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崛起—兵锋上的复兴(最幽默的悲壮,长篇原创连载)》
第3节

作者: 大汉骠骑霍将军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最后是慷慨利诱。
  我嬴渠梁以人格担保,复兴祖业不是一时激动,求贤也不是开玩笑,每每想到先父的夙愿,想到秦国到了如今这般田地,就痛心不已。我今天就把话撂这儿了,不管是谁,只要能献计强秦,我立马给他官做,有多大能耐做多大官,有多少功绩赏多少土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谁能强秦,决不食言。
  因为真挚,所以更能够打动人心。俗话虽说“自古多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但即便是套路,也是能够体现出自己多情的套路,无情还能打动人心,只能说被打动者脑子少根弦。秦孝公这篇真挚的求贤令,在没有电视广播、互联网的战国时代,也传播出了秦国,传到了异国他乡一个落魄公子的耳中。
  人生充满着幽默,幽默有各式各样的,有热的,也有冷的,当然还有黑的。不幸的是,这名落魄公子遇到的就是黑色幽默。出生于国君之家,满腹王佐之才,在号称霸主国的魏国找工作,却屡屡不得志,混了好些年,还只是相府的一个小跟班。后来总算和相爷搞好关系,成了关系户,把他推荐给貌似英明的魏王,却不料魏王根本不买账。
  这年头,倒霉起来,真是关系户也没辙。好在这名落魄公子并没有自怨自艾,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落魄公子决定离开魏国,前往那个令中原士子鄙而远之的所谓蛮夷之地——秦国,去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伟大事业。
  是的,当这名落魄公子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时,他很心动。
  日期:2016-11-10 19:44:06
  落魄的卫鞅
  这名落魄公子目前在魏国工作,在相国公叔痤的相府里当秘书(中庶子)。他原本是卫国人,而且出身高贵,是卫国国君的庶子,可能觉得卫国庙小容不下他这尊大佛,才背井离乡漂到魏国打拼。
  魏国是当时天下最强大的诸侯国,它的强盛,得益于李悝的变法。李悝是法家代表人物,而恰好,这名落魄公子研读的专业也是刑名之学,根红苗正的法家学派传人。按理说,他来到靠变法强大的魏国,专业对口,应该能打拼出一番事业。

  但很可惜的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怀才不遇,混得不是很好。
  魏国那么强大的诸侯国,难道真没他展现自我的舞台?这人究竟是谁?他是真怀才不遇,还是只是个纸上谈兵的书呆子?
  这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商鞅。商鞅并不姓商,他姬姓,公孙氏,当时人都管他叫公孙鞅或卫鞅。那为什么又叫他商鞅呢?这当然不是因为他认了个姓商的干爹,而是他后来被封在商地,时人称之为商君,后人便索性叫他商鞅了。
  商鞅不是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他具有王佐之才,之所以多年怀才不遇,问题出在他在领导公叔痤身上。

  公叔痤是魏国的总理,当初少梁之战,他领兵作战,兵败后成了秦献公的俘虏。被俘的公叔痤既没有杀身成仁,也没有投靠秦国,正好秦献公不想与魏国仇上加仇,便把他遣送回魏国了。
  作为败军之将,还是个俘虏,回国后的公叔痤却并没有受到魏王的冷落,依然当任魏国相国。
  当时魏国的一把手是魏惠王,这是个相对仁厚的君主,对公叔痤的印象很好,所以没有拿他兵败被俘的事严加惩治。魏惠王还夸过公叔痤“岂非长者哉!既为寡人胜强敌矣,又不遗贤者之后,不掩能人之迹,公叔何可无益乎?”意思是说,公叔痤这个人真牛掰,既能打战,又会举贤,寡人得好好赏他。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在魏惠王眼中善于举贤的人,却遗漏了他官署里最大的才子商鞅。公叔痤没有向魏惠王举贤商鞅,并非不知他满腹雄才,恰恰相反,他十分清楚商鞅是个能干大事的人,没有举荐,史书上说是因为“未及进”,意思是没来得及推荐。
  这就有意思了,商鞅在他手底下干事也不是三两天了,你公叔痤同志再忙,总不至于向魏王推荐个人的时间都没有吧?于是有人怀疑,公叔痤担心举荐商鞅后,魏惠王会重用商鞅冷落他,所以耍了把心机选择沉默。
  日期:2016-11-10 21:05:00
  这样的怀疑并非空穴来风。公叔痤虽然在魏惠王口中有举贤的美名,但事实上他也有妒贤的丑闻。当初名将吴起在魏国混得风生水起,战功名望都很高,只是有些功高震主,让魏武侯心里不痛快,总担心吴起将来会做叛徒。公叔痤当然也不痛快,他担心吴起将来会取代他,于是利用魏武侯对吴起的怀疑,把吴起从魏国逼走了。
  公叔痤以前就是这样一个心机boy。当然,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一次错误并不能说明什么,也不能总盯着一个人的一次旧错不放,一口咬定他公叔痤就是个嫉贤妒能之人,就是他在存心打压商鞅,这样似乎太过主观臆断。上述事件,只能说明公叔痤不向魏惠王举荐商鞅很有担心他夺宠的嫌疑。

  从另一方面来看,公叔痤对商鞅不仅印象不错,而且挺有感情的。人心都是肉长的,公叔痤也不可能是个无情无欲的政治符号,说他为了权势在有生之年都将商鞅冷藏,似乎太不近人情。如果真是那样,商鞅也不是傻子,应该对公叔痤恨之入骨才对,而事实上,他与公叔痤的关系也不错。
  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天知道。
  公叔痤确实很重视商鞅,虽然他平常没有向魏惠王举荐商鞅,但在病重时却念念不忘把商鞅推荐给魏惠王。这可能是人们所猜测的那样,公叔痤故意等到病重时才举荐商鞅,这样才能确保他生时不会被商鞅夺位,也可能是他病重时不再管理朝政,才有闲暇更深沉地思考相国接班人的问题。
  不管如何,弥留之际的公叔痤总算是开口了。公元前361年的某日,公叔座正抱病在床,魏惠王得知公叔痤病得很严重,于是亲自前往相国府中探望病情,并顺便向他咨询相国接班人的事情。
  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史记》 《商君列传》)
  相国这个病……那当然是会好的。寡人是说万一啊,万一相国走了,我魏国可就少了根顶梁柱,将来谁来接你的班呢?
  公叔痤见机会来了,连忙向他推荐商鞅:“这个您不用担心,臣府中有个叫卫鞅的中庶子,业务能力过硬,学的又是法家,大王不妨让他接臣的班。”
  卫鞅?卫鞅啊,听都没听说过!魏惠王表示特无语,寡人此番前来,原本以为你公叔座会有高见,给寡人推荐当代名士,没想到你给寡人推荐的竟是你们家秘书,无名小卒一个,都快嗝屁了,你还有心情给我在这开玩笑。
  虽然魏惠王很快就把公叔痤的话当屁一样放了,但公叔痤说得很认真,见魏惠王沉默不语,他又补了一刀:“卫鞅这个人了不得,不管大王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大王如果实在怀疑他的能力,不想用他,那干脆杀了他,免得他去投奔别的国家。”
  这回魏惠王倒是表态了,他向公叔痤承诺,如果将来不用卫鞅,一定收拾那兔崽子,不让他活着离开魏国。
  日期:2016-11-11 20:48:59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