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历史人物—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名人》
第35节

作者: caniforget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话表面上是恭维桓温,其实是软中见刃。表明自己是司马奕的臣子,自然也是司马家的臣子,划清和桓温的界限。谢安对付桓温就是用这样的软刀子,他是码准了桓温的心态,吃软不吃硬。他很清楚在桓温面前亮刀子不会有好下场,袁真就是现成的例子。司马昱对桓温也是软弱,但软得没了立场。谢安则不一样,软中还在坚持原则,暗中和桓温较劲,维护晋室。

  司马昱做了皇帝后,对桓温加大封赏力度。先是赐进宫时可以有百人的甲士仪仗,钱帛无数。后又以袁真造反,寿春受到兵祸,百姓日用不足为由,赐给豫州刺史、桓温的长子桓熙大量的米和布。又提拔桓温的二儿子桓济为给事中。(是皇帝的近侍,可以随意出入皇宫。)这些举措都是在向桓温示好。
  看看朝中的事处理的差不多了,桓温回到了白石垒,并上书要求回到姑熟去。
  司马昱还真不希望老朋友离开自己,急忙下诏,升任桓温为丞相,大司马的头衔依然保留,要求桓温留在建康,执掌朝政。桓温却推辞了,坚持回到了姑熟。
  如果说兴宁二年朝廷加桓温录尚书事,召他入朝辅政时,桓温还没有控制建康,担心遭到政敌的暗杀而不敢进京的话,现在的桓温真正做到了内外的军权都在自己手里,能威胁到他的政治对手全被放倒,他为什么就不敢待在建康,而非要回到姑熟呢?桓温是确信自己已经控制了局势,回到姑熟坐等司马昱乖乖地把天子头衔禅让给自己吗?自己如果待在建康,就会给人留下把柄,说是他逼迫司马昱让位的?到底是什么原因,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里,无从知晓了。以上也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猜测而已。虽然姑熟离建康也很近,但是桓温本人不在朝堂之上,就给了谢安、王坦之等人很多空子可钻。依我看这正是桓温后来功亏一篑的主要原因。

  桓温废立皇帝的事情也传到了前秦苻坚那里。亘古以来,废立皇帝可算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苻坚却对桓温的做法不以为然,他对大臣们说:“桓温前次在灞上经历失败,后来又在枋头遭到失败,不反思自己的罪过、自贬以取得百姓的谅解,还通过废立皇帝来为自己开脱,六十岁的老人家了,还做这种事,四海之内怎么容身啊?谚语说‘生自己老婆的闷气,不敢对老婆发作,却给自己父亲脸色看。’(指自己做错了事,却怪罪其他人。)说的就是桓温这种情况。”

  日期:2017-01-15 23:08:27
  南郡公桓温——有贼心没贼胆还死要面子的一代枭雄——之二十五

  咸安元年十二月,桓温又剥夺了废帝司马奕东海王的头衔,在褚太后的干预下,被降封为东海县公,流放到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居住。所以后来也称司马奕为海西公。
  司马奕当了皇帝,虽然给了桓温很多封赏,但是一直担心桓温会找个理由废了他,自己来做这个天子。其实他真的没弄懂自己这个老朋友,桓温是等着司马昱主动让出天子头衔,禅让给他呢。结果两个人就一个怕,一个等。
  桓温废司马奕前几个月,夜空中出现了“荧惑守太微端门”的星相。荧惑就是火星,因其为红色,是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所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认为火星象征着战乱和流血,不是颗吉利的星星。太微象征帝王,荧惑侵入太微就象征君王会有灾祸。果然,司马奕被废了。
  现在司马昱才登基不满两个月,又出现了“荧惑入太微”的星相。这下司马昱不淡定了,成天提心吊胆,害怕海西公的事再来一遍。
  一天,正好轮到被桓温安插到中央的郗超入宫值班。司马昱知道郗超是桓温的心腹,就召见郗超,对他说:“晋室命运的长短,我不能控制,所以前几天发生的那件事(指司马奕被废),不会再来一次吧?”
  郗超当然知道桓温是怎么想的,于是立刻安慰司马昱道:“大司马现在正考虑怎么对外巩固疆域,对内安抚社稷。陛下您不需要想得太多,我以我们家族上百口人的性命担保不会有这种事。”

  郗超只是安慰了司马昱,为什么不趁机点一下司马昱桓温想要怎样呢?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司马昱禅让,桓温一定会厚待他的。那样的话或许司马昱还能多活几年。
  听了郗超的话,司马昱好受了些,就吟诵庾阐的诗句“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声音甚是凄切。
  不久郗超向司马昱请假回会稽看望父亲郗愔,司马昱又对郗超说:“请替我传话给你父亲,国家的事,到了这般田地,都是我这个人不能用大道来匡扶社稷,看不出祸乱,也做不到提前准备防范。我内心的愧疚啊,无以言表!”
  司马昱对郗超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真是要郗超传话给郗愔?还是要郗超传话给桓温呢?
  郗愔当时任会稽内史,为人没多大才干,《晋书》里说他只想闲居在家,对官场兴趣并不大。《世说新语》里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郗愔被任命为徐、兖二州刺史的时候,亲友都上门道贺。王羲之的儿子,也是郗愔的外甥,郗超的表兄弟王徽之也来了。进了门却口中不停地说“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这句话是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的话,但显然不是肯定的意思。王徽之这么说郗愔,也说明郗愔这个人能力一般,不堪大任。

  司马昱在官场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郗愔是块什么材料不可能不清楚。他难道还指望郗愔能辅佐他干出点什么名堂来吗?司马昱说自己无能,不能匡扶社稷。既然说自己不行,那这句话背后的意思,难道是在暗示应该由有道之人替代自己?现在能替代他的显然就是桓温了,会不会是此时的司马昱有了让位的意思呢?才会用这句话来试探一下郗超的反应?毕竟司马昱屁股底下的这个皇帝宝座就是一座火山口,司马昱每天过得都是提心吊胆的日子,谁会愿意遭这个罪啊。

  然而史书里没有任何关于这番对话后的任何记载。郗超聪明一世,居然没有听出这么一个重要的暗示。老天似乎也不想随了桓温的心愿呢。
  咸安二年(公元372年)三月,司马昱又派侍中王坦之去姑熟,召桓温入朝辅政。桓温当然不想辅什么政,又推辞了。
  四月,发生了一件大事。逃跑了的庾希,带着他的弟弟庾邈和前青州刺史武沈的儿子武遵以及一批部众,趁夜潜入了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诈称受海西公的命令,诛杀桓温。混乱中军民也搞不清楚情况,晋陵太守卞眈控制不住局势,翻城墙而去,逃到了曲阿(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一时间建康震动,内外戒严。
  卞眈丢了自己郡治,担心受朝廷责罚,立刻组织起一支二千人的军队讨伐庾希。庾希打不过卞眈,只好退入京口,固城自守。桓温似乎没有把庾希的叛乱放在眼里,自己都没出马,命东海太守周少孙率军平叛。

  七月,周少孙和卞眈攻克京口,活捉了庾希、庾邈及其亲属,都押送到建康,处斩。
  庾希的叛乱,似乎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司马昱,在巨大的心里压力和思想负担的重压下,终于支撑不住了。就在庾希被杀的当月,司马昱突然得了重病,眼看就要不行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