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上半年,深圳证券公司负责发行深发展(000001)股票,市场价21到25元,朋友们,要知道1988年深发展当年每股盈利是38.69元,净资产是59元啊。1989年,证券公司给深发展挂出了35元的价格,让市场小有振动了一下,但市场价格也比净资产低20多元。当时的深圳发展银行行长刘志强还动员时任中国人民副行长的刘鸿儒稍买一点,起个宣传作用。结果刘鸿儒答复是:我是管此事的,如果买了股票,以后不好交代。其实当时很多人买股票是为改革试验带头,买了就放在抽屉里。
交易市场冷清,股票更不好卖,等1988年底万科(000002)发行股票的时候,差点把深圳证券公司坑死。当时万科计划发行2800万股,其中深圳特区证券包销600万股,中国银行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代销600万股,剩下的万科自销。
一个月包销期过去了,深圳特区证券包销的600万股只卖出了了3/4,该公司最后咬牙自筹资金,把这150万股股票买了下来。
日期:2009-11-07 00:58:01
万科股票引发的悲喜剧
深圳特区证券咬牙买万科股票,万科自销那部分,也是无比艰难啊。
一家本来承诺投资的外商临阵变卦,王石的老朋友刘元生闻讯救急认购360万股。这一认购就是20年,现在刘元生的这笔投资已经价值20亿左右了。
万科对此次资本启航之旅最津津乐道的段子是:
万科的人员有一次,通过深圳市工商管理局联系到个体工商协会,请协会出面邀请个体户开会,万科的人员还没介绍三分钟,下面的个体会已经不耐烦了,嚷嚷着:“别讲了,你就开个数,摊派多少?”
也就是万科的此次个体户开会,还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
1988年,53岁的巢中立,变卖家产凑足10万元,携妻儿南下闯荡。万科首次发行股票时,个体协会动员所有参加会议的个体户买股票,抱着“只当买了国库券”想法的巢中立斗胆买了3000股,不久,股票就从1元钱一股涨到了28元,他全部卖掉,赚了第一笔轻松钱。尝到甜头的巢中立迅速投身股海,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聚集了千万身家。
轻易到手的财富,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其后,巢中立离婚、结婚、和第一个女友分手、和第二个女友分手……生意每况愈下。
2005年,60多岁的巢中立在常德悬梁自尽。
同样的机遇,成就了刘元生,却给巢中立打开了不同的一扇门。
如何把握机会、如何把握财富、如何做好自己,可以通过这个例子好好感悟一下。
附带一句,万科的股东里还是混迹了几位股市大鳄的。
1990年,万科召开股东会,一位散户发言说:我看好万科发展光明前途。股票下跌的时候,我做多头,一直吃进万科股票。可一些大股东却在抛股票,我不点名是谁,但我可以声明,你抛的股票我照单全收。
这位散户的发言获得了热烈掌声,股东大会顺利结束。
这位散户就是日后在“中科系”事件中,把中国股市搅得天翻地覆的朱-焕-良。
日期:2009-11-07 21:46:11
第一次牛市来了
机遇总是稍纵即逝的,1989年,深发展派息分红,中国股市的第一波牛市狂潮由此引爆。
1989年初,深发展派息分红,1989年中,深发展又推出年中分红,二股送一股,股价在除权后,很快就又回到了35元以上。
精于计算的人自然会发现,如果在1987年拿400元,以每股20元的价格,买入20股深发展,现在已经拥有了30股,如果以每股35元的价格卖出,即使不算红利,两年时间,最早的400元已经成了1050元,国库券、银行利率哪能望其项背啊。其后,深发展股票价格开始直线上扬,半年时间已经逼近每股120元的价格。
1989年底,深安达(000004,现在的ST国农)发行,抢购局面开始出现,面对汹涌而来的人群,发售部门决定每人限购3000股,只用了半年时间,500万股深安达股票全部售罄。
1990年3月,原野实业(000005,现在的世纪星源)发行1650万股,引发万人空巷,凌晨一点证券公司门口就已经排起长龙,面对人山人海,主管部门紧急出动大批丨警丨察维持秩序,第二天早上证券公司开门时,人如潮水般涌动,把证券公司的玻璃柜台都挤碎了。一江之隔的香港媒体都为此次抢购所震惊。
如此火爆的股票发行场面,自然推升了股价。深发展1990年初从20元拆细为1元面值,每股2.8元,柜台交易数据显示,到4月底已经上涨到了11元,四个月涨幅达到290%。
随后股市全面飙升,从4月到6月,两个月时间,深发展已经涨到了24元,相比年初,半年之内涨了900%左右;
万科从1.3元涨到了7.5元,上涨了476%;
金田从24元涨到了81元,上涨了237%;
安达从1.5元涨到了8元,上涨了433%;
原野从13元涨到了52元,上涨了300%。
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了举国关注,全国股民开始向深圳涌来,按当时的报道称,某村全村老少派村长用蛇皮袋扛着全村凑集的钱来深圳炒股的;港澳台的一些资金也悄然介入;就连普陀山的僧人也筹集了20多万,派和尚来炒股。
按当时香港媒体的报道,从3月份开始,证券公司门外简直是人山人海,把交通都阻断了。股票买卖不分昼夜的进行着。深圳市大量企事业人员已无心上班,全面投入股市之中。
面对始料不及的这波狂潮,深圳市政府接二连三的向各单位发出通知,严厉禁止机关干部利用上班时间炒股票,并开始出手调控股市。
日期:2009-11-08 18:33:11
前文说牛市来了,哈哈,一涨就引发关注啊
牛市引发的高层担忧
首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对此轮牛市在《百年潮》杂志中,曾撰文做过这样的回忆:
1990年5月,深圳市股票市场突然出现了“股票热”,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当时深圳有三个证券交易窗口,即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中国银行证券营业部、深圳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证券营业部;进人交易的股票不过5家企业,其中较大的是深发展。1990年春,股票价格突然猛涨,导火索是因为深圳发展银行送股较多,分红较高;深层次原因则是深圳靠近香港,当地人对股市了解,接受得比较快。深圳市场国债买卖向来不够兴旺,股票却很兴旺,也与此相关。
当时,深圳股市突然连续翻番上涨,引起了震动,深圳人买,外地人也去买,一下子形成热潮。当时三个窗口网点门外马路边都是人。在炒买炒卖股票高丨潮丨的6月份,每天约有2000多人站在证券公司门前围观或私下交易。因为没有交易所,没有电脑设备,转户也比较慢,所以围的人非常多,可以说一夜间出现了拥有几十万元上百万元身价的富翁。
深圳热起来以后,上海也热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作为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受国务院委托,与中国人民银行、外管局的同志一起去深圳、上海进行了三次调查,然后向国务院作过汇报,也与深圳、上海市研究过一些规范意见。
因为股市非常热,这引起社会上不同的议论和反响。有人说一夜之间发大财,社会主义不能允许;有人说会引起社会混乱;有人说是搞私有化。国内有些方面的负责人于是提出来,是不是暂时把上海、深圳的两个点停下来?继续下去会不会出问题?股票市场面临关张的可能。我们这些做具体工作的同志感到很矛盾也很担忧。
当时人民日报社《情况汇编》第346期发了题为《深圳股市狂热,潜在问题堪忧》的文章,报送中央领导。有5位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了批示。有的讲,应该立刻关掉;有的则讲,应该制止不规范的股票集资。这些情况反映了当时理论上的禁区和认识上的障碍还没有突破,股票市场被看成是资本主义私有化的产物,这带来了很多担心和争论。
第一次调控出手
在《人民日报》编发了《深圳股市狂热,潜在问题堪忧》的情况汇编之后;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组成联合调查组,从1990年5月中旬起对深圳证券市场进行调查。
5月29日,深圳限制涨跌停板10%。
6月中旬,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改革不再铺新点”,市场认为这将加剧股票的短缺。
6月18日,深圳将涨跌停板缩窄至5%;
6月26日,将涨幅缩至1%,跌幅还是5%,政策导向是鼓励下跌而不鼓励上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