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告诉你,为什么清朝僵尸最多。》
第4节

作者: 宁教东风吹不破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好,大家快跑!”有人大吼一声,众人慌了神,想找退路时,发现黄水渐渐涨了起来,淹没了来时的洞口,几个想按原路返回的人又退了回来。
  这个空间里已经聚集了有几百号人,大家很是慌乱,而在这个时候,滚热的黄水已经淹没到了脖子,而且越来越热,水位越来越高。
  已经没有了退路,只有这个往上斜的洞口或许可以救命。顾不了那么多,几个壮丁和兵卒已经顺着洞口往上爬。
  这几个逃到洞里的壮丁和兵卒,虽然暂时捡了一条命,但是他们也不知道能不能走出去,因为这个洞越往上爬越窄,刚开始还能两个人并列着往上爬,到了上面,一个人都有点勉强通过。
  只感觉身后一股股热浪传来,人的呼救声,哀嚎声也渐渐弱了。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人都是自私的,这几个兵卒你踩着我,我拽着你,逃命要紧!爬了好大一会,一个碗口大的洞口出现在眼前,总算看到天了。
  一个壮丁从这个洞口艰难的逃了出来,洞口不大,好在洞口还算圆润,壮丁硬挤了半天,从洞里硬生生挤了出来。壮丁发现,身后的洞口这时吹出一阵阵热风,足以烫伤人的皮肤,其他人恐怕已经活不成了。
  逃出来的这个壮丁,躺在洞口旁喘息了好大一会,才起身坐起来,发现自己坐在一个高坡上。壮丁是荆川县人,他认得这个地方,这正是荆川县内唯一的一座小山——榜眼岭。

  没有人到过榜眼岭的山顶,不知道为什么叫榜眼岭,没有人能说出榜眼岭的来历。
  这榜眼岭,高不过十几丈,也不算太陡峭。这山体像是由一块又一块巨石积累而成,石壁常年朝外渗水,所以夏天显得特别湿滑,冬天又结了冰,更是让人攀爬不得。再说这石缝之间,长满粗壮的荆棘,荆棘上长满了两寸长的尖刺,所以本乡人没有人到过这个山顶。
  壮丁算捡了一条命,即使下山的路再难,荆棘再多,壮丁也来不及多想,连翻带滚,总算滚下山来。身上被荆棘划了一道又一道口子,往外渗着血。
  下山之后,壮丁把在洞里的来龙去脉毫无保留的全说给总督大人。
  盗墓贼没抓到,反而损失了几百号人,总之这事情太荒诞。总督大人在惊诧之余,觉得事情有点难办了,保不齐这丢了乌纱帽还不说,这几百号人命,总要给上上下下一个交代。
  总督和县令商量商量,横下心来,要查只能查到底!即使查不出什么,也好给死去的活着的人一个说法,至少活要见人,死也要找个全尸出来!
  当机立断,总督命人开始从榜眼岭山脚下开始挖掘。这榜眼岭也真是奇怪,按常理说,这平原上的小山,大多是泥土夹杂着小石块形成。而这榜眼岭却是一块巨石垒着一块巨石,像是人为累积而成,挖掘也很是吃力,一连几天都没有多大进展。
  半月下来,总算连凿带挖,挖开了数十方巨石,也渐渐挖到了山体中心。这时候挖到了一块石碑,说是石碑,其实也是一块巨石,只是颜色显得青黑,与其他石头颜色不太一样。
  下人呈报给总督大人,总督当下前去观看,发现墓碑上隐约刻有文字:

  明,孽臣范长锡,榜眼及第,而后有愧皇恩,荼毒生灵,残害黎民,有违天道,敕令其伏法于此,后人过客遇此碑退避三舍,不可轻举妄动……
  大概意思是说,明朝的不忠臣子范长锡,高中榜眼,到此地为官,但是他却辜负了皇恩,欺压一方百姓,皇帝杀了他,埋葬在这个地方,后人和路过的人见到碑文不要轻举妄动,远远躲开。
  可见,榜眼岭的名字原来由此而来。
  但是这位总督大人可不管这些,我的乌纱帽都保不齐了,我管你是前朝的状元榜眼还是探花!于是总督就命令民夫们继续不停地挖……
  不出半晌,这块墓碑连根挖了出来。

  当时正是六月天气,天气燥热,民夫们挖出石碑之后,都挤在一起三五成堆的乘凉。这时候天空突然一声闷雷,天色逐渐晦暗起来,顿时起了风。这在六月天里,也属于正常,民夫们也没有在意,都以为暴雨快要来了,起身准备回去。
  民夫们刚站起来,突然脚下不稳,个个晕头转向,摔倒在地上。只感觉到大地震颤,身后的榜眼岭发出一阵阵巨响,一块块石头从山上滚了下来,山体似乎要有塌陷崩裂的势头……
  “地震啦!”民夫们惊觉过来,却是已经来不及了!
  山上滚下来的巨石越来越多,有些石头滚下来,把人砸了个脑浆迸裂,民夫们呼喊着四处逃窜,离这榜眼岭越远越好。这时候下起暴雨来,没有人注意到,这榜眼岭已经渐渐陷在地下,大地裂开一道道口子,竟然能把人吞进去。
  这榜眼岭离黄河岸边只有两三里路,这地上裂开的口子慢慢的延伸到黄河岸边,一件更大的祸事发生了,黄河决口了。
  只见黄河水顺着裂口往两岸灌了过来,不出一个时辰,荆川县地区已经是一片黄水泛滥,许多田舍被淹,百姓来不及逃亡,死伤不计其数……
  黄河决口历来都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大事情,这位总督后来被钦差大臣革职查办,虽然这次决口归为人祸,却也不了了之,只是遭殃了中原百姓。
  这可不,还没等查清楚这些盗尸案的来龙去脉,农民就造反了——捻军起义爆发。
  这桩离奇荒诞的事情可就耽搁了,但是远远没有结束!
  日期:2017-02-24 22:14:00
  却说荆川县地界的百姓造了反,这一闹腾就是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之后的一天。正是人间九月天气,在中原一带,暑气渐渐消散,百草开始结籽,变的枯黄。候鸟南飞,天空显得格外的空旷,却是秋高气爽,一年之中难得的好时节。
  在通往京城的官道上,由于连年的征战,荒草渐渐没住了官道,一望无尽延伸到天的尽头,两旁农田里尽是杂草丛生,显得无比的荒凉。这农田本是良田万顷,由于黄河泛滥,造成中原百姓流离失所,加上捻军出没,以至于无人耕种,逐渐荒废。
  有一队骑兵走在这官道上,总算是给这片荒凉的景色带来了一点生气。
  这是一支有百十来人的队伍,那些骑着高头大马披挂着盔甲的,个个意气风发,都是年纪轻轻的。其实他们并不是普通的官兵,他们个个有爵位在身。
  不错,他们都是皇族后裔,跟当今皇上一个祖宗。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年,他之所以走在最前面,是因为在队伍中他的爵位最低,只是个奉恩将军。清朝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级,奉恩将军就是这最末的一级。再往后就是辅国将军,镇国将军,贝勒,到了最后,甚至还有两位亲王。
  按照皇族的礼节习惯,爵位高的应该走在最前面才对,可是此时不是平常的时候,由于要堤防捻军的埋伏,所以顾不得什么尊卑有序,那些爵位高的王公贵族排在了最后面,即使逃命,也方便了许多。
  少年名叫乌代,他骑着一匹黑色的骏马,和身上一副铁甲倒也十分相配。乌代心里很紧张,不敢有半点麻痹大意,鼻头上汗津津的,一双警戒的眼神注意着周围的树林草丛,一只手拉住缰绳,一只手紧握着宝剑,唯恐中了埋伏。其实他的担心是有点多余的,因为早有官兵替他们打了前头阵,开好了道路。尽管如此,少年心中还是有几分担心,因为如果中了埋伏,先死的恐怕就是自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