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做鬼也要跟妈妈一起走 留守儿童跟鬼相关的故事》
第1节

作者: 奔跑于海底的飞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1-21 11:31:19
  其实鬼故事对大多数人都不陌生,对我来说讲鬼故事更是手到擒来,以前跟老公做生意,因为太忙,总是半夜开车在路上走,为了防止老公半夜开车太困,尤其是在高速上的时候我尤其怕他开车打瞌睡,所以总一路给他讲鬼故事,有时候吓得老公大喊求饶,不让我继续往下讲。
  小时候在小山村里,我听的故事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妈妈给我讲历史故事和古文里的一些故事,都是跟国学有关的东西;另一部分就是听爷爷奶奶给我讲鬼故事,那些好玩的民间鬼故事让我入迷。
  后来被送到城里读书,那时候家里看片都用DVD,我和邻家小妹一起去巷口的影碟店租鬼片回家看,几乎当时流行的香港鬼片(林正英系列、猛鬼系列、僵尸系列、道士捉鬼系列、城市鬼故事)全部看个遍。一开始感觉特别刺激,两个女孩吓得惊叫,看多了就不觉得害怕,以致后来看日本鬼片、美国恐怖片、东南亚巫术片都觉得不过如此。
  后来我自己尝试写鬼故事,不过入手点已不再是恐怖,我只是想用鬼片阐述更多的温情、无奈和人性的荒凉。
  此系列鬼故事跟留守儿童有关,关于留守儿童问题,有很多呼声和报道,但很少有人站在儿童的角度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那是一个大多数人难以体会无法表达的感情。思念、无助、坚强、渴望、自立是大家给他们的定义,但他们心底的孤单和渴望被陪伴被爱的感情很少有人能明白。
  留守儿童与鬼系列没想好要写多少篇,希望网友能提供更多的素材,能让我从多个角度写他们的故事。
  日期:2017-01-21 12:15:00

  留守儿童与鬼系列 首篇  妈妈请带我一起走
  我老家在西北山区,小时候爸妈工作忙,我跟着爷爷奶奶在村里长大,城里人把北边深山几十个村子统称“后山”。上小学的时候爸妈接我回城读书,但每个假期我都要回牧马村,这习惯我一直保持到大学毕业。
  我三姑和大姑嫁在同村。三姑的公公是后山几十个村子里受人尊重的“先生”,盖房选墓看风水、乔迁婚丧选日子、请神还愿做道场、祭神祭祖做法事都找他。按老家的叫法我要把三姑的公公叫姑爷。三姑父兄弟几个一早就进城做生意了,家里只有两个老人。和我爷爷奶奶一样,接他们进城住几天就跑回来了,再接,不去,一句不习惯谁也没办法。小时候外出打工潮还没兴起,村里人一家老小都在家种地,村子里整天吵吵嚷嚷的,还挺热闹。

  全村只有三姑的公公婆婆和我爷爷奶奶儿女不在身边,所以两家跟一家人一样,三姑的公公婆婆每天晚上雷打不动来我家和爷爷奶奶聊天煮茶。
  小时候姑爷说我开了阴眼,他给我一块黑色的石头。石头上刻着符文,钻了个眼栓着绳子,他叮嘱我这块石头时刻不能离身,免得看到不该看的东西被吓到。倒是每年暑假回牧马村,姑爷把石头拿走几天,过几天又还给我。

  日期:2017-01-21 16:56:00
  慢慢大了,同学们看到我脖子上挂的石头问东问西,放假回去跟奶奶说不想戴了。姑爷说:“没事,我想办法。”
  姑爷再来时,拿出了一块翠绿的缎子面料,还有一溜金黄色的线和一张纸交给奶奶,嘱咐奶奶:“你用这个线把纸上的符绣在缎子上,绣好了缝个小荷包装石头,符文要千万注意,一笔不能多,一笔不能少,绣错了会出大问题。”
  奶奶恭敬地双手接过东西,严肃地说:“放心吧,一点都不敢差。”
  荷包绣好了石头我就不用挂在脖子上了,只随着带着。

  五年级暑假回牧马村,石头照例被姑爷拿走几天。那时候爸找了村里人帮爷爷奶奶改造房子,我们就在院里的棚子里搭了个临时床住,棚子有门有窗能挡潮气。
  有一晚半夜我被尿憋醒了,月光特别亮,从窗外照进来的月光把屋子照得很亮堂,起夜不用点灯,我没叫奶奶自己出去在院子里小便。小便回来躺下,还没闭眼就看到轻飘飘地进来个老头,身体直接穿门进来了,老头脸上皱巴巴的像橘皮,白色的八字胡贴在干瘪的嘴上。他的打扮太奇怪,重重叠叠穿了好几层衣服,最上层是墨绿缎面长袍,花纹是浅黄色的圆形“寿”字。我好奇地看着他,他却不理我,旁若无人地从我床边不远处飘过去,然后穿墙出去了。

  我没心没肺,翻了个身就睡着了。
  第二天晚上两个老头有一搭无一搭的聊天,两个老太太坐在一边的台阶上零零碎碎地拉家常。我突然想起来前一晚看到的老头,就跟他们说了,姑爷让我形容老头的长相穿着,我详细说完,他低头看着茶罐说:“是她大姐家的老汉”。

  我有点懵,姑爷说的“她大姐”指我大姑,大姑公公去世的时候我大姑还没结婚呢,我爸妈还不认识呢,哪儿有我呀!
  姑爷接着说:“她大姐家的老汉我盖的棺,身上穿的正是娃说的那衣裳,不知道是缺啥了还是有啥事,我一阵‘吩咐’一下。”他说话间其他人跟着点头。
  “娃的东西在我这还没好,住的屋也没贴个门神,咱都把这给马虎了。我本来想着咱们屋里‘干净’,谁晓得还有老了的亲家来串门子。”姑爷说。
  听到这我才意识到我看到的是什么,但有姑爷在我心里略微安稳些,却忍不住往身后看。那晚天阴着没月亮,院子里只点了一盏煤油灯在纸糊的灯笼里,光线仅限于院子里的人能相互看见。看着院外黑黝黝的夜,感觉后背毛骨悚然。
  姑爷跟姑婆说:“你赶紧回家去拿我的东西,纸笔朱砂拿全了,打着手电走,路上黑。不写个符挡着,怕娃再看到啥。”姑婆应了一声,拿着手电筒走了。目送姑婆出了大门,姑爷才回头跟爷爷说话:“你赶紧找张百元的钱,把家里的黄纸也找出来,我印点钱‘吩咐’一下。”

  一张百元大钞在一叠厚厚的黄纸上结实地压了又压,这是传统的印阴钱的办法,印完了姑爷开始做法问卦,口中念念有词烧了印了钱的黄纸,弄完后姑婆回来了,姑爷用朱砂在黄色的长条纸上写了符文,贴在我和奶奶住的棚子门口。
  后来我才知道为啥我当时看到的老头穿了那么多层衣服,原来老家老人入棺的时候,每个孝子孝女都要做一套寿衣给老人穿上。这事之后再也没有什么离奇的事儿发生,我也慢慢淡忘了那件事,只是那块石头一直带着从来没离过身。
  日期:2017-01-21 21:29:00
  2005年的寒假,我大二。一放假就往家赶,火车上有点热我脱了棉衣只穿打底衫,晚上十点多有点困了,我把棉衣卷起来放在车窗边当枕头,斜倚着身子就睡着了。醒来时已经天光大亮,我慢慢活动半麻的身子坐起来,竟然头痛欲裂,后半夜车厢里特别冷,我穿着打底衫不挡寒,我觉沉没把我冻醒就感冒了。
  头重脚轻地回到家,一桌饭菜一口没动,吃了药头痛一点都没减轻,我妈给熬了一碗姜糖水,我喝得一滴不剩。睡觉前肚子有涨疼感,一碗姜汤没把感冒怎么样,却把大姨妈提前召唤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