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南北朝 国家稳定是福 乱世人不如狗》
第11节

作者: 碧血黄沙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傅亮回答:“司马师、司马昭以上的人。”
  徐羡之说:“那一定会明白我们的一片赤诚之心。”
  傅亮苦笑笑,说,“恐怕未必啊。”
  一问一答,看得出来这二位都心虚。
  接下来,就是刘义隆走流程了,先去拜谒了老爸的初宁陵,又去太庙里给列祖列宗磕了头;最后在宫城的太极前殿,受皇帝的玉玺和绶带,正式登基,这就是刘宋帝国的第三任‘领导核心’—宋文帝。
  登基之后,刘义隆萧随曹规,很放权,但凡有大臣上折子,刘义隆一律推给徐、傅等人处理;他本人啥事儿也不管。而且每次见到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干完废帝的差事之后又回北方守边界去了。),刘义隆那叫一个客气,礼貌周全,嘘寒问暖。
  但是,不知别人怎么想,反正刘义隆越是这样客气,这几位顾命大臣越是后脖颈子冒凉气。

  日期:2016-09-06 15:41:14
  几个人私下一碰头,谁也猜不透刘义隆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最后还是徐羡之拿了个主意,现在檀道济在北面,手握重兵;干脆,谢晦你去荆州吧,西北两面都控制在咱们手中,谅他刘义隆也作不出什么妖来。于是徐羡之以朝廷的名义下令,让谢晦赶往荆州,总掌军政大权。
  同是‘废帝四人帮’的谢晦每天过的也是惴惴不安,一直担心刘义隆会秋活算账找他麻烦;现在有机会离开建康,自然是喜出望外;临走的时候,他专门找来个心腹,闭门密谈自己将来会是啥下场。
  结果他这心腹很幽默,直截了当的说,您想混个自然死,基本没戏。

  谢晦脸儿当时就撂下来了,他那心腹倒也耿直,接着说,您也不想想,先帝托孤给你们几个,那是多大的信任和脸面;本来废黜昏君,册立明主,这没什么错儿;你们错就错在把人家俩儿子都给杀了,还继续给老三当臣子。尤其是您谢大人,杀人兄长又做人臣子,带着震主之威,又占据了上游要冲,以古推今,您想幸免,可能性基本为零。
  这可是大实话;可惜的是谢晦根本不信,这伙计觉得只要离开了建康,就万事大吉了。
  先让谢晦高兴会儿,回头有这哥们儿哭的时候;再说留在京中的徐羡之。
  老徐同志的日子过的波澜不惊,至少表面上看依旧风光无限,刘义隆每天还是任事不管,都推给徐羡之,而且隔三差五的不是赏点儿东西,就是叫进宫慰问一番;给外人的感觉,君臣关系相当和谐,并且徐羡之还是当家作主的。
  但是,不管别人怎么想,徐羡之自己却是如芒在背;因为他看到,在客客气气、俯首帖耳的外表后面,是一个深沉、固执,懂得迂回前进的皇帝;这样的人,绝不会容忍长时间大权旁落——

  刘义隆把从荆州带来的人,不显山不露水的都安插在一些关键岗位上;比如刘义隆的铁杆儿王昙首、王华这两人,同时被封为侍中,王昙首还兼右卫将军,王华兼骁骑将军;另一个亲信朱容子,则被封为右军将军。
  这还不算,在几次给徐羡之党羽加官进爵的同时,刘义隆暗搓搓的也塞了私货:原豫州刺史刘粹(刘毅族弟)调任雍州刺史,骁骑将军管义之接任豫州刺史,南蛮校尉到彦之进京任中领军。同时,刘义隆给几个弟弟也都提了职称:彭城王刘义康进号骠骑将军;刘义恭进号抚军将军,封江夏王;刘义宣为竟陵王,刘义季为衡阳王。
  明眼人一打眼就能看出来,刘义隆一方面抓军权,另一方面在加强宗室的力量。
  徐羡之是明眼人,他也看出来了。
  此时,檀道济和谢晦都不在京城,徐羡之和傅亮一商量,这么着下去,要么咱再干掉刘裕一个儿子,要么咱被干掉,就这俩下场,没跑儿;怎么办?
  最后二人一合计,唉,算了,咱们干脆共同上表,将政权还给皇上吧。
  傅亮其实也早就想这么干了,只是他跟徐、檀、谢是一个共同体,单独辞职这话不太好说,因此徐羡之一提,傅亮立刻点头同意。
  公元424年,刘义隆改元,由宋少帝的景平二年变成元嘉元年。
  这年元月,徐羡之、傅亮上表请辞;请求还政于上。
  表章递上去,被驳回,再递,被驳回;三递,刘义隆同意了
  日期:2016-09-06 15:46:51

  老实说,这是徐、傅等人最好的,也是最后的脱身机会了。
  但是,老话儿说的好,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徐羡之想撤梯子,有那不开眼的凑上来了——
  徐羡之一看皇上同意了自己辞职的折子,便回家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告老还乡;这消息一传开,徐羡之的侄子徐佩之,以及徐党中的骨干程道慧、王韶之等人找上门来了,苦劝徐羡之千万不可丢掉权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几轮儿下来,徐羡之招架不住,妥协了;他又给刘义隆上了封折子,中心思想就一句话:我还想发挥余热!
  这就是嫌自己命长了。
  刘义隆接到这份折子,倒也没说啥,想回来就回来吧;职位、待遇照旧;徐羡之于是再次回到朝廷。
  接下来一年多,双方相安无事,刘义隆一边儿悄悄的安插自己人,一边笑里藏刀的看着徐羡之等人给他干活,就这么到了公元425年11月,妥了,啥都准备好了,该亮刀子了。

  公元425年11月,刘义隆突然下诏,建康部队集结。
  干嘛?
  北伐!朕要夺回被北魏占了的河南之地。
  圣旨下达,满朝哗然;大臣们纷纷上书劝谏。但刘义隆决心很坚决,所有的折子一律留中,也不批复;朕意已决,你们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看刘义隆态度这么执着,傅亮忍不住了,他给荆州的谢晦写信,皇上要北伐,谁劝都不听;回头皇上还会派人去你那儿征求意见,该说啥你知道吧?
  傅亮可不知道,刘义隆嘴上说是北伐,其实他的目标是西征谢晦!
  不过,没有不透风的墙,刘义隆整军备战,这么大的动静儿,谢晦留在京中的亲信很快便写信通知了谢晦。
  日期:2016-09-06 15:52:45
  这可肿么办?

  谢晦赶紧把几个亲信叫来商量对策。
  他手下的参军何承天说,如果这事儿是真的,大人您可就麻烦了,皇上亲率全国之兵讨伐一个州,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
  谢晦一听,急了,你大爷的,当然是真的!叫你来是给我建议,不是给我意见!他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怎么着,你的意思是我只有死路一条呗?
  何承天说,那倒不至于,我这儿有上中下三策,上策,逃往国外;中策,您亲率主力驻扎在夏口(现在湖北武汉),然后安排一个您信得过的人率军驻扎在义阳(今河南信阳),再然后,您就可以跟皇上带的中央军试吧试吧,打得赢最好,打不赢,您可以从义阳方向北逃出境;下策,原地固守。
  谢晦想了想,最后说,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军队和粮食都容易补充,先干一场再说。
  决心定下了,下面就是选将;他让卫将军谘议参军颜邵领兵先行,颜邵非常干脆的,自杀了。谢晦又命司马庾登之领兵,庾登之也很干脆,扑通跪下:我辞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