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源流史》
第22节

作者: 麟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公元前478年,以雅典海军为首的希腊舰队进攻黑海海峡,占领了赫勒斯傍左岸的要塞塞斯托斯。约当此时,没有海外利益的斯巴达已退出联军,战争的全部领导权落在雅典手中。雅典和爱琴海各岛及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组成同盟(公元前478或477年),继续对波斯作战,先后占领和袭击波斯在爱琴海北岸和小亚细亚西南岸的据点。同盟会议的会址和金库都在提洛岛,因而称为提洛同盟,人盟城邦到后来增至二百余个。较大的盟邦须向全盟提供战舰,没有战舰的小盟邦酌纳造船费用;组织和指挥舰队之权则归雅典。处理同盟重大事务原则上须经全盟会议决定,各盟邦地位平等,每一加盟城邦各有一票表决权,雅典也不例外;但实际上最后的决定权完全操于雅典。雅典海军在全盟中占有绝对优势,兵船数目超过其它盟邦所有舰队的总和。因之绝大多数小盟邦不得不追随雅典,个别大邦也无法抗衡。同盟原由各加盟城邦自愿组合。但是后来对退盟竟视为叛变,要受雅典的讨伐;某些城邦的加盟,也是雅典武力胁迫的结果。于是同盟在实质上逐渐成为雅典对入盟各邦进行压迫剥削的工具。入盟各邦提供的盟金,后来大部分被雅典用于本城公共建设。从公元前454年起,同盟金库移至雅典,同盟会议也不再召开。所谓盟邦实际是雅典的附庸,盟金成为对雅典的贡纳。当同盟组织之初,雅典曾以共同防御波斯为号召。这个号召实际上是雅典奴隶制国家扩张政策的掩护。不仅雅典和人盟各邦关系逐渐恶化,斯巴达、科林斯等对雅典也十分戒惧。

  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波战争已近尾声。这时雅典和斯巴达之间已经不断发生冲突,而波斯也已无力西侵。于是雅典派富豪卡里阿斯到波斯首都苏撒,订立和约。波斯承认小亚希腊各邦独立,并放弃争夺爱琴海霸权。希波战争至此最后结束。
  日期:2016-04-09 10:51:42
  (七)、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雅典和斯巴达两大城邦集团间经济和政治利益发生尖锐矛盾的结果。战争的导火线是科西拉事件、波提底亚事件和麦加腊事件。科西拉是和科林斯一向对立的城邦。科西拉建立了移民城邦埃庇丹努,科林斯在那里也从事过早期拓殖。埃庇丹努的民主派在和贵族派的斗争中因得不到母邦科西拉的支持,转而求助于科林斯。科林斯出兵,科西拉左袒埃庇丹努,立即与之发生冲突,并求援于雅典。雅典舰队于公元前433年参战,迫使科林斯海军退却。科林斯和伯罗奔尼撒同盟认为雅典破坏三十年和约,蓄意挑起战端。稍后,双方又在波提底亚发生争执。波提底亚是科林斯的移民城邦,在爱琴海北岸的卡尔息地半岛上,又是提洛同盟的成员之一。科林斯企图唆使波提底亚退盟,雅典则要求波提底亚断绝和科林斯的关系,辞退其派遣的监政官。波提底亚拒绝雅典的要求,联合邻近城邦退盟。雅典于公元前432年派军围攻,和科林斯的冲突又不可免。麦加腊原为伯罗奔尼撒同盟的盟邦,后来一度退盟,接近雅典;不久之后,又背离雅典,重入伯罗奔尼撒同盟。雅典对之极为不满。公元前432年,雅典借口麦加腊收容逃亡奴隶等事件对之实行经济封锁,禁止麦加腊商船进入雅典及其盟邦的一切港口。.科林斯在这一争执中支持麦加腊,在伯罗奔尼撒同盟中竭力主战。由于上述三个事件,伯罗奔尼撒同盟各邦便于公元前432年召开大会,决定向雅典提出它不可能同意的强硬要求。雅典拒绝,战争于公元前431年爆发。

  伯罗奔尼撒战争由公元前431年进行到404年,中间曾于421年订立尼西亚和约。自公元前431至421年为战争的第一阶段。公元前414年战事复作,直至雅典最后投降,为战争的第二阶段。战争有两个主要战线:一是陆战,一是海战。陆战因斯巴达据有优势,主要在雅典近郊进行;海战则较复杂,几乎波及希腊世界的各个地区。雅典据有海上优势,所以伯里克利的战略是陆上主守,必要时放弃农村,坚壁清野;海上则保持港口与外界的通路,同时攻击伯罗奔尼撒沿岸,迫使敌人疲敝乞和。战争过程的绵长和破坏的残酷都大大超出双方预计之外。雅典在战争中损失最大。还在战争的第一阶段,雅典农村便受到斯巴达军的严重蹂躏,集中在城内的居民又遭受瘟疫,死亡极多,伯里克利也于公元前429年罹疾而死。公元前422年,雅典与斯巴达在安菲波里城发生决战,主战派克里昂和斯巴达主帅同归于尽。次年,双方订立五十年和约。但不到五年,战端又起。雅典于公元前416年以阿尔西比阿德(公元前451-404年)为统帅,倾其全力远征西西里。阿尔西比阿德因国内发生倾轧,中途投奔斯巴达。不久雅典海军全军覆没。斯巴达一面往援西西里,一面于公元前414年进兵阿提卡的狄克利亚,雅典近郊长期被占领,还发生了两万奴隶逃亡事件。到战争的最后几年,雅典已濒于山穷水尽的困境。公元前411年贵族寡头派的政变以及次年民主派的再起,说明雅典内部已极度不稳。斯巴达却依靠波斯的援助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公元前405年,雅典海军主力在羊河被全部消灭,海港受封锁,商业和粮运路线断绝,其惨败的命运便最后决定了。公元前404年的和约规定雅典必须撤除城防,仅保留十二艘军舰,取消提洛同盟,承认斯巴达在希腊的霸权,放弃大部分属地。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结果使希腊各大城邦无论战胜或战败都面临农民破产、贵族专权、豪富横行的局面。这种局面动摇了城邦制度的社会基础。在战争最危急的时期,雅典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几乎一度陷于停顿;小农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农民被迫贱价卖掉土地,到城市流浪。于是雅典公民群众的大多数即农民和手工业者就陷于极为艰难的处境。但是公民上层分子却有很多人利用战争发财致富,大奴隶主阶级在政治上加强了地位,工商业大奴隶主则进行投机买卖和武器生产。他们都兼并土地,大放高利贷,加速了一般公民的没落。雅典在战败后,曾由斯巴达扶持建立了贵族寡头政权,虽然这个政权很快就被推翻,仍然恢复了民主政抬的形式,但由于广大自由公民的没落,雅典城邦始终处在动荡之中,难以复兴。雅典而外,斯巴达等也经历了类似的变化。自由民的分化和公民下层的破产都愈演愈烈,阶级斗争也日益高涨。雅典的奴隶和斯巴达的希洛人都曾在战争期间进行过大规模的逃亡和暴动。因此,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希腊城邦制度开始了它的危机。各城邦在社会政治和军事方面都进人了历久不息的动荡时期。

  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几个主要希腊城邦斯巴达、雅典、科林斯、底比斯等,都经历了程度不等的政治危机。在斯巴达,自从公民份地制度破坏、大量公民沦落以后,掌权的贵族集团便成为大奴隶主和大土地所有者的代表。他们对内维持寡头统治,对外则称霸全希腊,借此掠夺财富。斯巴达的称霸在公元前4世纪初期一再激起希腊各城邦的反抗和斗争,最后被底比斯打败。雅典自从伯罗奔尼撒战后,无论军事、经济都受到不可弥补的损失。为了救治战后的创伤,雅典政府曾大力扶助工商业。皮里优斯港的贸易及共管理和劳里昂银矿的开采,都得到恢复。但是由于奴隶制的更加发展,工商业的恢复只对大奴隶主阶级有利,许多因失地而流人城市的自由民并不能从工商业的恢复中找到出路。城市贫民和游民无产者的增加,表面上装潢了民主政治的门面。除斯巴达、雅典外,底比斯在公元前4世纪前期也经历了一段霸权兴衰的过程。底比斯民主派伊巴密浓达在公元前371年与斯巴达大战于留克特拉。斯巴达军大败,国王战死。公元前370年,底比斯军队便进人伯罗奔尼撒半岛,支持麦西尼亚和阿卡地亚脱离斯巴达独立,拆散了伯罗奔尼撒同盟。底比斯这一系列进展主要是因为拥有一支由城邦小农组成的军队,其社会内部缺少一个领导城邦民主政治的有力阶层。在战争中,小农经济不能持久,雅典又畏惧底比斯的强大而起来反对。公元前362年曼丁尼亚战役,底比斯主将伊巴密浓达战死,即不能继续其霸权。雅典在公元前378年曾组织第二次海上同盟,人盟的有七十个城邦,各邦皆处于平等地位,但到公元前355年也因各盟邦反对雅典而解散。这样,希腊各城邦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已处于更其加深的分崩离析状态,城邦制度无法实现当时奴隶制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统一和强大的政权。因而当马其顿王国兴起时,希腊城邦的许多大奴隶主阶级的代表都想从这个王国的武力扩张中寻求出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