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1月9日,王波明、周小川等在国务院第三会议室,向中央领导汇报了《《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的内容,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姚依林和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兼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张劲夫共同主持了汇报会。
关于新中国股市的建议终于进入了中南海。
二十年前的讨论
此次汇报会上,高手云集,这些二十年前说的话,到现在思量都很有意思,而中国股市很多基因性的东西,在此次会议中也显露了端倪,比如交易秩序、比如企业质量等。
在此次会议上,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的项怀诚——插播:项怀诚现在的身份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理事长,经常就社保资金投资的问题发表观点,中国的老股民对项部长都是非常熟悉的,2001年沪深股市大牛,上证指数达到了2245点的高位,此时项部长开始推行国有股减持、流通工作,股市为此一熊几年——谈的问题很有前瞻性,他谈到了中国情况特殊,规范化的市场应该是好的企业上市,我国则是买卖亏损企业,这正是中国能走的一步。在设计、创立之初,“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股市似乎就被贴上了“血型不吻合”的标签。
当时的会议上,与会者对股市的监管机制也存在不同的意见。周小川当时表示:市场管理与组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要分开,中央银行是市场的操作者,作为管理,人民银行本身出面不合适。
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则疑问:以哪个交易所为中心?如北京。国家证券交易委员会领导小组,要不要成立?是由体改委牵头还是由人民银行牵头?
项怀诚则表示:目前还是体改委牵头为好!财政部一定参加。
这种关于监管机制的讨论,实际上牵扯到了市场监管、企业发行、上市、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对股市方向具有真正的决定性。
讨论归讨论、汇报归汇报,此次汇报会最终并没有拿出具体的操作方案。
日期:2009-11-05 20:17:00
上海起锚
1989年2月,“上海市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就召集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等单位开会研究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方案。
1989年12月,上海康平路市委小礼堂,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的朱镕基在会议上表示,他来上海后,一直在抓财政,但收效不大。他认为要调整部署,从金融改革抓起,建立证券交易所和引进外资银行。在此次会议上,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三人小组成立,由上海交通银行董事长李祥瑞、上海人行行长龚浩成、上海体改办主任贺镐声组成,三人小组直接对市长负责,不需要通过单位和所属系统领导机构层层汇报。
也就是在这年年底,北京联办正在和计委、人民银行总行、财政部共同调研全国主要城市证券市场的现状和前景。联办理事长经叔平应召飞往上海,商讨建立证券交易所。最终“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三人小组”决定让北京联办协助筹建上交所。两大力量正式汇合。
当时的政治氛围下,筹建股市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据三人小组成员上海交通银行董事长李祥瑞回忆,朱镕基曾对他说过:你们不用害怕,出了事我和刘鸿儒(时任体改委副主任)负责,你们还在第二线呢。
1990年春,朱镕基访问美国、新加坡等地,在香港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说道: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年内成立。
1990年初,三人领导小组在汇报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筹备方案中,曾根据筹备进展情况,建议1990年实现交易所的试运行,正式开业时间安排在1991年的四五月间。但1990年2月28日,朱镕基对此批示是:请抓紧一些,可否力争今年开业。
1990年9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上海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请示》。
两天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请示》。效率还是非常之高的。
10月8日,时任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的李贵鲜批示同意。
1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复同意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
11月26日,上海证交所举行成立大会。市长朱镕基现场致辞表示:上海证券交易所是大陆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它的成立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它标志着我国将坚定不移地继续奉行改革开放地政策;第二,它是我们把中央关于开发浦东、开放浦东地战略决策付诸实施的一个重要步骤;第三,它表明,我们在振兴上海、开发浦东的过程中,把发展金融事业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采取国际上通用的形式,利用证券筹措资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股市的三重意义,值得股民反复玩味啊。
深圳悄然起步
在上海人向全世界宣告成立证券交易所之前,深圳人已经悄悄起步了。
1989年的1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组成立,禹国刚、王健被任命为负责人。1983年,中国就曾选派了两名青年到日本学习证券知识,禹国刚位列其中,那个年月,国内经过系统证券知识培训的人屈指可数。但专业人士对交易所什么时候能成立没谱啊,其中牵扯的不光是专业问题啊。
禹国刚多年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说实话,我们不知道它能不能够弄成,因为,我说过这件事情是非常敏感的事情,首先,是政治上的风险,姓资还是姓社争论不休,谁都明白股票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以前吧,改革开放以前吧,那是资本主义的象征,不知道这个事能否做成,更不可去估计说它什么时候能够开业,但是有一条,翻译这些东西,移植借鉴写成我们的法规,不断的进行讨论,这些都是夜以继日拼命在干的。
不但开业的时间、工作的进程确定不了,交易所的名号都定不下来。
一开始,禹国刚他们筹备工作的时候,名称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组”。到了1990年春天,筹备组去人民银行总行汇报工作,时任人总行监管司司长的金建栋,要给交易所改名,他说,“老禹,深圳证券交易所,这个谁敢批你啊,这个事没人敢给你弄啊,我给你改个名字,叫深圳证券市场,你如果同意,现在我都可以给你批,你回去马上可以运作。”
禹国刚说:这到底是菜市场还是肉市场,那边挂了个菜市场,这边挂个肉市场,我这叫深圳证券市场,跟它有什么区别?
结果金建栋说:老禹你不懂,我给你改这个名字,我马上就能批,回去马上就能运作,你运作起来了以后做成了,你可以更名啊。
筹备组听从了金司长的建议,改名了, 后来,“深圳证券市场”名字又被换成“深圳证券交易中心”,最后终于定为深圳证券交易所。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营业,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运作的证券交易所。王健、禹国刚先后被深圳市政府任命为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
禹国刚曾经回忆到:一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在问我,上海说自己是第一家,你说深圳是第一家,到底谁是第一家,我说我给你讲一个1分钟的故事,中国生小孩先要有计划生育的出生证,如果拿这个比喻,上交所先拿,1990年北京先批了他,1990年北京也同意我,但是我比他晚拿了几天,可以要讲小孩,谁先呱呱堕地,深圳是1990年12月1日,上海是1990年12月19日,我比他早18天,要给我补这个户口,也只能1990年12月1日算起,不能是其他的日子。
日期:2009-11-05 20:46:44
根据地和先烈
交易所是1990年开张的,但资本江湖却在早几年前就已经开始渐渐汇流成河了,在交易所还没成型之前,中国股市的第一代爆富神话就已经诞生、并开始流传了。在两大交易所成立之前,上海、深圳的股票黑市已经风云跌宕了。
文革时期咱国家讲的是“既无外债又无内债”,证券这个东西少见的很。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这才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才算让证券行业有了自己的场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