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历史》
第43节

作者: 鼎湖听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7-08 11:32:13
  第十七篇 有脚阳春:贤相宋璟为啥被称为唐朝“黑老包”(续七)
  此外,宋璟还是勤俭节约的典范。《旧唐书�6�1宋璟传》载:七年,开府仪同三司王皎卒,及将筑坟,皎子附马都尉守一请同昭成皇后父窦孝谌故事,其坟高五丈一尺。璟及苏颋请一依礼式,上初从之。翌日,又令准孝谌旧例。璟等上言曰“夫俭,德之恭;侈,恶之大。高坟乃昔贤所诫,厚葬实君子所非。古者墓而不坟,盖此道也。”
  反正他和姚崇一样反对厚葬,丧礼以节俭为主,反对铺张浪费,人民的好干部啊。
  如果这还不能证明他为人的勤政廉政的话,那么以下的史实一定能作最好的佐证。据史书记载,唐代大概有红头文件规定,每年地方各道府派人定期向皇帝、宰相汇报工作,顺便联络一下感情,争取在上级面前大大表现一下,以便为自己的政绩加分搏升官。据说当时官僚使者进京,往往珍玩宝物带了几箩筐,名为述职,实为求官,反正贵重物品一出,今年不送礼要送就送纯黄金什么的,权贵们一见也立马笑成了一朵花,这孺子可教也,于是送礼官员、使者,也大都能由此在官场上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晋升只是时间迟早问题。

  据说此风到了唐朝末年更是盛行,以至于官员视察当成了一种索贿的公开手段,社会风气腐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亡国简直也是说不过去了。
  最搞的是,据说有一个叫谢弘的资阳镇将接待上头来的两个大官员,居然送礼也不要(这世上果然有一尘不染的白乌鸦也),甚至连摆个接风洗尘之便宴也三催四请未到,按照当时的“正常逻辑”,谢弘简直就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甚至越想越怕,以为这是两个来调查并加害自己的人,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立马跑路,连夜跑到了山中落草为寇了,做了梁山好汉式山大王了事,这也太有戏剧性了。

  日期:2017-07-09 11:49:21
  第十七篇 有脚阳春:贤相宋璟为啥被称为唐朝“黑老包”(续八)
  如果这种风气不能彻底遏止,并且任其发展下去,那么国家的吏治就会一塌糊涂,腐败的温床也从此坐大,这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也!
  于是,从来都是嫉恶如仇、刚直持正的宋璟,立马呼吁要刹住这股歪风,并征得李隆基的同意,发了多道元旦、春节不准铺张浪费送礼、送红包给领导谋取个人私利的红头文件,否则勒令所有礼品一概退回,并追查个人责任,以绝那些铤而走险的恶吏的侥求之路,以铁腕严厉整治买官卖官索贿受贿之风,一时官场清新之气顿开,盛世的出现也因政策的保证而只是时间迟早问题。
  公元720年,他因为极力压制犯法官员的自诉、申诉乃至抗诉,并严禁洗黑钱,得罪了不少达官权贵,为了既得利益,这些本身也是很有能耐、会呼风唤雨的官僚抱团抗争,由于“民愤极大”,老宋因此被降为开府仪同三司(很高的虚职),再度罢相。
  不过,非常需要治世能臣的李隆基又在公元729年起用他,继续拜为尚书右丞相,也给李隆基的盛世继续给予实在的支撑。
  当公元732年(一说733年),当时已经七十多岁的宋璟向李隆基提出告老还乡,也就是做离休干部的意思,而且他领到的还是100%的工资,不过老宋一走,基本上李隆基的政治航向也开始偏了,后来重用了族叔李林甫以及杨贵妃堂兄弟杨国忠等奸相,时人都感叹说李隆基完了。
  日期:2017-07-10 11:10:18
  第十七篇 有脚阳春:贤相宋璟为啥被称为唐朝“黑老包”(续九)
  这个正如狄仁杰离开武则天的情形有点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说皇朝的兴衰和干部的任用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及至李隆基因自己后期治政的怠懈及不专业,被安史之乱战祸所裹挟,在屁颠屁颠的逃亡生涯中,李隆基狼狈逃到咸阳时,甚至于一开始连一碗最淡也可以最甜的农妇粥(于逃难的人来说)也找不到,后来碰到也是惶恐逃避战祸的老百姓,才给皇帝老儿一些普通食物,大家忧心忡忡地不知什么时候命都保不住了,所以也不因为见到天子和中央领导人而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有一位见过世面的长者还批评起了皇帝老儿:“臣犹记宋璟为相,数进直言,天下赖以平安。自倾以来,在廷之臣以言为讳,维阿谀取容,是以阙门之外,陛下皆不得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当皇帝的结果也就是这样了。

  反正吃了人家的嘴软,况且自己连京城也保不住了,正在做流亡皇帝,所以李隆基也拽不起来了,于是当众做了自我批评,说都是我的错,骄傲自满惹的祸,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估计也像李世民怀念魏征一样怀念宋璟同学呢,如果老宋没有离开他,断不会沦落到如此狼狈的地步啊。
  想当年,李隆基也曾因老宋的勤政廉政、励精图治亲自赏给他一对金筷子,当时一切金制品器皿都是由皇宫所垄断。
  其时,老宋一收到这种贵重物品,一下子就有点找不着北,一生粗茶淡饭的也习惯了,要这个金筷子做何用呢?难道乞丐还兴玩精装鸟笼了不是?用这劳什子吃饭就会香一点吗?老宋一时云里雾里的样子,这皇帝老儿也太逗了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