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崛起—兵锋上的复兴(最幽默的悲壮,长篇原创连载)》
第5节

作者: 大汉骠骑霍将军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次商鞅与秦孝公谈论的是王道。所谓王道,无非就是夏禹、商汤、周文武建立王朝所实行的政治思想。如果说夏禹商汤距离秦孝公所处时期还有些遥远,那么周文王、周武王的事迹对秦孝公而言,就简直是本朝的国史了。
  秦孝公对国史倒是有点兴趣,但他不想做文王、武王,文武之道投资周期太长了。他一想到周文王奋斗了一辈子,摘桃子的却是他儿子姬发,心里就不痛快,大丈夫生前就该轰轰烈烈,死后扬名还有什么意思?
  于是,商鞅的第二次面试又以失败告终。

  日期:2016-11-13 21:57:04
  面试结束后,秦孝公又把景监训斥了一顿,有意思的是,景监继续把秦孝公对他的火发泄在商鞅头上。老板骂高层,高层骂中层,高层骂员工,职场规则,套用在官场,照样适用。或者说这种规则本就来自于官场。
  商鞅只是一个求职者,连员工也不算,面对老板秦孝公与充任人事专员的景监的怒火,他只能逆来顺受。他耐心地向景监解释,希望能再获得一次面试的机会:“我这次和秦君谈的是王道,没想到啊,他还是不感兴趣。不过我这里还有别的治国之道,希望景兄能再帮忙引荐一下,多谢了哈!”
  也不知商鞅究竟给景监灌了什么迷魂汤,又或者给了景监什么好处,总之景监这次依然答应了商鞅的请求。求贤似渴的秦孝公也没有把商鞅拒之门外,毕竟相对于第一次面试,商鞅的第二次对他而言还是有些进步,他期待这次商鞅能有什么高见。
  很快,秦孝公对商鞅的第三次面试又开始了。
  俗话说事不过三,如果商鞅这次面试还不能说服秦孝公,很可能就要卷铺盖走人了。这次商鞅准备得更加充足,他与秦孝公谈论的是霸道,即齐桓、晋文、楚庄、阖闾、勾践之霸,这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历史,对秦孝公而言无疑是近代史。
  秦孝公对近代史很有兴趣,尤其是联想到他先祖秦穆公也曾称霸西戎,在中原诸侯中虽无霸主之名,但有霸主之实,他的内心就无比激动。商鞅说得头头是道,他也听得乐此不疲,时不时地赞美几句,但美中不足的是,对于商鞅的某些建议,他依然没有采用。
  严格来说,商鞅的第三次面试并没有成功,或者说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他获得了复试的机会。这次面试结束后,秦孝公没有再向景监发火,反而夸奖了一番:“没想到你推荐的这个人还不错,等哪天有空,可以和他继续谈谈。”言外之意,景监你等下通知卫鞅,别急着离开,准备复试。
  日期:2016-11-14 19:36:55
  等景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商鞅,商鞅信心十足:“这回我和秦君说的是霸道,我看他那样子,确实有些想施行的冲动。如果他真给我复试的机会,我知道说什么了。”
  如商鞅所愿,复试如期而至。这次商鞅因为抓住了秦孝公的胃口,联系时事,侃侃而谈,秦孝公听得如痴如醉,不知不觉就把膝盖移席前去了,一连听了几天都不知疲倦。这种兴致,和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异曲同工。
  那么商鞅究竟和秦孝公说了什么,让他如此兴致勃勃?商鞅复试时与秦孝公谈论的应该是强国之术,也就是变法。秦孝公不喜欢远古的政治思想,商鞅与他交谈时所谈论的事迹越接近他所处的时代,他越感兴趣,谈到春秋五霸时,就有些兴致盎然了。商鞅于是明白,秦孝公与他一样,都是法家之术的爱好者,注重现实,不好古、不崇古、不复古,既然这样,复试时与他谈论变法他应该很感兴趣。

  既然要谈论变法,就免不了提到魏国,提到李悝在魏国的变法。这就是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对秦孝公而言,相当于现代史。作为魏国的老邻居、老对手,秦孝公当然对魏国的强大很感兴趣,很想了解魏国是如何成为当今天下最强大的诸侯国。谈论魏国变法,其目的自然是希望秦国也能效仿,这其中需要讨论的问题更多,还需要联系时事针砭时弊,这些都是秦孝公很感兴趣的话题,数日不知疲倦完全不足为奇。

  总之,商鞅在这次复试中的表现非常精彩,秦孝公很满意。
  日期:2016-11-14 21:15:01
  景监看到秦孝公如此兴奋,作为商鞅的推荐人,他脸上也倍儿光彩,但同时也很好奇,他问商鞅:“卫兄和国君究竟说了些什么,能让国君这么高兴?”
  商鞅坦诚相待:“我之前和国君说帝道、王道,他不感兴趣,他觉得投资周期太长,要想完全看到成效恐怕得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他等不起。国君说出名要趁早,建功立业要趁早,不能一辈子郁郁不得志。于是,我给他讲强国之术,他认为强国之术能让他活着看到秦国复兴,所以很感兴趣。”
  但商鞅同时也告诉景监,“然亦难比德于殷周”,意思是说利用强国之术治理秦国,秦国虽然会迅速走向强盛,但其成就也难以与商周两朝媲美。这句话不知是后世儒生添加,还是确是商鞅的原话。作为法家学术的代表人物,眼光理应是朝前看,为什么要说秦国的将来难以媲美殷周?儒生才喜欢厚古薄今。当然,商鞅能和秦孝公从三皇五帝谈到齐桓晋文,从帝道谈到王道、霸王,他对儒学也有过一番研究,或许也略微有点崇古情怀。然亦难比德于殷周的话,未必不是出自他之口。

  但不管真相如何,在我看来,秦国,尤其是后来的秦朝,虽然只有短短十五年国祚,但要比商周两朝伟大。秦始皇统一全国,书同文,车同轨,废封建,设郡县,南征北伐,奠定中华版图雏形,这是商周两朝难以望其项背的。

  而秦始皇之所以能够开创前所未有的功业,正是得益于自秦孝公以来苦心经营的基业。而秦孝公之所以能够开创基业,则是得益于商鞅变法。这场变法彻底改变了秦国萎靡不振的面貌,它无疑是成功且伟大的。
  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变法,在起初并未得到秦人的认可,甚至于该不该变法的问题,在秦国也是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
  日期:2016-11-15 12:54:52
  舌战保守派
  秦孝公听商鞅讲富国强兵之术,很兴奋,也很有跃跃欲试的冲动。秦国这个老古董,到处都是灰尘,到处都生满了锈迹,不好好清理与维护一番,腐朽消亡是迟早的事。
  但秦孝公到底还是没能下定决心。变法实在是一件惊世骇俗的大事,尽管秦孝公明白秦国到了必须要改弦易辙的时刻,也对商鞅所提出的新法颇有信心,但那些顽固的老贵族就像横亘在变法前途的高山,秦孝公担心自己跨不过去。
  还有秦国的老百姓们,变法势必从方方面面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对旧生活的老百姓们会支持新法吗?他们会不会在老贵族的煽动下闹事?退一步说,即便他们不闹事,会不会在背后指责他嬴渠梁是个背弃祖宗胡作非为的昏君?
  秦孝公要脸,他可不想秦国百姓们都骂他不要脸。
  商鞅很清楚秦孝公的苦衷,但相比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秦孝公,他的决心与魄力更大。秦孝公不是傀儡君主,他的父亲秦献公很平稳地完成了权力交接,只要秦孝公凡事多长个心眼,牢牢控制住君权,老贵族们翻不了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