建兄同朝同列,还望子建兄宽恕则个,望魏王、陛下容忍小人列于朝堂之辱。
  曹操也觉得大家脸上挂不住了,赶忙打圆场,季珪兄此言差矣,兄之高节,天下闻名。子建年轻气盛,还请季珪兄海涵。
  崔琰大笑道,我道魏王一世明主,有子才若子建,实属曹家之福,天下之福啊。希望我能活到子建继大位,匡扶汉室,天下归一之时,哈哈哈……
  朝上众臣一听此言,私议四起,这下子曹操挂不住了。他喝令许褚,传令殿前武士将崔琰押下去听候发落。后来曹操为了掩饰自己立嗣的真实意图,隔了几天就找了个妄议朝政的由头把崔琰处决,将天下人的信心都引到曹植身上。可惜崔琰一代名士,为曹孟德之立嗣大业,充当了政治诱饵,类似一千几百年以后的欧洲大陆,所有人深信联军将在加莱登陆那样,成全了诺曼底。处决崔琰一事为杨修所知,更坚定了杨修认为曹操有意曹植的判断,刚好,身在曹操身边的曹植也是这么认为的。

  一场立嗣的谍战剧残忍地上演了。
  日期:2017-08-24 22:40:11
  是时候给曹丕最后的一击了,这是杨修和丁仪商量后得出的共识。因为崔琰事件不仅处决了崔琰,就连曹操最老牌的谋士毛玠都因此被牵连,被废掉,这不由大家不信。他们开始频繁地与钟繇、贾诩、程昱、董昭这些重臣耳边吹风,不断颂扬曹植的德行,说曹植有多么节俭,大有魏王遗风,每天花多长时间陪魏王商讨军国大事,言语之处,皆切中要害……

  杨修他们很高兴,因为这些重臣纷纷附和着,都说曹植是最有能力的接班人候选人,并在言辞之间流露出对曹丕的不屑。这在邺城已经形成了压倒性的舆论,大家纷纷预言,在建安22年,魏王将立曹植为世子。
  日期:2017-08-25 00:08:20
  司马朗在曹操手下任职,耳闻眼见都是曹植的正面形象,都是曹操对曹植的褒奖有加,很多东西也看不懂了。他在写给司马防的家信里写道,魏王与临淄侯(曹植)终日一起出入禁中,临淄侯身现世子之势,指点江山,群臣纷纷聚集于临淄侯府门以求一言一文,不知魏王置五官中郎将于何处。
  就在司马懿在家里郁闷地陪老爹下棋读书的时候,突然,曹休把他叫到一个无人的角落,出示了五官中郎将府令牌,耳语半晌,司马懿听后,半天没动,沉吟很久,对曹休说,其他事但凭文烈兄安排,请容仲达向父亲商议本族之事,然后,仲达当随文烈兄上路。

  第二天,颍川传出消息,司马懿得了一种怪病,口不能言,手不能握箸,凡进水米需由下人咀嚼过用调羹塞入口中,再戳到腹内。被颍川高士们誉为司马八达(司马防的八个儿子)中最可能有作为的一个孩子,就这么变成了一个废人。老司马防也就此谢客,司马家在颍川好像一夜间消失了。
  日期:2017-08-25 12:06:31
  是夜,曹休领100铁骑离开颍川,回邺城向曹洪复命。
  那个年头,这支人马就算在曹操的地盘,也得经过重重盘查。好在曹休亮的是一个金字招牌“虎豹骑”校尉,而这100名骑兵,自然是天下闻名丧胆的虎豹骑。这支队伍在地面急行军,各地守军一旦获知身份,是不敢多问半句话的。而司马懿,就着了骑兵戎装混在队伍里,急驰至邺城,到曹丕身边。
  曹植在邺城的势头,最关心的还是曹洪和夏侯惇。作为男人,他们并没有吞并天下、一统六合的野心,但作为一个父亲,他们会理智地选择一条让自己的孩子地位更加安全的道路,那就是选择曹丕。他们有自己的计划,但这不能让曹操知道,对他们来讲,如果曹植继承大业,以曹植的心性,曹丕小命必定不保,而自己的孩子、自己都将因此受到牵连。如果曹操非要立曹植,那么,揭竿而起也就在所难免了。

  他们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先把司马懿弄回邺城,解冻曹丕。这步不行,就直接兵谏,曹洪实在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夏侯惇也一样,因为满朝大臣几乎一边倒地倒向曹植。就连钟繇他们这些老人也不表态,明知兵是下策,也比无策强。到时候就算夏侯渊、曹仁回兵勤王,到时候战阵上能解释就解释,不能解释就用刀枪解释。

  日期:2017-08-25 12:07:09
  曹休的心情是很沉重的,他知道自己如果不能把司马懿尽快带回去,事情就可能变得无法控制。最好曹丕能够自己觉醒,把这个失地自己多回来,如果不行,自己就得和昔日军中密友刀兵相见,还可能背上谋逆的罪名,和家人全族被灭。所以,整个部队除了小打尖,几乎不睡整觉,每到一地,补充马匹立即上路。司马懿也是硬撑着熬到了邺城,待曹休率队到了曹洪府上复命的时候,累得人事不知的司马懿一头从马上栽了下去,差点摔死。

  曹休复命次日,曹洪如往日一样,乘着自己的马车到曹丕府上探望,一如既往地从正门进去后,马车又拐去偏门停下,司马懿藏在车厢里,悄无声息地跳下车,跟着进出的杂役进了曹丕府。
  到了曹丕的卧室,司马懿看着脸上英气尽无的曹丕,曹丕看着目光殷切的叔叔曹洪,赶紧跪倒在地,“孩儿请叔父指点迷津,解救苍生。”曹洪也是眼眶发红,“傻孩子,我之路,非不得已不可行之,现把仲达接回来,我们一起商量大计。仲达,我们叔侄的姓名就在你手里了。”说完,向司马懿一躬。
  日期:2017-08-25 12:07:48
  司马懿听到此话,强让自己保持镇定,他很清楚,刚才曹洪已经把底牌亮出来了,曹丕不为世子,天下将再次陷入董卓之乱。此事只许胜不许败,这种考验,这辈子还是头一次遇到。于是,他找曹丕要了碗水,然后让曹洪把整个邺城的前前后后,各种细节给自己讲了一遍,毕竟自己在颍川,远离中枢,各种细节,一无所知。
  待听完曹洪的描述后。司马懿露出一脸困惑,他和曹洪说,这件事有蹊跷。曹洪问,魏王心窍为子建所迷,有什么蹊跷,或许,还中了什么巫术呢?司马懿说,以魏王的性格,如果一时如此,尚可理解,如果一世如此,不合情理。请问曹将军,魏王用兵之道,当今有几人能比?曹洪道:魏王用兵,神出鬼没,有正必有奇,非常人所能揣摩。司马懿接下来说道,那就对了,以魏王之谋略,立嗣问题上却如此一边倒,岂是魏王这种谋略所达到的?我的判断,两成为父亲知情迷心,八成为欲盖弥彰,引蛇出洞,最终魏王将大业还给子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