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历史》
第11节

作者: 鼎湖听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汉宣帝本来对他就有成见,既然如此,那么就叫廷尉彻底查一查这个给帝国带来灾难的“灾星”吧。而这一查居然就查出了杨恽写给孙会宗的这封口水花喷喷的“大不敬”之信。宣帝见了此种充满挖苦和怨恨的信,更加怒不可遏,最终很会察颜观色的最高法官判杨恽一个大逆不道罪,腰斩处死,妻儿均被流放酒泉,杨恽为自己的多嘴多舌付出了惨重代价。而他的朋友孙会宗也是“躺着中枪”,被贬官了事。

  对于西汉期间此种令人有点啼笑皆非的政治案件,历史学家也认为这不是“平地起风雷”式的偶然事件,而是“汉宣帝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结果,是皇族、外戚集团打击、迫害士大夫集团,也是汉朝开始衰败的转折。”是预谋已久的政治迫害行为。因为就在杨恽莫名其妙地死了之后,西汉政府就掀起了一轮政治大清洗,很多人被株连。不仅与杨恽性格相仿非常耿直敢言的好友韩延寿、盖宽饶被害,其他人如张敞、韦玄成、杨谭等也像孙会宗一样被免职。

  当然,杨恽之死既有其性格悲剧的一面,也有汉宣帝偏听偏信造成的错误。
  日期:2017-04-08 12:26:45

  第七篇 “打捞狱花”:笑里藏刀的李义府
  首先,我们先借用史书给此段文字的主人公来个肖像描写: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这就是正史《旧唐书》中对李义府的绘声绘色的形像描写,那种动人传神可令最出色的小说人物描写暗然失色,所以说好的史书有时也是好的小说,原谅我的“强词夺理”,哈哈。
  据说,李义府是中国历史上十大贪官之一,新唐书奸臣榜中排行第二的响当当人物,著名成语“笑里藏刀”就源于此位老兄(李义府估计也是后来发明了著名成语“口蜜腹剑”的本家李林甫的师父也,绝配啊)。有人曾列举他的几大罪状,比如两面三刀、无原则、杀人灭口、好色成性、善拍马屁、卖官鬻爵等等,反正封建官僚所有的坏习惯在其身上是一块奇特的集成板,曾经他比许敬宗还疯狂,连娘娘腔皇帝都敢当面顶撞,最终他没有许敬宗那种道行和好运气,落个如褚大书法家被贬郁闷而死的田地,天要灭人果然先使其疯狂起来。

  李义府当然也算是一个有才之人,据说他最有才的地方就是脚踏几只船而心不惊,先是依强悍王子李泰,后又被马周等人向李世民推荐,李世民召见他的时候,他立马出口成章:“日里飏朝彩,琴中闻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聪明如李世民哪会不知李义府诗中的寓意?说白了也就是用诗跑官要官,不过做得比较隐晦比较巧妙而已,而且显示了李义府的不同凡响之处,果然是一石几鸟也。爱才的李世民也立马就在油水多多的门下省给了他一个官职,后来又升监察御史,并在晋王李治府兼职,再后来随着李治的不断升迁,他老人家也一路水涨船高,最终靠拍武媚娘的马屁,完成了人生的一次最重要、最精准、最漂亮的政治期货投资,果然由此渡过了人生中最严重的“政治危机”,官职直至宰相级。唉,有才也。

  做人能做到如李义府这般,估计官职也炼得八九不离十了。
  日期:2017-04-08 18:24:10
  第七篇 “打捞狱花”:笑里藏刀的李义府(续一)

  关于李义府的故事很多正史野史都有详尽发挥,限于篇幅,在此我们就选一点特别刺激的来说说吧。
  说到李义府,很多人可能都很乐意把他形容为唐朝的“高俅”,也就是《水浒传》中那个靠歪门邪道爬上高位的浑球(中华足球鼻祖吧),总是在政治漩涡中,依靠上不了台面的伎俩十分好运气地渡过难关,果然是上帝既需要天使更需要魔鬼,只有这样人们才需要上帝,需要他来摆平魔鬼,没有魔鬼这个世界会平静很多也乏味很多。
  关于李义府,据说有三个“之最”。
  最悲情的就是长孙无忌要搞他,而他奋起反击捧起武媚娘做皇后的事,正是他最重要的一次“政治图腾”,由此而迎来人生飞黄腾达的美妙时刻,在此不再展开来谈,一笔带过。如果说这还算是人性使然的话,那么他后面的两个人生之最就有点丢人现眼了,也暗合了那句老话:恶人自有恶人磨。
  一切概莫能外。
  日期:2017-04-09 11:47:55
  第七篇 “打捞狱花”:笑里藏刀的李义府(续二)

  李义府最壮烈的一次就是动用资源强抢“狱花”。和他的官场亲密战友许大师一样,他也是一个贪财好色者,甚至在这方面比许大师更加激进更加勇猛。许大师充其量也就是偷了老婆的丫头而已,而狡猾的李猫居然勇猛到不仅强抢民女(这个历朝历代都有,司空见惯了),还空前创造性地去强抢“狱花”,可谓是色胆包天也。
  关于他的这一恶行,史书是这样表述的:
  有洛州妇人淳于氏,坐奸系于大理,义府闻其姿色,嘱大理丞毕正义求为别宅妇,特为雪其罪。卿段宝玄疑其故,遽以状闻,诏令按其事,正义惶惧自缢而死。侍御史王义方廷奏义府犯状,因言其初容貌为刘洎、马周所幸,由此得进,言词猥亵。帝怒,出义方为莱州司户,而不问义府奸滥之罪。义府云:“王御史妄相弹奏,得无愧乎?”义方对云:“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诛少正卯于两观之下;义方任御史旬有六日,不能去奸邪于双阙之前,实以为愧。”寻兼太子左庶子。

  也就是说好色的李义府知道一个叫淳于氏的罪妇容貌出众(不知他是如何打听来的,魔爪还伸到了狱妇,这色好得更是不同凡响、惊天动地),口水立马流了下来,于是动用权力让最高法官之一的毕正义(这名字有点讽刺意味呵)想方设法把她弄成无罪出来直接当李义府的二奶,谁知这动作太彪悍太突兀,没成事先败露,不大正义的毕正义为李义府“杀身成仁”(也有说是李义府杀人灭口,“被自杀”的那种,其实曾攀附过他的本家李崇德,就因为革命立场不坚定曾背叛过他而被下狱自杀的)。颇有正义感的御史王义方立马奏请弹劾十恶不赦的李义府,可能是王御史正义感过了头,不大会用正确的弹劾策略(可能是立功心切吧),甚至打狗也不看主人(义府当时可是武媚娘的一条最得力打狗棒),一上来就滔滔不绝地历数李义府的秽言恶行,说其仗着上面的宠信无恶不作,当娘娘腔皇帝透明了似的(这不是变相骂高层包庇吗),口水花喷喷,还很猥琐,这倒是惹恼了脾气很好的李治,不仅不惩罚李义府,还反过来“办”了正直的王御史,把之贬出中央政府下放到了莱州。

  日期:2017-04-09 18:17:09
  第七篇 “打捞狱花”:笑里藏刀的李义府(续三)
  这个简直就是偷鸡不着蚀把米,苦煞了傻呼呼的没有多少政治斗争经验的王御史,以为有理就能“横着”来耶,这直接使他傻了眼。
  原以为十分占理的王御史一把状纸递上,李治立马就把“罪大恶极”的淫棍李义府拉出去砍了,邪不能胜正,大快人心,甚至于可能还憧憬了自己立功受奖、连升三级的美妙前景,谁知有时候真理确实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这倒是让正直的王御史一惊一诧的,他最错的地方就是连最起码的谈话技巧都不会(御史的正直不会转弯性格使然),一开口就把皇帝给得罪了,一件遮羞布都不剩地揭皇帝的短儿,“世事洞明皆学问”也,回去学学几年谈话技巧吧,有理不一定能走遍天下呵。单纯可能倒是入罪的诱因了。

  后来,旗开得胜的李义府还得意洋洋笑里藏刀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跑来质问王御史:“王御史你没有调查清楚,就在皇帝面前胡乱参奏本官一本,疯狗都没你这么疯狂,你不觉得很惭愧吗?你就不怕我反告你诽谤罪?”李义府一副小人得志幸灾乐祸的样子, 挤眉弄眼的假笑,不明就理的人还以为王御史冤枉人了呢!
  日期:2017-04-10 10:01:06
  第七篇 “打捞狱花”:笑里藏刀的李义府(续四)
  “是的,我承认我有点无能,孔仲尼当鲁国司寇才七天,就诛杀少正卯于两观之下;而义方我已经当大唐御史十六天,却不能去奸除邪斩你这条披着人皮的狼于双阙之前,确实感觉非常惭愧啊!”正直得如一根白杨树的王义方也不转弯抹角,一点矫情也没有,实话实说,实话当然不好听,当然最后也有他好受的。
  而李义府最不知天高地厚的一次就是当面顶撞娘娘腔皇帝。鉴于李义府越来越明目张胆的胡作非为,本来脾气最好的皇帝李治也看不顺眼了,为他的猖狂索贿受贿非正式间接地提一个醒(因为这确实是太影响吏治了)。《资治通鉴》有载,唐高宗谓李义府“卿子及婿颇不谨,多为非法,我尚为卿掩护,卿宜戒之!”义府勃然变色,颈、颊俱张,曰:“谁告陛下?”上曰:“但我言如是,何必就我索其所从得邪!”李义府居然“殊不引咎,缓步而去”,“上由是不悦”。

  看到这些记载,一个视皇帝如无物的趾高气扬奸臣形像又跃然纸上。那时候,李义府通过卖官鬻爵已经积累了大量钱财,可谓是富可敌国,他家不管死人还是小孩都有官职,照领工资(与现在的某些贪官何其相似耳),后来发展到全家人都做“组织部长”,专做买官卖官的生意,并强行索贿。据说他的祖父改葬,为了升官发财,有一个很善于拍马屁的县长居然起早贪黑,睡得比狗迟,起得比鸡早地为他出钱出力,由于干得太卖力,居然活活累死在墓葬工地上。

  这个为上级鞠躬尽瘁的好同志据说就叫做张敬业,果然名如其人,够敬业的,只是把之敬用到拍马屁上,也不知幽了谁一默,想笑有点笑不出来。反正李义府祖父的这次改葬十分够排场,文武百官也当成一次很好的跑官要官的重要公关,送礼无数,据说车马、供帐摆了七十里长,那种热闹场面几乎赶上开国皇帝李渊下葬的那种级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