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崛起—兵锋上的复兴(最幽默的悲壮,长篇原创连载)》
第9节

作者: 大汉骠骑霍将军
收藏本书TXT下载
  商鞅颁布这条法令,完全是不要命了,为了变法强秦,不惜杀身成仁。这条法令的前部分是剥夺贵族的血统优势,后部分是剥夺贵族的放纵自由。前部分固然可以鼓励宗室子弟杀敌立功,为全国树立榜样,后部分以尊卑等级限制贵族,也无疑是加强君权。这对于秦国而言,对于秦孝公而言,都是送温暖,但对于商鞅而言,就是树敌了。
  日期:2016-11-19 18:29:18
  你想啊,那些贵族哥们自小养尊处优,长大了政府分配工作,就算没有上进心,也可以泡妞把妹潇洒快活。现在你姓卫的一上台,二话不说就逼他们上战场,不上就剥夺待遇,不给安排工作,不准入贵族籍,直接打成平民百姓。就算上战场,刀头舔血,好不容易建立战功,还得被他制定的那些严苛法令控制。如果你是秦国贵族,你心里痛快吗?恨不恨商鞅?等秦孝公去世,他们会不会疯狂地报复商鞅?

  当然会。当初吴起在楚国变法,因为得罪了楚国贵族,楚悼王尸骨未寒,就被积怨已久的贵族们杀害。这就是二十多年前发生的事情,商鞅难道不清楚?变法越彻底,得罪的人也就越多,流血牺牲在所难免,商鞅早有心理准备。
  但现在商鞅根本不遑考虑将来,他正为新法推行的事情伤脑筋。法令确实制定了,但如何取信于民,让秦国百姓都相信变法的诚意,尤其是相信新法中有利于百姓的法令,比如奖励耕战,却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商鞅冥思苦想,决定以悬赏搬木头的方式取信于民,历史上称为“徙木立信”。
  商鞅在国都栎阳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发布悬赏令:谁能将此木头搬到市场北门,奖赏十金!
  十金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集市上的百姓们听说有人悬赏十金徙木,一窝蜂地跑过来围观。但令人尴尬的是,围观百姓的倒是很多,可大家都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而来,谁也没有报名挑战。
  千万不要小看古人的智商,他们也不是弱智,栎阳商业市场并不大,将三丈长的木头搬到北门根本不困难,怎么可能获得十金之多的报酬?百姓们大多认为,这指不定就是一场骗局,谁搬谁脑残,咱们就等着看笑话吧!

  商鞅见围观的百姓没有一个报名,于是将奖励提高到五十金,他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时候百姓们尽管仍不太相信商鞅的诚意,但面对如此巨额的财富,很多人都有些心动了。百姓们面面相觑,不少人已有跃跃欲试的冲动,但又担心上当受骗,被别人看笑话。
  正犹豫间,一个“勇士”从人群中冲上前来,说他愿意将木头搬到北门。商鞅很欣慰,连忙表示可以。
  日期:2016-11-19 20:31:32
  这个时候,想必还有百姓嘲笑这哥们是个弱智,出五十金让你把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人卫大人就跟你开个玩笑,没想到你这个弱智还当真了。然而,事实狠狠地扇了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一耳光,当这哥们把木头搬到北门后,商鞅依悬赏令给了他五十金奖励,整整五十金,一个子儿都不少。
  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没想到这道悬赏令竟然是真的,在场的吃瓜群众都只恨没有后悔药吃,要不然这黄灿灿的金子就是自己的了。百姓们纷纷传播商鞅徙木立信的事,一传十十传百,这事很快在栎阳城里炸开了锅,紧接着又从城里传到乡里,从栎阳传到别的城市,直至传遍全秦国,传到其他诸侯国。
  徙木立信之事无疑成了当年秦国最热门的新闻。这则新闻也使秦国百姓明白,政府是讲信用的,说一不二,绝不会欺骗百姓。于是,商鞅乘秦国政府在百姓心中公信力提升连忙颁布新法,向全国推行。

  现在新法既制定了,也颁布了,民众也相信了政府变法的决心,但商鞅的压力一点没少。
  日期:2016-11-19 22:21:02
  事实上,这种压力商鞅早就预料到了,但也只是让他有心理准备,真遇上了这种压力,仍足以让人疲于应对。在新法正式推行后的一年时间里,秦国百姓并不觉得新法多么有利于民,反倒叫苦连天,纷纷抵触新法。
  在这种背景下,徙木立信反倒加重了商鞅的压力。因为徙木立信让百姓知道,政府说一不二,推行新法必然严格执行,使他们抛弃了对新法虎头蛇尾的幻想。于是,抗议新法的百姓们坐不住了,纷纷跑到国都上丨访丨,一年的时间里,上丨访丨的人员数以千计。

  百姓不支持新法就已经够让商鞅烦恼的了,没想到在变法的关键时刻,连秦孝公年幼的太子嬴驷也触犯了新法。
  这让商鞅很头疼,究竟该不该依法处置太子?如果不处置,新法无威信可言,到时候人人都会触犯新法,变法难免破产;处置太子似乎也不好,他可是将来秦孝公的继承人,打狗也得看主人,何况是国君的宝贝儿子?
  商鞅想了很久,他决定折中处理。在处理前,他先是征求秦孝公的意见:“君上,自推行新法一年以来,百姓们纷纷抵触,但臣以为新法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而是在执行上不给力,因为秦国的贵族带头抵触新法,包括您的太子在内。君上如果希望变法成功,希望您自上而下惩治那些触犯新法的人。臣斗胆建议先从太子下手,惩治了太子,下面的人就不敢再嚣张放肆了。”
  “不过太子是储君,将来要继承君上的大位,不能动刑。太子犯法,是因为他的老师教育不当,臣建议严惩太子的老师。”

  秦孝公长舒一口气,如果商鞅建议他对太子动刑,他还真不知道如何取舍。现在商鞅折中处理,只要求惩治太子太傅以儆效尤,成大事者不顾小仁,秦孝公狠一狠心,答应了商鞅的请求。
  日期:2016-11-20 15:27:38
  嬴驷有两位老师,一位是宗室公子虔,一位是公孙贾。在孙皓晖先生的《大秦帝国》里,公子虔是秦孝公的同胞哥哥,但正史上似乎并无明确记载。然而公子虔能成为嬴驷的老师,应该比他辈分高,是秦国宗室极有影响力的人物。
  对公子虔这样的强悍宗室,商鞅给他留了几分薄面,没有一开始就下狠手把他往死里整。但公孙贾就没那么好运了,他被商鞅处以黥刑,即在脸上刻字(刻的什么字不清楚,反正不是精忠报国),然后再涂上黑炭。黥刑最让人恐惧的不是受刑的痛苦,而是耻辱,表现在脸上的耻辱,人们只要看到他这张脸,就知道他以前是个犯罪分子。
  无穷的耻辱终将化作无穷的仇恨,公孙贾要想洗刷耻辱,就必须打倒商鞅,只有把商鞅打成***分子,他这个曾经的***分子才能平反。同样这样认为的还有公子虔,他现在虽然没有被商鞅严惩,但几年后,没有真正体会到犯法教训的他,将遇到比公孙贾更可怕的耻辱,这耻辱让他整整八年不敢出门。

  这些自然是后话,暂且卖个关子,先说这次变法的事。
  商鞅惩治公子虔、黥面公孙贾的事又引起了轰动,街头巷议,成了秦国热门新闻。太子是国家储君,太师太傅地位尊贵,太子触犯新法,连太师太傅这种级别的高官都要受牵连,倒霉的公孙太师脸上还被刻字,简直毁容,百姓们觉得商鞅执法真是冷酷无情,如果哪天他自己不小心触犯新法,没准这哥们发起疯来连自己都治,咱们能和这种变法狂人较劲吗?咱们敢和这种变法狂人较劲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