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源流史》
第13节

作者: 麟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国内民族矛盾是波斯帝国灭亡的重要原因。在“希波战争”期间,被征服各族借机起来反抗,民族冲突有增无减。公元前521年,马尔吉安那起义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在巴克特利亚和中亚细亚其他地区,也不断爆发起义。公元前480年,巴比伦人起兵反抗。埃及人,于公元前465年和公元前459年,两度爆发民族起义,于公元前405年一度摆脱波斯人的统治。
  此外,在帝国晚期作战的军队中,被强制编人的外族人越来越多,他们不愿意作战,尤其不愿意向本民族作战。
  第三个原因是波斯王族统治内部对王位的争夺之战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连年混战。仅公元前338一前336年的两年内,就先后有两个波斯国王死于宫廷政变。

  公元前331一前330年,大流士三世的军队被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粉碎,仅仅维持了200多年的波斯帝国宣告灭亡。
  日期:2016-03-31 14:42:18
  (三)、萨珊王朝
  公元224年,帕提亚的波斯侯阿尔达希尔举兵独立,攻入伊朗西部和中部,帕提亚末王阿尔塔邦五世战败被杀。226年,阿尔达希尔占领帕提亚.首都泰西封,重新统一伊朗,建立了萨珊王朝(226—642年),仍定都泰西封。萨珊主朝的统治较帕提亚时期为集中。全国分为十八省,总督由国王任命,听命于中央。国家收入以土地税和人头税为大宗,商人和手工业者也须纳税,只有祭司、官吏和军人免税。军队部分是骑兵,领有小块份地和国家给养,是战斗的主力;部分是步兵,地位较低,从农民中募集。

  萨珊王朝初期政权稳定,农业因水利工程扩大而进一步发展,商业也进人繁盛时期。中国、印度、西亚、东罗马的往来货物,都经过伊朗;伊朗的毛织品、丝绸以及武器、珠宝等,也行销国外。手工业分工加细,逐渐与农业分离。3世纪时,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呈现繁荣。
  萨珊王朝建立时,东方的贵霜帝国已经衰落,西方的罗马也正当塞维鲁王朝不振之际。阿尔达希尔一世向东扩展,在呼罗珊和莫夫绿洲巩固了东部疆土;在西方,则与罗马争夺亚美尼亚和叙利亚。罗马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迫议和(232年),亚美尼亚势孤,为阿尔达希尔所并。从此萨珊与罗马斗争不绝,二百年间一共爆发了九次战争,主要目的都在争夺里海和黑海之间的要冲亚美尼亚。
  沙普尔一世(240-271年)即位之初,亚美尼亚发生反抗,旋被压服。次年,沙普尔攻入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不久被罗马击退。258年,战争再起,沙普尔深入西亚,直抵安条克。罗马皇帝瓦勒里安在爱德沙附近被俘(259年),卡帕多细亚也被萨珊占领。这时帕尔米拉王国突兴于西亚,沙普尔在幼发拉底河以西征服的地区都不能守。到3世纪末期,罗马经戴克里先改革已暂趋稳定,萨珊则王位屡更。286年,罗马扶植亚美尼亚脱离萨珊。十年后,萨珊王那尔塞斯(293-301年)驱走亚美尼亚王,对罗马的战争又起。罗马遣加列里阿东入两河流域,败于卡雷。次年,加列里阿改从亚美尼亚突袭萨珊军,萨珊军新胜无备,几乎全被歼灭。结束这次战争的和约使萨珊丧失底格里斯河以西的五个行省,又把米底的一部分让予亚美尼亚。

  日期:2016-03-31 16:01:54

  沙普尔二世(309-379年)统治的前半期与罗马的君士坦丁大约同时。337年,君士坦丁死,沙普尔二世已经成年,对罗马的战争适于此时爆发。这次战争一直进行到350年,萨珊军屡次野战获胜,但不能拔除罗马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据点。359年,沙普尔二世再次发动对罗马的战争,攻入叙利亚。罗马皇帝朱里安率军反攻(363年),强渡底格里斯河,逼近萨珊都城泰西封,但终因力尽退兵,朱里安在撤退时身受重创。朱里安死后,罗马在军事劣势下与萨珊订立三十年和约,把那尔塞斯丧失的五省全部归还,割让美索不达米亚的三个要塞,同时宣告罗马势力退出亚美尼亚。和约订立后,沙普尔二世立即征服亚美尼亚,并进攻南高加索。沙普尔二世死后,萨珊国力渐弱。384年,又与罗马订约,瓜分亚美尼亚。至5世纪初叶,亚美尼亚置为行省。萨珊王朝前期和罗马的斗争,至此告一段落。

  日期:2016-03-31 16:02:47
  萨珊前期和罗马的斗争告一段落后,东北部厌哒人(白匈奴)的人侵渐渐紧迫。厌哒人在5世纪初叶开始进犯阿姆河及呼罗珊一带,萨珊王朝初虽获胜,但无力根绝边患。国王斐罗兹( 459-483年)在位时,连战十多年皆无功,其后陷人重围,受辱而和。483年,斐罗兹图为雪前耻,出兵再战。但这次的失败更大,不但全军溃灭,国王本人也被杀死。斐罗兹的兄弟继位时,萨珊不得不向厌哒年纳贡金求和。

  长期的对外战争对伊朗内部的阶级矛盾产生很天的影响。人民苦于赋税和兵役的压迫,又不断遭受战争的破坏,极为不满。摩尼教的出现,实质上是穷苦大众对社会贫富不均的反抗。基督徒问题虽然与罗马斗争有关,但当时基督徒多为社会下层,他们拒不当兵,反对重税,也是对萨珊王朝进行斗争的一种形式。亚美尼亚和南高加索也因反对袄教而掀起反抗(48I-483年)。到5世纪末期,伊朗本土也发生广泛的人民起义运动。人民要求废除奴役和剥削,恢复原始朴素的土地和财产共有的`}}j度,称为马资达克运动。这是公元5-6世纪之交伊朗历史上的重大豪件,它标志伊朗历史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

  公元226年建立的伊朗萨珊王朝,到5世纪时发展成为亚洲西部的一个大帝国,历史上也称为新波斯帝国。它的版图包括伊朗高原和里海南岸(今伊朗和阿富汗)、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今伊拉克)以及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大部分。
  远自3世纪中叶起,伊朗和罗马帝国就不断发生战争。两河流域上游地区和高加索一带是双方争夺的焦点,目的在于控制东西方贸易的商路。5世纪初,萨珊王朝把亚美尼亚的东部改为行省,对被征服居民实行奴役和强制同化的政策,当地人民激烈反抗。5世纪后期,南高加索各国曾两次展开大规模反抗斗争。游牧民族的匈奴人和厌哒人则从高加索和中亚方面进攻伊朗。长期的战争影响了萨珊王朝的国内形势。

  萨珊王朝时期,伊朗与罗马帝国之间曾断续进行长达几百年的战争。4世纪末叶以后,双方都受到外族人侵的威胁,战争一度停止,并曾结成短期的同盟。到了6世纪,萨珊王朝又与拜占廷不断作战,争夺地中海和黑海的商路,企图完全控制东西贸易。双方为战赂要冲亚美尼亚进行反复的争夺,尽管伊朗曾取得局部胜利,但毕竟未能长期占领拜占廷的任何领土。
  572年,伊朗出兵占领也门,控制从也门经阿拉伯西部到达地中海和叙利亚的商路。6世纪60年代,伊朗与突厥夹击厌哒人,灭其国。吸哒的威胁消除之后,突厥人又来进攻。588年,南阿塞拜疆总督巴赫拉姆•曹宾打退突厥的侵犯,杀死突厥的可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