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漫评残唐五代史 一段看似混乱的历史》
第6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事实上,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所以宋代初期,人们看冯道时,才会一脸的羡慕、尊敬。因为,冯道一生都是任你风吹雨打,我只是笑看你花开花落,而且都是站在高台上看。
  日期:2017-05-12 08:53:05
  不过,时间过得飞快,大宋帝国转眼就存在近百年了。
  终于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自豪的说,我生是赵家人,死是赵家鬼了。虽然说,赵氏皇帝被人欺负时,他们会做出怎样的表现,只有上帝知道,但是当他们说自己生是赵家人时,谁也不能反驳了,因这就是事实。
  关键是,冯道的政治能量,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没有多少遗留了。于是,卫道之士终于可以理直气壮的嘲笑冯道了。总而言之,这种有奶就是娘的家伙,在史书上也能享受极高规格的地位、待遇,这叫什么事呢?于是,各种非议冯道的人、各种非议冯道的言词,自然是越来越多。
  欧阳修在给冯道盖棺定论时说了,冯道这种人,竟然把任它风吹雨打、我自在高台上,笑看它花开花落,当成一种荣耀,真是不知廉耻到了极点。[注16]
  从此以后,冯道的历史形象终于开始越来越低了。
  日期:2017-05-12 08:54:20
  其实呢?赵匡胤一家与冯道相比,也就五十步与百步之别罢了;甚至而言,那就是一样一样的。总而言之,冯道是N姓家奴,赵匡胤一家,也是N性家奴啊。在那种年代,大家想当一姓家奴,得有机会啊;关键是,就一姓家奴那种死心眼,早被时代淘汰了。
  赵匡胤的老爸开始给幽州刘仁恭一系效力;后来就给唐庄宗效力。

  李嗣源火并唐庄宗后,赵匡胤的老爸就给李嗣源效力;当然了,石敬瑭取代后唐,赵匡胤的老爸就给石敬瑭效力;刘知远取代后晋,赵匡胤的老爸就给刘知远效力;郭威取代后汉,赵匡胤就开始给郭威力效力。
  用英雄传奇的角度看赵匡胤,赵匡胤实在太牛逼了,因为赵匡胤在34岁时,就开创大宋帝国。关键是,开创大宋帝国后,就靠一桌菜,几杯酒,就解决了困扰晚唐五代二百多年的藩镇割据问题。这用英雄史观看,真是如果没有赵匡胤,天下混乱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赵匡胤起步的资本,是哪里来的呢?
  扯淡的时候,自然是赵匡胤英明神武,一套无敌神拳,一根五花棒横扫天下四百州。
  套用民间野史故事去看,自然是赵匡胤闯荡江湖,与未发迹的柴世宗结拜为兄弟,于是等柴世宗死后,就有机会欺负柴世宗的孤儿寡母了。
  其实呢,赵匡胤可以拥有这种资本、机会,就是因为他老爸一路有奶就是娘的向上爬。总而言之,当三姓家奴不行,咱就当四姓家奴,不行,当五姓家奴也是可以考虑啊。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让家族势力越来越大了。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赵匡胤在二三十岁时,就已成为一个非常牛逼的军二代了。[注17]
  当然了,再接下来的事,就是赵匡胤顺手一推,就结束了混乱的五代历史。如果赵匡胤、赵匡胤的老爸,真是一心忠于某个主子,会有后来的成就吗?肯定是没有的!

  日期:2017-05-12 08:54:55
  [注1]: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五朝,唐、晋、辽、汉、周。八姓,唐庄宗、明宗、潞王各为一姓,石晋、邪律、刘汉、周太祖、世宗各为一姓。〕.......。
  [注2]: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事四姓十君,益以旧德自处。
  [注3]:然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称誉。
  [注4]:道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当晋与梁夹河而军,道居军中,为一茅庵,不设床席,卧一束刍而已。所得俸禄,与仆厮同器饮食,意恬如也。诸将有掠得人之美女者以遗道,道不能却,置之别室,访其主而还之。
  [注5]:道尤长于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故渐畏其高深,由是班行肃然,无浇漓之态。

  [注6]: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为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注7]:一日,有上介胡饶,本出军吏,性粗犷,因事诟道于牙门,左右数报不应。道曰:“此必醉耳!”因召入,开尊设食,尽夕而起,无挠愠之色。
  [注8]:他日又问道曰:“天下虽熟,百姓得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此常理也。臣忆得近代有举子聂夷中《伤田家诗》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遍照逃亡屋。’”明宗曰:“此诗甚好。”遂命侍臣录下,每自讽之。
  [注9]: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事四姓十君,益以旧德自处。然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称誉。
  [注10]:太祖入京师,以谓汉大臣必相推戴,及见宰相冯道等,道殊无意,太祖不得已,见道犹下拜,道受太祖拜如平时,徐劳之曰:“公行良苦!”太祖意色皆沮,以谓汉大臣未有推立己意,又难于自立,因白汉太后择立汉嗣。
  [注11]:抑此非特道之愆也,时君亦有责焉。何则?不正之女,中士羞以为家;不忠之人,中君羞以为臣。彼相前朝,语其忠则反君事雠,语其智则社稷为墟;后来之君,不诛不弃,乃复用以为相,彼又安肯尽忠于我而能获其用乎!故曰,非特道之愆,亦时君之责也。
  [注12]: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礼。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所以饰终之典,不得谥为文贞、文忠者,盖谓此也。
  [注13]:葬毕而道卒,年七十三,谥曰文懿,追封瀛王。道既卒,时人皆共称叹,以谓与孔子同寿,其喜为之称誉盖如此。
  [注14]:其击旻也,鄙道不以从行,以为太祖山陵使。
  [注15]:及山陵礼毕,奉神主归旧宫,未及祔庙,一夕薨于其第,时显德元年四月十七日也,享年七十有三。世宗闻之,辍视朝三日,册赠尚书令,追封瀛王,谥曰文懿。
  [注16]:欧阳修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况为大臣而无廉耻,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
  [注17]:宣祖少骁勇,善骑射,事赵王王镕,为镕将五百骑援唐庄宗于河上,有功。庄宗爱其勇,留典禁军。......周广顺末,改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转右厢都指挥,领岳州防御使。........累官检校司徒、天水县男。与太祖分典禁兵,一时荣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