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故事-南京的历史很好看》
第10节

作者: 陈子栗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现在的南京区域被重新划分成秣陵县、江乘县、丹杨县还有江北的棠邑县。但是秣陵县政府在偏远的江宁秣陵街道;江乘县县政府在栖霞区大学城附近;丹杨县政府应该在南京南郊。
  很有意思的是,此时的南京主城区成了荒芜之地,反倒是现在的郊区成为各个地方中心。
  南京城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吴国时他是青铜冶炼基地,越国和楚国时都是地方的军事重镇!
  但现在南京什么都不是了,只是大秦帝国一千个县城中最最普通的一员。
  日期:2016-07-07 16:15:51
  金陵王气
  楚威王埋金以及秦始皇泄王气的故事正史中并没有记载,理性一点的讲秦始皇凿方山,疏通秦淮河,最主要的目的应该还是开垦灌溉南京周边的农田,属于大秦帝国轰轰烈烈的全国大建设运动中的水利工程部分。
  宋朝时有人在南京附近一座山脚下挖出过一块石碑,据说上面写着“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北,不在山南,有人挖到,富了一国!”,据说这就是秦始皇刻下的埋金碑。但老实讲,怎么看都是有人故意的恶作剧。

  关于金陵王气的说法,在史书中是有明确记载的。
  古人非常重视堪舆术,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风水学。
  南京城的西北是长江天险,东面有紫金山,南面是雨花台,山水环抱,构成了一道天然的防守屏障。
  当年六国联兵要攻打秦国,但联军到了函谷关外,秦军坚守不出,六国联军就毫无办法。

  南京的防守格局作用就如同函谷关对于秦国的作用,中国的风水学抛开部分玄乎的东西,大体上还是讲究科学的地理勘察,古代的风水家看到了南京成为帝王之都的潜力,所以才形成了各种金陵王气的传说!
  南京虽然一直以来不像苏州、绍兴那样成为一国首都,富甲一方,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但是金陵王气的潜质将是后来南京成为长江以南最重要的城市的根本!
  有没有王气对现代人或许根本不重要了,毕竟皇帝老子已经被推翻一百多年了!但南京王气仍然充斥在现代南京人的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深刻的感受到。
  南京夏天的闷热和冬天的冷风彻骨一定给很多在南京待过的人留下很深印象。
  原来夏天时从东南海面吹来的凉爽的海风被东南一带连绵群山给阻挡了,冬天时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风却能沿着空旷的长江江面吹进南京城区。
  也就是说南京的王气格局恰好就是南京神奇的夏天闷热、冬天让你坐在家里瑟瑟发抖的元凶。
  所以不要再抱怨南京的气候,那是“金陵王气”带给大家的问候!
  日期:2016-07-08 09:40:00

  第七章、待在南京的穷皇族
  此时的安徽、江苏南部,还有浙江等大片区域都同属于新建立的会稽郡(发现没,会稽郡就是包邮区),这个郡实在太大了,如果造反整个江南地区秦帝国都无法控制。
  于是秦始皇将安徽南部,江苏西南部,还有浙江北部的杭州和湖州圈到一起,成立了鄣郡,南京也在璋郡之内。这次划分意味着南京和江苏核心环太湖区的分离,而且一直到东晋南京成为首都后才结束。后来清朝时分开江南省的和秦始皇的目的也是一致的。
  南京最终没有成为秦帝国的麻烦,他彻底的沉沦了。

  但是秦国疯狂的建设运动引来了全民的暴动(又不注重思想建设,还不给工资,不暴动才怪!)。
  灭秦!灭秦!
  六国的反叛者们揭竿而起,本来就好战的吴越人更是成了灭秦的主力军,本该千秋万世的秦帝国灭亡了。
  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重新分割了天下,理想主义的项羽希望重新恢复到春秋时代,各国共同治理天下的状态,而南京正是在项羽的封地中。
  但是历史不会倒转,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刘邦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是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但最重要的是刘邦得到了当时天下无双的韩信大将军的帮助。

  现在的浦口有一处点将台遗迹,当年项羽和韩信在此对峙,韩信兵力不足,不敢迎战。为了吓退项羽,韩信将自己的士兵隐藏在点将台下面的藏兵洞里,让他们列好军阵从藏兵洞里循环的走出来,经过点将台。项羽的密探看到后以为韩信手上有几十万大军,项羽认为还没到和韩信拼命的时候,于是撤军了。
  后来项羽在垓下之战大败后,突围到了南京江北,所有的士兵都卸下盔甲、马鞍休息,从此老百姓就把项羽休息的地方叫做“卸甲甸”,也就是现在的六合大厂镇。
  项羽从南京逃到安徽和县,最终自刎于乌江之畔!
  现实主义终究战胜理想主义,项羽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生命,而刘邦因为现实缔造了大汉帝国!

  整个汉朝,南京一直沿袭着秦朝的建制,泯然众人,苦苦等待着崛起的机会!
  有一件事非常有意思,值得和大家好好说说。
  当年背叛项羽投靠刘邦的英布被封为淮南王,南京就在他的封地内,后来又将南京划给了自己堂兄荆王刘贾。
  最后英布造反,杀死了刘贾,而英布也难逃一死!
  平定了英布叛乱后,南京被划入了吴王刘濞的封地,刘濞发动“七国之乱”兵败被杀!
  也就是说南京的几任封王都叛乱被杀了,悲催啊!

  为什么他们敢于对抗中央朝廷,南京倒真是帮了他们一个大忙。
  南京附近的大江南北都有着丰富的铜矿资源,史书记载刘濞当年疯狂的冶铜铸钱,富可敌国。
  可以说南京的铜矿支撑着封王们对抗朝廷,也最终将他们的野心送上了断头台。
  造反一个接着一个,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计策,颁布推恩令。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江都易王刘非病死,汉武帝赶紧将他的封地分化成不同的诸侯国,而南京的秣陵县被分给了刘非的儿子刘缠,称为秣陵侯国,国都为现在的江宁区秣陵街道……
  刘缠倒是没造反(侯国还没江宁区大,没造反实力),也平安的过完了自己的一生,倒霉的是他没有儿子,秣陵侯国仅仅存在了15年,就被撤销了!

  江宁区湖熟镇一带也建立了湖熟侯国,整个江南遍地分布着芝麻大的侯国。
  秣陵侯国实在太小了,史籍上几乎没有他的资料,好像就没有存在过。
  或许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悲催的国君,15年中在落后的秣陵县艰难的生活。推恩令之后诸侯国的国君已经没有实际的军政权力,只是一个虚职而已。
  到了年底,刘缠会到秣陵县政府去讨要下一年的生活费。
  县政府的官员虽然想将侯爷的生活质量搞好,但无奈……秣陵……实在太穷了!
  国君的生活也只能将就了!
  按照汉朝的制度,封君死之后会被葬在他的封地上,所以刘缠是葬在南京土地上的第一个皇族!
  什么?你问我在哪里?
  我怎么知道!反正就在江宁某座山的某个角落里,最大的可能是方山,如果大家去转悠时可以留着心眼,没准能发现什么线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