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或听说的鬼话事儿》
第16节

作者: 鼎湖听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2-01 11:14:00
  一本关于城市与乡村、人类与动物、生命与死亡的五花八门鬼话故事,范围涵盖古今中外。与传统鬼话版本不同的是,它既有纯感官的恐怖刺激,又有温情脉脉的人文关怀,更有孜孜不倦的哲学思考,是一种试验性极强的鬼话新写法,愿你脑洞大开。
  日期:2016-12-01 12:08:00
  第三篇 头七的故事(续十二)
  奇怪的是,那天晚上居然发生了一点本末倒置的事情,换句话说,也就是客人抢了主人的风头。
  原本因为对头七那层出不穷的恐怖传说产生了极强不良心理暗示的初中同学,不知为啥那天晚上睡得特别香、特别甜,几乎是一夜无梦睡熟到天光,好像过父亲头七的,不是他本人一样。
  反而是来陪他的这另外一位同学,自从午夜梦回之后,就一直被屋里屋外的一些莫名其妙的响动吓得心惊肉跳的,这位陪客很想出去看过究竟,然而那天塌般的恐惧感,却让其只是想想而已,然后下意识地捂紧床单,在暗夜里独自发抖。

  然后,夜深人静处他十分清晰地听到了厨房和堂屋有些混乱的响动,他不知战战兢兢地度过了多少时间,接下来便听到了自己睡觉的里屋门前,有一阵悉悉嗦嗦的脚步声,再后又归于沉默。
  不知过了多久,一直处于紧绷状态的这位陪人,好像听到了一声耳语般的惊叹:“儿啊, 你受苦了”,然后感觉床单伸进了一只冰凉的手,抚摸自己的脸。
  陪人顿时晕了过去,失去了最后的知觉。
  日期:2016-12-01 15:30:00

  第三篇 头七的故事(续十三)
  总之,这是一次罕见的乡村“成人观礼”,让这对堂兄弟同学珍藏一生。
  事后,很多人都问那位因怀疑“撞鬼”而晕过去的同学是否实有其事,如果不是因太恐惧而产生的幻听幻觉的话。
  然而,这位同学却无言以对,根本不能还原或复述当时的真实情形,脑子里只有一对十分冰凉的手在裹扎的感觉,那根本不是常人的手。除此之外,他再也不记得其他情形,因为他晕过去了。
  更加可悲的是,经过此次的“撞鬼,原本还算是聪明伶俐的这位同学,突然脑子就出现了问题,变得呆头呆脑的,连老师上课讲些什么他都一头雾水,总之脑子整天嗡嗡响,好像有千军万马在那里开战,他自己也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后来读完了初中就不再读书了,开始了异乡的流浪打工生涯。
  好,说完了这对不幸的同学所遭遇的恐怖头七故事,我们再回过头来,讲讲本书开头所描述的那位遇见母亲鬼魂的朋友的事,这也与头七有关。
  日期:2016-12-02 12:11:00
  第三篇 头七的故事(续十四)
  这位朋友是乡村一小开,头脑活络,敢说敢干,鬼点子特多,我们就姑且称其为阿鬼吧。

  阿鬼这种能说会道的人在乡村非常吃得开,除了家族势力雄厚,有家财,他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乡村“富二代”,此外他也是个实打实的养殖专业户。
  那些年,猪肉天价飙升,由于阿鬼家有余财有人脉,自己文化程度和钻研精神在村子又出类拔萃,很快他便找到了自己的致富之路。那就是在自己自有的山塘和林地上搞立体农业,林地建大型猪场,猪粪施肥有机疏菜,山塘养鱼和养本地优质鸭子,还有少量鸡和狗,开个小型农家乐什么的,可谓是功能齐全的生态产业链,颇具规模。
  阿鬼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俨然成了村里的首富。
  很讲排场的阿鬼,从此在自己的生态农业王国指挥一班小工做这做那,十足老板派头,闲下来时便在自己的小型农家乐夜夜笙歌,和一些面上人物或狐朋狗友猜拳行令,摆龙门阵,听鬼故事。

  日期:2016-12-02 15:39:00
  第三篇 头七的故事(续十五)
  那天晚上,月光很好,和风习习,花香盈袖,很适合劈酒吹水打屁的天气。正在酒酣之处,突然阿鬼一声断喝。
  “有飞碟(UFO)。你们看见没有?”阿鬼乘着酒气手舞足蹈地向天上指指。
  尼玛,此时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那一片离村较远的山塘林地上,像洒下了一层薄雪,天上更是一丝淡云都没有,水洗过一般,哪有什么UFO。虽然月光隔着果树照过来的黑影参差斑驳,峭楞如鬼,有些怕人,但天上除了月亮里的桂花树,连鸟的翅膀都没有飞过啊。
  这阿鬼肯定是酒喝多了,出现幻觉了,有病,酒友们纷纷大笑起来。

  “你们瞎的吗?还不相信有飞碟,半空中不正在飞着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红色飞碟吗?你们才喝醉了呢,有病没药医。”阿鬼反唇相讥。
  日期:2016-12-02 19:47:00
  wanfapeng
  采纳率:42%7级2014.09.21
  清末民初,中国的大门被打开。随着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西方的思想、文化、科技、生活习俗也同时传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气象,不论是人与人之间的称呼,还是人们日常的穿戴,都在除旧布新。
  国内最早提出剪辫倡议的是康有为。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提出剪辫、易服的建议,未被光绪接受。
  1900年的庚子国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此后,清政府威信扫地,对各地控制力削弱,地方势力开始坐大。在各地租界以及东北等地,清政府已经不能有效行使主权。大批留学生到日本,甲午战争以后,日本人的自信心突然膨胀,他们把中国人的辫子讥为“豚尾”。一些海外留学生,开始剪辫,与清政府决裂。国内的“湖北学生界”也在1903年提出剪辫、易服的建议。
  1903年以后,随着留学生的归国,在清政府控制较弱的南方各省,少量青年学生开始剪辫。清政府建立新军后,为了便于戴军帽,部分士兵也剪去了辫子。为此清政府于1907年5月6日下达命令,严禁学生军人剪辫。一经查出,将予惩处。但此时由于清政府的控制力已经今非昔比,此令并未在各地得到严格执行。清政府无奈,对此只有采取默认态度。
  1910年10月3日,作为清朝新政产物的资政院第一届常委会开幕。开会不久,一名叫罗杰的议员便提出了《剪辫易服与世大同》的议案;接着,来自湖南实为革命党人的议员周震麟又提出《剪除辫发改良礼服》的议案,资政院议决时认为“两案之主旨,皆以中国辫装妨碍运动,朝廷整军经武,非剪除辫发,改制冠服,不足以灿新天下之耳目,改除骄奢之习惯”。最后,以大多数议员赞成获得通过。

  1911年12月3日,袁世凯剪辫,天津等地巡警出面劝市民剪辫。1911年12月7日,清廷下旨允许自由剪辫,自行剪辫者得到法律保护,因剪辫而遭受的迫害才算告一段落(以后还有袁世凯及张勋复辟)。
  1911年起,无辫之人才可以和有辫之人一样自由地出入公共场合,如1911年7月8日《时报》所载《上海之今昔观》中发现:“前三年华人之剪发者尚寥若晨星,今则剧场茗寮之中触目皆是矣。”二十世纪前十年,剪辫的动机主要是把蓄辫看成一种陋习,妨碍身体的卫生与行动,这一点已为舆论所认同。清亡之前,许多政府要员就已剪除发辫,为民国初年遍及全国的剪辫高丨潮丨做了铺垫。
  1911年辛革命与全国的剪辫运动高丨潮丨,是革命高丨潮丨到来的前奏。1911年10月10日发生于武昌的辛亥革命,使剪辫成为全国人民一种实际行动。凡起义与革命者一律剪辫,剪辫与否成为赞成革命或反对革命的一种标志,一方面是人民自觉地剪辫,它表示人们遭受清王朝二百六十余年封建压迫的一种精神解脱;一方面是革命政府随即发布的剪辫命令,表示除旧布新,要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共和国的新世界。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改变愚昧落后的生活习俗,颁布了剪发辫、易服装和废止缠足的法律。强令男子剪掉发辫,女子停止缠足。同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还规定,民间普遍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还规定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