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的古代武功高手》
第45节

作者: 小学生阿萌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7-20 08:59:29
  剑戟如奔电
  —正史武功高手 卷四 快刀圣手篇
  知君本有吞胡气,太白正高秋不雨。
  白蛇五尺自西来,出匣不多飞欲去。
  佩此刀,向辽阳,土蛮畏死为君降。
  阏氏纵有菱花镜,断却蝤蛴那得妆。
  君如佩此向上谷,而翁之死人共哭。
  黄酋亦重忠义人,一见郎君悔南牧。
  河套云中尽虏庭,君如佩此去从军。
  不须血染锋边雪,但见旗褰马上云。
  看君眼大额广长,有如日月挂扶桑。
  君有宝刀君自佩,解刀赠我不相当。
  —明· 徐渭《沈叔子解番刀为赠二首》
  有一个聪慧善辩、风仪俊美的蛮族奇男子,雄略过人,气挟风雷,堪称战神,但也冷血暴虐,凶残好杀,如同恶魔。
  这位介于神魔之间的男子只活了四十五岁,却在世上留下了诸多传奇。他握刀剑而行,踏尸骨而上,自称天王、大单于、立国“大夏”,威震八方。又屠戮无度,动辄以凿目、割舌、剜心等酷刑虐杀无辜,还曾以无数敌人首级筑成“骷髅台”以为炫耀。
  他的名字叫赫连勃勃,身份是东晋十六国时胡夏帝国的建立者,乱世枭雄也!
  赫连勃勃一生尚武,极爱神兵利器,称帝后广征能工巧匠,大造兵刃,其中最著名者,乃一百炼钢刀,号称“大夏龙雀”—背刃之上,有一龙雀大环(龙雀: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又有金缕作一龙形。

  此刀全长三尺九寸,上铸刻铭文曰:古之锐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迩,如风靡草,威服九区!
  赫连勃勃的“大夏龙雀”不但锋锐无双,而且华美精致,乃古代宝刀中的至尊极品。中国古代的宝刀名刀,远不止这“大夏龙雀”一把,其他如“五色”、“黑虎”、“朝天”、“白鹿”、“开山”、“麟嘉”、“百辟”、“青犊”、“雁翎”、“鸣鸿”… 皆名号妙绝,铸造精良,威猛盖世。不过最为百姓所熟知的宝刀莫过于《三国演义》中虚构的“关王刀”,即“青龙偃月”!
  青龙偃月刀虽不曾存在,但三国时确实宝刀不少,当时造刀高手浦沅曾以“特异常法”,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刀成后“以竹筒密纳铁珠满中,聚刀斩之,应手虚落,若剃水刍,称绝于世,因曰神刀”。
  刀,号称“百兵之胆”,长柄大刀,更是被誉为“百兵之帅”。刀兴于汉代,千年不衰,相比剑,刀跟更具杀气。正所谓“剑乃王道,刀乃霸道”也!
  古代沙场之上,刀之实战性远胜于剑,上到猛将,下到勇卒,皆抡刀上前,大劈大砍,那气势,似乎即便前方有千军万马亦能刀刀荡平!刀术精悍又雄健力大者掌中挥刀,如凤凰展翅,似青龙摆尾,其绝招或海底捞月,或力劈华山,鬼神皆惊。操短刀,可轻易摘除敌人首级,持长刀,更能将敌人拦腰截断!~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五位史上真实的快刀圣手,手持吹毛断发之利刃,狂飙突进,大有横扫敌万千铁骑之势…
  日期:2017-07-20 09:00:29
  神通唐刀—李嗣业
  唐明皇和杨贵妃于宏伟奢华的大明宫缠绵之时,一位血胆豪杰正在万里之外的中亚疆场上试刀,成百上千名不服大唐的外敌都殒命在他冷艳的刀下。
  高鼻卷发的胡虏瞠目惊呼:他…他…他简直不是人,神兵天将下凡尘!从此,“神通大将”之威名响彻中外。
  这位以盖世刀法扬威异域的大唐英雄,名叫李嗣业,京兆高陵县(今陕西三原)人,身高七尺,壮勇绝伦,膂力无双,刀法精熟。天宝初年应募远赴远赴西域作战,每仗必为先锋,且多为步战,披坚执锐,所向无敌。
  荒漠、草原、深谷、冰山、烈日、狂风、飞沙、暴雪、胡骑、枪林、箭雨、血火…中亚地区险恶诡异的地势、变幻无常的气候和凶狠彪悍的敌人,任其如何难缠,李嗣业也都是从无畏惧,他的刀法在无数次实战中愈发凌厉。

  李嗣业掌中的刀,名曰“陌刀”,乃大唐武库“四刀制”(横刀、仪刀、障刀、陌刀)之一,约长一丈,刀面双刃,造型威猛,有重五十斤,也有重十五斤的,为盛唐时步兵的主战利器。天宝年间(742—756年)唐军开始广推陌刀,李嗣业第一眼就爱上了这种兵器,从此人刀不分,越练越猛。
  真要想使好又长又重的陌刀,并非易事,必须兼具膂力过人和身手灵活两大优势,而李嗣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堪称“陌刀第一战将”。
  天宝六年(747年),西域的安西都护府(管辖领土包括今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等国部分)。李嗣业的无敌刀法和超人武勇引发了一位俊美男子的注意。这美男虽为大唐安西都知兵马使(类似于中亚军区副司令),却是个高句丽人,自幼尚武,极爱勇士,当他看到威风凛凛的李嗣业出现在他的眼前时,更加欢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