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司马懿》
第9节

作者: 鸣溪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曹操很兴奋,也很郁闷,也很无奈。
  若干年前,有很多人向他建议称帝,称王(行王霸之事),他放弃了,甚至包括四大天王之一的程昱。他觉得很自豪,天下,不是你怎么说,就会怎么样的。
  所以,当董昭从他府上离开的时候,曹操很困惑。
  董昭对他说,丞相,以您现在的功业成就,虽然我们没必要去激进地当个皇帝,但去当个世俗最高级的爵位“公”已经绰绰有余,说完,董昭就行礼离去了。中国历代,爵位也就分“公-侯-伯-子-男”五级,到曹操时代,不过是“王-公-侯-伯-子-男”六级,公已经是除了皇帝最高的爵位了(因为没有人称“王”)。所以,在此提醒各位女士,如果某男向您自我介绍是男爵、子爵的,还是好自为之。

  望着董昭的背影,曹操彻夜未眠。
  日期:2017-08-17 15:10:20
  曹操对董昭的信任,不亚于郭嘉。要知道,郭嘉对曹操的认识,简直比曹操本人对自己的认识还清醒一些。曹操帐下,谋士如云,曹操征袁绍前,把军师这个首席职务给了郭嘉(任其为司空祭酒,此职后来分别授予董昭、袁涣、杜袭、王朗)。
  说实话,如果不是郭嘉郭奉孝死得早(郭嘉只比司马懿大9岁),之后必须不会有后面司马懿的传奇。因为郭嘉这个军师的含金量太高了,要知道,他是在贾诩、程昱、荀彧、荀攸、许攸这群同僚里出头的,而这几个人的智商和能力,在大家熟悉的三国演义里,智商加总绝对是其余角色的总和,可能还不止。
  日期:2017-08-17 15:54:01
  大家一定不服气,诸葛亮的位置很高啊!但大家忘记了诸葛亮的绰号“卧龙”,还有号称“凤雏”的庞统,号称二者得一,可得天下。
  可实际上,得了诸葛亮的一方没有赢得天下,这个问题99%的三国粉都不理解,可我看过权力游戏这部戏,听到里面一句话,就是冬临城Stark家族的私生子Snow对妹妹Sansa说,爸爸说过,“but这个词之前的话,都是屁话……”

  后代的解读,都强调龙、凤二字,但他们都忽略了卧、雏二字为龙、凤的定性。也就是说,龙是趴着的,凤凰嘛,是没出窝的。
  日期:2017-08-17 18:25:04
  所谓卧龙,按儒家《易》经的经典解释,了不起是乾卦的“见龙在田”(九二,乾卦实在无法再做其他解释了)。也就是说,龙刚刚冒头,未来可能会比较牛逼,但只是有可能。凤雏呢?易经里没有,但从字面而言,就是凤凰窝里蛋刚出来的小鸟,飞都不会……司马懿的绰号就更离谱,冢虎……也就是说,是那种在皇帝陵寝前面的石雕(我不好意思地说一句,是摆设)。
  我只能说,罗贯中对于三国里的人物有自己的立场。诸葛亮、司马懿、庞士元对于初代人(曹操、刘备、孙坚、袁绍、袁术、吕布、刘焉、公孙瓒、刘表……)来说,不过是玩具而已。要知道,诸葛亮最牛逼的一战,赤壁之战中,曹操率领的是几十万大军(即便所有后代研究者极度缩水,也有二十几万,而不是声称的八十万大军),同期,诸葛亮只能率领2-3万人。著名的关二爷在三国演义里亮相,也只能及其牛逼地排出“五百校刀手”……,诸位,500人而已。

  日期:2017-08-17 19:47:12
  当然,我们不过渡强调这些信息,因为这很容易让三国演义的粉丝攻击我。

  所以,次代的孔明、仲达、士元能调动的力量,对于初代的孟德、本初(袁绍)、景升(刘表)、寿成(马腾)、公路(袁术)、奉先(吕布)、文台(孙坚)相比,那确实是罐养的王八,一窝不如一窝。
  我们都习惯了三国演义那种白描式地作战计划,什么“XX你去和对方交战,只许败不许胜。XX你在道路左边埋伏,XX你在道路右边埋伏,等号炮声,一起举火杀出。”然后呢?然后就赢了。
  日期:2017-08-17 20:45:58
  大家从未问过这样的问题,你败了别人为什么一定要追?敌人有斥候,万一发现了你的埋伏呢?万一你的士兵泄露了计划呢?(首次接战诈败,万一士兵当作真逃跑怎么办?)你怎么知道敌人没有接应部队?(因为你没有敌人的作战计划,也不知道敌人的军事部署)
  你当一个军师,必须比敌人还了解敌人(你让敌人来,敌人必须来,孙子曰,我形敌,敌必致),必须比自己的士兵还了解他自己(要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能制定有效但不复杂的行动计划(不要太过高估自己人的能力和智商,特别是基层军人),这些需要的是天赋,靠努力学习是学不来的。
  日期:2017-08-17 21:19:09
  例如,别看曹操和刘备在后花园牛逼哄哄地吹天下的英雄只有自己和刘备,真轮到曹操和袁绍开战,他自己的腿肚子还是哆嗦的(主要是自己兵少、人少、粮少,撑不下去,而且底下人对这场仗的信心非常低)。要不是郭嘉,曹操照样怂的向袁绍称臣。是郭嘉站出来告诉他,曹袁之争,曹有十胜,袁有十败(有兴趣自己去查),我们可以打,资源少不是问题。而郭嘉凭什么这么说袁绍呢(谋而无断四字,就是郭嘉送给袁绍的),郭嘉年纪和见识好像都没袁绍好,况且人家袁绍毕竟是那么大的领导,见过大场面,还当过一届江湖盟主(反董卓的时候),雄兵百万,战将千员,谋臣百计,地盘广大,粮草充足,你郭嘉就只凭和袁绍谈过一次话,就这么下定论?是的,天才就是那种见你一面就看你一辈子的人。庸人呢,和别人混一辈子还总是充满幻想,这就是区别。曹操打赢了袁绍,袁家余孽逃到乌桓,曹操不想打了,想回去过好日子。郭嘉一力主张彻底剿灭袁氏余孽,平定东北方,曹操照办,一举奠定北方霸业基础。可惜郭嘉身子骨弱,随曹操南征北战,最后因为部队医疗条件太差,死在行军途中,没挺过最后的胜利。当然,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自我安慰说“如果郭嘉现在还在,我怎么可能至于如此啊!”

  日期:2017-08-17 23:28:35
  我们只能遗憾地说,为了平衡三国的力量,上天让郭嘉早亡,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什么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冢虎(司马懿),只是“卧、雏、冢”耳。
  正是因为曹操如此信任郭嘉和荀彧,荀彧建议董昭接了郭嘉的班,董昭又在征乌桓的过程中提出开凿运河以实粮秣的建议,以奠定辽东胜局,曹操也不会在这个夜晚这么矛盾。封个公爵在天下到底能如何呢?
  我曹孟德荡平吕布、袁术、袁绍、公孙瓒、刘表、张鲁、马腾……,难道此番功业不值得歌颂?同时代的人除了刘备,没有人能和我在江湖平起平坐了,汉献帝一傀儡耳,安敢放肆?
  正因为我曹孟德一生快意江湖,我也很累了,自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起兵反董卓以来,到建安16年(212年),二十多年,曹氏戎马半生,未曾卸甲逾月,我曹孟德对得起天下任何人,如果不是我,你们知道这个世界会有多少人称王、多少人称帝吗?(史载,“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自明志本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