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或听说的鬼话事儿》
第22节

作者: 鼎湖听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2-16 15:39:00
  第五篇 “鬼打脸”什么滋味(续五)
  当然,巨大的利益驱动,还是让大刘家想尽一切办法把地要回来,包括找律师说理,找打手施压,找村干斡旋,都无济于事,就因为对方那几个如狼似虎也很有手段的儿子的阻挠,坚决不放手。
  难道就这样吃了“哑巴亏”了,这也太窝囊了吧?
  最终,很善于经营的大刘爹,硬是把自己的地要了回来。
  这个说来非常简单,也就是大刘爹把在县府做文员的漂亮女儿,也就是大刘的姐姐,嫁给了县长的儿子,之后便立马雨过天青,对手背景再复杂,再能打,也掂量出自己的斤两,因为弄不好,可能是偷鸡不成蚀米,甚至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那就没意思了,所谓的鸡蛋不能碰石头。
  所以,这政治联姻不管在古代中国还是现代中国,都是十分好使的谋利杀手锏,屡试不爽。

  尽管大刘的姐姐并不怎样喜欢县长的儿子。
  日期:2016-12-17 13:49:00
  第五篇 “鬼打脸”什么滋味(续六)
  然而,这份付出了代价的胜利,却没有能让大刘家高兴多时。
  因为夺取地皮之后,却是恶梦连连。
  先是大刘姐姐因为撞见老公搞婚外情,愤而离婚。然后,那地皮盖起了几栋公寓住房之后,销售成绩很差,租出去后又纷纷遭到退房,原因就是有诡异事发生。
  即使是自家住的,大刘也说遭到过鬼打脸。
  一开始,大刘以为是做梦,梦见自己被人打,醒来之后感觉脸火辣辣的,到了镜子前一看,差点晕倒,这脸青一块紫一块的,似乎还有五指的鲜红印记,这半夜三更的谁还能打了自己不成?
  看到新房阴阳怪气的,租户都跑了,因为很明显大刘家的房子成了凶宅。
  大刘家只好请了道士做了一场大型法事驱鬼,虽然心里好受了一点,诡异的事也少了,不过心里还是慌得很,所谓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也。
  后来,大刘父亲努力寻找这凶宅形成的原因,才在老人口中以及县志之类的记载里,知道了自己的地皮,原来是民国时期枪杀犯人的一个行刑点,可谓是阴风阵阵、阴魂不散。

  这一下,大刘父亲当场吓瘫,不知和他争地的那家知道后,会不会当堂笑掉大牙。这谁是胜利者,又可以重新评估了,谁赔了夫人又折兵了呢?
  这古今多少事,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日期:2016-12-18 14:28:00
  第六篇 活见鬼
  活见鬼是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或经历的诡异状态,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形容词,甚至是感叹词。形容词嘛,就是形容离奇古怪或不可理喻的事,迹似遇鬼;动词嘛,当然是遇见鬼了,动不动就发抖的干活;感叹词嘛,当然更好理解,倒霉透顶真是活见鬼了,嘿嘿。
  活见鬼既可以是一种精神变异,也是一种现实存在,因此并不能简单斥之为迷信。
  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有一篇《活见鬼》的小小说,文章写的是两个疑神疑鬼的路人甲“活见鬼”的诙谐故事。
  这是一个雨夜故事,很容易闹鬼的经典天气。其时某人喝酒夜归,持伞独行,突然有个屋檐避雨的人二话不说钻到自己的伞下与其同行,因为不认识,走了很长一段路,这个随行的人硬是一句话也不说,就像传说中的跟尾鬼。
  这样的一个容易见鬼的阴沉雨夜,又遇上这样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一言不发的阴沉人,持伞者当然有充足理由怀疑此人是鬼,于是就故意用脚踢他一下,看他是人是鬼。

  可能是太慌张,居然伞下这么近的距离却没有踢到此人,就踢到了空气,就更加怀疑是被恶鬼缠上了,就像那个丢了斧头的人老是怀疑谁都是偷斧人一样。
  于是,当走到一座小桥时,持伞者立马用力把那人推落桥下,然后撒腿狂奔。正好持伞者遇到了早起做糕的一人家,于是把遇鬼的事告诉了这家人。然而,持伞者话音未落,只见那个被他推落水中的同行人,失魂落魄地也跑进来,嘴里还不住地大喊“有鬼”,而当这两个人四目相碰时,才知道原来是自己心鬼作怪,不禁都哑然失笑。
  这就是小说中令人啼笑皆非的活见鬼状态,而且现在的玄幻作家,也动不动就让活见鬼成了特定的小说恐怖异空间,才可能发挥其想像空间,展开鬼故事。
  日期:2016-12-19 15:50:00
  第六篇 活见鬼(续一)
  所以,活见鬼确实是一种十分独特的鬼心理,和通常意义上的幻觉,似乎又有一点质的区别。
  还是那句俗语说得好:“心病还须心药医”。
  不过,很多的活见鬼,似乎又是和幻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就那么一瞬间,加上高度恐慌造成的脑子空白,你根本弄不清是现实存在还是幻觉。
  很小的时候,我在某个冬季的阴沉黄昏,要到外面的公厕解决内急,远远的好像见到一个人从厕所出来,然后就凭空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然后,我观察了一下四周,却连个鬼影也没有。由于天气太冷,似乎大家都钻进了被窝暖和暖和,或且烤火叙旧讲鬼故事了。
  总之,是空无一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