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历史》
第3节

作者: 鼎湖听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18 18:09:26
  第二篇 口蜜腹剑:阴死你你还感谢他的“佞王”李林甫(续四)
  据《新唐书》记载,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李隆基大陈伎乐于勤政楼。此时正好兵部待郎卢绚重鞭按辔、风度翩翩地经过楼下,正在左顾右盼对美感应很敏锐的艺术家皇帝唐玄宗看到卢绚风度很好,于是随口赞赏几句(这个和他用人总是问“有张九龄那么有风度吗”大致相似),做个谈资而已。
  谁知道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被李林甫安置在皇帝身边的间谍探知,迅速飞马报与他听。李林甫听到皇帝对卢绚的赞美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么出色的国防部副部长得到皇帝青睐那还了得,谁知他几时爬到自己头上夺取自己的高位?于是越想越醋意大发,寝食不安啊,立马起了害人之意。
  第二天他立马找到卢绚的儿子假传圣旨说:“令尊素来有威望,所以皇上想让他去管理交、广两州的事务,如果你父亲害怕路途遥远瘴气难顶,那就先辞职吧,这样才好解甲归田告老回乡。”
  卢绚后来果然中了李林甫的奸计,立马从了他,怕到岭南不毛之地受罪,只好上书说自己年老多病不堪大用,于是卢绚先是被外任到地方去做华州刺史,到任不久李林甫又诬其有疾,不务正业州事不理,后来又转做了个太子员外詹事的闲职,基本也算是一个政治废人了,不能给老李以威胁了,这一政治潜力股潜在“竞争对手”也立马灰飞烟灭。
  日期:2017-03-19 11:47:02
  第二篇 口蜜腹剑:阴死你你还感谢他的“佞王”李林甫(续五)
  可怜卢绚被人玩得团团转没口好饭下肚还不明就里,直把老李当恩人来拜,以为如果不是李林甫说好话,可能他会死在岭南瘴气地呢,这招还算高吧?
  那时,和诗圣杜甫相善的严武的父亲中书侍郎严挺之,因为和直相张九龄私人关系很好,都不服李林甫,所以也被李林甫排挤在外地当刺史。
  这一年的某一天,李隆基突然想起他,于是对李林甫说:“严挺之现在人在哪里?朕记得这个人很有政治才能,堪可大用。”
  严挺之当然是有才之人,是开元贤相张九龄的好朋友兼好帮手,可惜不能被奸相李林甫所容,正被贬在外地,皇帝问起当然也算是老严的福音,甚至于是人生的转折点也,可惜他碰到妒贤嫉能只想一心保位的“害人王”李林甫,注定他输得更惨,因为如果皇上重新起用他的话,多多少少会动摇老李的专宠地位,这还了得,干坏事转数特别快的老李立马有了整垮他的对策。
  日期:2017-03-19 19:44:19
  第二篇 口蜜腹剑:阴死你你还感谢他的“佞王”李林甫(续六)
  退了朝后,心里有鬼的李林甫,立即心急火燎地召严挺之的胞弟严损之到府上一聚,几杯热酒下肚之后,李林甫首先口蜜腹剑地恭维了严损之才可大用什么的,还像好朋友一样拍着他的肩膀装做亲热状给他封官许愿,喜得严损之一阵心花怒放、飘飘欲仙,不知今夕何夕,反正所有的如城防意全都解除了,也让他全部敞开了心扉,无话不说的样子,悲就一个字。

  接下来,李林甫立马走上正题,老李还亲热地拉着严损之的手说,皇上很关心你哥哥的工作生活情况,弄得好的话必能重用。
  “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见皇上吗?正好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李林甫假惺惺地对严损之说。
  严损之见李林甫这样关心自己的哥哥,当然十分感激,于是连忙讨教对策。
  “这个也很简单,反正就叫你哥哥上一道奏章给皇上说他得了病,请求回京看病就行了,到时再说。”李林甫神秘兮兮地说道。
  日期:2017-03-20 10:22:13

  第二篇 口蜜腹剑:阴死你你还感谢他的“佞王”李林甫(续七)
  这有何难?没有提防心的严损之立马按计给兄长写信,严挺之接到弟弟的信之后,真的上了一道奏章,谎称得了风疾,求皇上开恩让其返京师就医云云。严损之又顺手把信交给了包藏祸心的李林甫。李林甫一拿到奏章,如获至宝,立马去面见李隆基。
  “这个也真是太可惜啦,我正想重用严挺之,他却得了重病,看来不能委以重任了,唉。”李隆基有点心痛地说,嗟叹良久。
  最后李隆基不辨真假只授给严挺之一个员外詹事的闲职(和卢绚如出一辙),命其到东都洛阳安心养病去了,政坛又一潜力股被李林甫整成股市泡沫。 
  “奸人中的轰炸机”李林甫就用此种神不知、鬼不觉的小人伎俩,毫无痕迹和后遗症地算计掉了自己的潜在的竞争对手,简直就是中华厚黑学的超九段高手。
  那么李林甫为什么处心积虑要害死严挺之呢?这个说来话长,此前他们就已经有了很多恩恩怨怨,最重要的就是严挺之有可能威胁到李林甫的地位,必须除之而后快。
  在此,我们还是从李林甫的发迹史从头说起吧。
  日期:2017-03-20 15:26:15
  第二篇 口蜜腹剑:阴死你你还感谢他的“佞王”李林甫(续八)
  基本上大家也知道,李林甫是通过拍最受李隆基宠幸的武惠妃马屁,以及不遗余力打击开元贤相张九龄起家的。
  其实李林甫的社会关系也十分复杂。李林甫是唐朝初年长平肃王李叔良(李渊的叔伯兄弟)的曾孙,也算是李唐宗室子弟了。

  只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关系过于疏远,所以李林甫家世代承袭的爵位早已经过期作废了。正所谓一代至亲、二代老表、三代完了,按照鲁迅的“转折亲理论”,李林甫已算是皇室过气人物,基本上已经不是核心阶层的人,何况唐朝又是一个讲究贵族门阀制度的朝代,李林甫绝对不可能接触到核心利益,潇洒地做人见人羡的“官二代”,说白了也就是捞不到什么油水,反正歌也有唱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于是李首辅李林甫的奋斗人生从此开始。当然也由于是皇室远亲这个关系(转折亲有时还是有用的),他得以进入宫廷禁卫军中做个千牛直长,算是他在官场掘到的第一桶金吧,关系当然也是一种特殊生产力。

  日期:2017-03-21 13:03:02
  第二篇 口蜜腹剑:阴死你你还感谢他的“佞王”李林甫(续九)
  何况,我们脑筋活络、十分善于钻营的李首辅,天生就是一个交际大师,他“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因为内廷的宦官妃嫔靠近权力中心,往往成为通天人物,所以李林甫不惜重金贿赂他们成为他的眼线,等于是他安插在皇帝身边的间谍,李隆基在宫里讲什么做什么他都了若指掌,因为他得到了事先的线报,所以李隆基找他商量事情,他都能对答如流,好像是窜进皇帝肚子里的一条蛔虫,皇帝想些什么,他也猜得八九不离十的样子(这个当然了,有人考试泄题嘛),每上奏都合皇帝旨意,这个当然很得李隆基的欢心。

  这人多机灵啊,又有才又听话,简直是一个心理按摩大师的款式,让人看着听着都十分舒心,简直就是皇家最佳外交人员和跑腿专家,比只会固执己见和皇帝顶牛的政治“硬骨头”张九龄强多了。皇帝一高兴,谁也挡不住,李林甫的官运也开始亨通,唐玄宗开元初年升为太子中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