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第17节

作者: 阅朗薪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果不是王诺这个新人跟其他大学生不同,她花梅即使没做太多准备,也不应该陷入现在的窘境。
  “想出丢了脸面、刷点名声的交易方式,我本来不应先入为主地不重视对方。”花梅从挫折学习到了一些东西,决定以后采访之前都必须好好研究下受访对象,即使对方是个不起眼的新人实习生。
  “好在我还有杀手锏。”花梅无奈的承认了王诺前期躲闪连环坑的动作很漂亮,但她还是有自信能把对话进行下去、并且取得优势。
  再怎么说,你是金融从业者,你在专业领域必须有自己的水准,你滑不溜秋,我不跟你玩虚的。
  “据我所知,金融研究所几乎不发布短线的研究报告,万利也是这样的吗?”花梅单刀直入。

  王诺不用想,知道了对方的不怀好意,他如果是没有半点社交经验的实习生,很可能会说出对研究所不利的话语。
  好在周明海的确对王诺很不错,在昨天晚帮忙突击了一下,让王诺知道了更多金融行业的内幕,这个问题也不能拿“我是实习生”来敷衍花梅。
  “不是不想发,而是没必要。”王诺简单的回答道,“线的长短关乎到资金的容纳量,资金的多寡关系到盈亏幅度,假如预期收益的最大值研究报告的成本还高,那有什么必要针对短线发布报告?”
  假如一个标的市场每天交易量为一千万,算进退场时间,投资者可以在一个礼拜内买卖一次几百万的筹码,然而预期涨幅不大,那么我研究个屁啊。
  像周明海这样的高级分析师,和姚书亮、陈曼、陆昌等人加起来年薪稳稳过百万,再算税收、保险、场地等支出,最后衡量一下一直存在的亏损概率,研究所会让他们随便针对短线发布研究报告吗?当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大资金较少进行短线投资,研究所发布短线报告的话,难道是给散户看?散户根本不会给研究所带来足够的利益。
  “也是说,研究所对短线分析能力不作要求?”花梅却是不放过这个点。
  “我只是个实习生,不知道这些。”王诺继续装傻。

  “你要么回答,要么我们的交易作废。”花梅选择了一力降十会的方式。
  我不管什么虚头巴脑的,你不按照我的剧本走,我摧毁交易,这是花梅现在的处理方式。
  采取这种方式的时候,花梅心里其实有些七八下,在她看来,王诺是个投机取巧的新人,那么是否完成交易,王诺会在乎吗?
  答案是肯定的,王诺不在乎小小得罪花梅这个背景强大的记者,因为他得到了诚实笔之后自信爆棚,但是他很在乎刷能量这件事。

  一个金融研究所的实习生,能有多少次这样的机会?王诺不用想都知道是极少,错过了花梅,他想等到张梅、李梅之类的人,不知道要多久了。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王诺不想放过、甚至是花了很多心思争取过来的机会。
  “从技术来说,短线、线、长线对业内人来说没太大区别。”王诺沉吟一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看到了花梅眼睛一亮的表情,顿时反应过来。
  失策了,自己重视这个机会,但是对方原本不知道的啊,现在却把这个事实暴露无遗。
  “将错错!”心里面闪过几个念头,王诺马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那一个,直接不掩饰自己对这次交易的重视,叹了口气道:“花记者有什么话直接问,只要你答应在杂志刊登募捐广告,我可以回答你任何问题。”
  “恩?”花梅有些意外,她认为王诺是个投机取巧的人,所以才选择了那样的交易方式,而王诺前面那老道的社交能力也佐证了这个猜测。
  但如果王诺是个投机取巧的人,他会计算得失,他不应该说出刚才那句话。

  “继续回答刚才的问题。”花梅下意识的说道。
  “短线、线、长线对业内人来说没太大区别,原因在于数据在某种层次是几乎都会类似的,但前提是市场必须有足够的交易量。”王诺也不玩虚的,用专业的语气开始回答问题。
  “普遍来说,我们的数据图都是以天为单位来组成的,但很多投资者都懂得调整形成单位数据图的时间跨度,如日K线、5日K线,又如10日均线、20日均线这些。”
  “那么在市场拥有足够交易量的前提下,长短线的区分没什么必要,我想看半年走势,我把单位数据图的时间跨度设置为一天,扣除周六周日休息日,我看到的是130个单位数据图组成的整体数据图。”
  “再换个角度,你把时间弄成1小时、1分钟、甚至1秒,只要市场交易量足够形成有效图案,是否短线和长线不同了呢?我们也有专业的课程来分析这种数据。”

  王诺的意思是会分析长线行情的专业人员,绝对会分析短线,所以花梅问的问题太外行。
  “很多人都觉得,金融研究所不发布短线报告,是因为出错之后时效性太强。”花梅硬拗了过来,开口问道:“有这方面的考虑吗?”
  “我们不会考虑这一点……”王诺回答。
  “咳咳。”花梅咳嗦了一声,眼睛里闪烁着威胁的光芒。
  “花记者是什么意思?”王诺作出恼怒的表情。
  “我只是想听真话。”花梅耍起了无赖。
  “好,是的,出于对报告出错的时效性控制,金融研究所较少会发布短线研究报告。”慢慢的把手掌收拢成拳头,王诺作出咬咬牙的表情,道:“你满意了吗?”
  花梅心里有些罪恶感,虽然从客观来看待,金融研究所是出于对报告出错的时效性控制,才减少了发布短线研究报告,但她获取答案的方式有些过分了,甚至称得逼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