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历史人物—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名人》
第10节

作者: caniforget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春秋是吴国大夫文种和范蠡保存了都已经被灭了国的越国,辅佐越王勾践称霸诸侯。可结果呢,功成名就后文种被勾践所杀,范蠡则逃跑了,隐居在民间。野兽被打光了,猎狗就会被杀了吃掉(因为留着没用了)。用友情来说您和汉王之间的事,则不如张耳和陈馀。用忠信来说您和汉王之间的事,则又不如文种、范蠡和越王勾践。从这两件事来看,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希望您仔细考虑考虑!”(再用文种、范蠡的故事举例子)

  “我听说勇武、谋略高到令君主不安,就会有杀身之祸;而功劳全天下第一的功臣,得不到赏赐。(‘勇略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古时候的赏赐就是给封地,功劳越大,封地的面积也越大。而功劳太大的人,没法给封地,总不能把全天下都封给他吧。这时候怎么办呢?只有杀掉了!指出韩信已经有危险了。)
  然后蒯通又细数了一通韩信的功劳,这里也不多赘述。
  最后,蒯通总结到:
  “......这些功劳全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人,而谋略高于您的人还没来到这个世上呢。现在您头上顶着足以震动君主威望的光环,挟持着无法赏赐的功劳,归附楚国,则楚国人不能信任您,归附汉国吧,汉国人又害怕您。您现在处在这样的处境里,你难道还打算能有个好下场吗?”
  蒯通的眼光独到,一眼就看到了韩信危险的处境。的确,纵观中国的历史,功臣和君主能够善始善终的,也只有北宋一朝。就连当今的天朝,也不能免俗啊。
  可悲的是,韩信却不这么想。
  韩信听到蒯通简直就是在诅咒他了,连忙说:“先生您赶快打住吧,别在说下去了,让我好好想想。”
  几天后,蒯通又不请自来了,换了个角度继续游说韩信:
  “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人,就能够正确判断事情发展的方向;考虑问题很全面的人,就能够把握事情的先机。听了别人的意见,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考虑问题又不周到的人,是不可能长治久安的。而能够完整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考虑问题完整周到的人,是不可以用言辞是迷惑他、扰乱他的。”(这是在要求韩信听从他的意见,做决策要果断,不能犹豫。)
  “只能做些粗活、杂役的人,是不会得到大国的掌权之位;谨守着微薄的俸禄的人,是做不到公卿、宰相这样的高官的。了解事情发展的规律,就会果断地做出决定;犹豫不决、疑神疑鬼,是做事情的祸害;斤斤计较于蝇头小利的,会失去天下这么大的利益;聪明的程度达到了完全能够了解事物的发展,却不能果断地做出决策去付诸行动,是把所有的事情都给搞砸掉的祸根!”(这是进一步说明聪明的人做事也一定要果断,因为韩信已经足够聪明了,现在缺的就是果断决策,说白了就是要韩信赶快听他的,别在犹豫了。)

  “所以人们常说‘一头犹豫的猛虎,还不如一个果断地蜇人的蜜蜂危害大;一匹千里马原地踏步,还不如一匹劣马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得远;孟贲(秦武王手下的勇士)狐疑,还不如一个普通人去果断的行动;就算有禹、舜那样的聪明才智,却沉吟不开口,还不如一个聋哑人通过做手势的方式把事情给说出来。’这说的就是付诸于行动才是最宝贵的。”(又举了四个例子来强调果断付诸行动的重要性)

  上面三段话非常拗口,原文更是晦涩难懂。但都是在说一个道理:知易行难!但是果断决策、付诸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蒯通的话还没完:
  “成功是很困难的,失败却很容易。时机很难得到,却又很容易失去。机会一旦错过,将不会在来一次了。希望您仔细考虑啊!”
  听了这样一番话,韩信不会一点触动都没有的。但是他还是不忍心背叛刘邦,又自以为自己有大功于刘邦,刘邦应该不会剥夺我齐王的位置吧。于是没有听从蒯通的计策。
  蒯通看见自己的良苦用心全打了水漂,气愤地说:“在细节上计较过多的人,不能和他图谋大事;拘泥于臣子身份的人,没有上位做君王的意图。”
  蒯通考虑到自己鼓动韩信造刘邦的反,是要被杀头的死罪。又担心韩信可能会杀了自己灭口,于是假装自己发了神经病,装疯卖傻以图自保。做起了巫师这样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去了。
  日期:2016-12-19 21:08:59
  淮阴侯韩信—一代军事天才波澜壮阔却结局悲惨的一生——之十五
  要说蒯通的说辞对韩信一点影响都没有,那也不是实情。有一点可以证实。刘邦封韩信为齐王的时候,还带去了一条命令,命韩信发兵进攻楚国。(“徵其兵击楚”)
  以往韩信对于刘邦的命令,都是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亲自带兵前往。而这一次,韩信打了折扣。韩信自己没去,而是让灌婴做统帅,带兵攻打楚国。
  这灌婴可是刘邦的老部下。刘邦刚起兵那会儿,灌婴就投靠了刘邦,跟随刘邦南征北战。从《史记—樊郦腾灌列传》里看,灌婴是在韩信在平原集结兵力,准备进攻齐国的时候,受刘邦之命,加入了韩信的大军,做韩信的手下的。而且灌婴去的时候,是头顶着“御史大夫”这一官职去的,而当时韩信的官职是“左丞相”兼“赵国国相”。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御史大夫”是个神马东东啊?“御史大夫”在古代就相当于现今的王公子之于娱乐圈那样——纪检委主任!把一个主管纪检监察的干部派到韩信身边,说明在那个时候起,刘邦对韩信已经开始起疑心了!
  而派灌婴南下攻楚,对于韩信而言正好是一举两得。既执行了刘邦的命令,又名正言顺地打发走了刘邦安插在自己身边的眼线。
  灌婴也不愧是一位猛将,他带兵先战鲁郡,再战薛郡(今山东省滕州市),一路向南,在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东南渡过淮河,一直打到了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然后调头北返,再次渡过淮河,在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击败了项羽留守老窝彭城的留守部队,并占领了下邳。
  再回过头来看同一时期的刘邦和项羽。
  随着两军在荥阳地区的拉锯战进入到第四个年头,项羽在正面战场的颓势也逐渐显现了出来。刘邦有关中这个稳定的大后方;而项羽虽然也有以彭城为中心的楚地做大后方,但是彭越一直在彭城和荥阳之间的梁宋之地打游击,袭扰项羽。刘邦有得力的大管家萧何,一旦刘邦打光了军队,吃光了粮食,萧何总会及时从关中发来补给;而项羽显然缺乏这样一位助手,于是办公显得很不“得力”。刘邦对待老百姓宽容仁厚;而项羽生性残忍,这从他能变着法的杀害被俘虏的刘邦手下就能看出来(烧杀纪信、亨周苛、井杀枞公),可想他对待老百姓也好不到哪里去,百姓对他的支持也越来越少。这就应了韩信在“汉中对”里说的话“其彊易弱”。楚军的士气越来越低落,更为关键的是,粮食也接济不上了。

  项羽一看,这实在是经营不下去了,“刘邦老哥,我真的是玩不过你啊,我不玩了行了吧?”用刘邦彭城大败中俘虏的刘邦的老爸和老婆作为交换条件,划鸿沟为界,和刘邦议和。刘邦接受了这个条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