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皮拼图——凶残命案引出惊人阴谋》
第13节

作者: 危子的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把局里带回来的材料抱到二楼书房里,放到桌上以后发了会呆。这个偌大的书房是我的专案室,两边展示墙上钉满各种各样的材料、剪报、图片、数据和一些触目惊心的诡异照片。
  这几年里我到处搜罗线索,但凡看上去或者听上去和我的身世有一星半点消息的线索都不会放过,全都整理出来钉在墙上或者摊在桌上,有事件新闻、人物介绍、专栏文章以及各种医学和生物学方面的论文片断。
  但查了这么久,依然是死局,半点进展都没有。
  我仍旧不知道我是谁,从哪里来,为什么会这么奇怪,我的母亲又是谁,在哪里。
  我觉得局里这两桩案子挺严重,搞得不好后续的风波会更猛,需要好好费点脑子和时间,况且关于我自己身世的调查目前陷在死局里,所以不如把那些先往旁边放放,专注于眼前的。
  想着,看看左右两面墙,那么多资料,花了我几年的时间,上网查、找旧报纸和杂志、图书馆、资料馆、档案馆、资料处,反正所有对市民公开的地方我都跑,还请教了不知道多少学者专家,有时新闻上看到让我觉得可疑的事件或人物我甚至不惜千里迢迢跑到事件地点去看去问去调查,有时冒充记者有时冒充丨警丨察 有时冒充志愿者,愣是把自己混成个江湖骗子,只要对调查有利,什么样的谎话都能张口而出。可即使这样,查到的也只是些看上去好像和我有点关系又好像没半点关系的东西。

  挺沮丧的。
  日期:2016-08-15 23:00:00
  11、需要要一个新的命案现场
  有时候难免会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思虑过重,调查方向出错了,一想到这点就头疼,就想弃之不顾。在今天之前我有差不多十几天没进这书房了,原因就是太沮丧,想逃避。现在有了两桩要我帮忙的正经案子,刚好能转移一下注意力,说不定冷静冷静反而会有益处,所以不再多想,仔细将书房里全部资料,不管是钉在墙上的还是摊在书桌上的,都一样样收拾进纸箱子里,整整三箱,堆在靠阳台那边的角落里,想想如果白亚丰为案件来找我的话,免不了得让他进书房,怕他乱翻乱看,便找卷封箱胶带把三只箱子密密实实封起来。

  我一边哧啦啦扯着胶带一边想着,若是白亚丰能当副队长,挺好,他秉性纯良,待人诚恳工作又积极,光凭这几点,生活也该厚待他。并且,从自私的方面考虑,他当副队长的话,对我会有很大的好处,我的顾问身份会因他的关系更稳固,行事会更方便,合作也能更持久。
  如果换胡海莲当这个副队长,往后的事,就不太好说了。虽然现在我和她关系处得不错,见面能开玩笑,有时还会约了喝茶看电影什么的,但白亚丰最开始把我带进刑警队,让我以顾问的方式帮忙看看案情的时候,胡海莲的反对声是最强的,要不是因为付宇新支持,我不可能参与办案并与局里上上下下形形色色的人接触然后得到现在这么多便利。如果胡海莲升官,说话的份量会比从前重,万一我哪里不小心得罪到她,往后的日子恐怕就不会有现在这般好过了。

  我知道这样想挺自私,但不得不想。说到底,刑警队那么多人,白亚丰升副队长的可能性真的微乎其微。
  我有种只能听天由命了的无奈感。

  封完三只纸箱后,我打开通往阳台的门,又打开阳台上的窗户,呼啦刮进一阵裹着雨腥味的冷风。
  我开始往墙上钉“七刀案”的资料,最先排布照片。在命案中,我首先最喜欢现场,其次是照片,再次是尸检报告和环境证据之类的分析,接着是受害人背景调查,最后才是各方面人物的笔录。眼下这两桩命案我都没有直接到现场,所以就从照片开始。
  这个女人,年纪在25到30岁之间,身份不明,失踪人口里面没有记录,认尸启示早就张贴出去,电视和报纸以及网络都在同步进行,却一直没有人来认领或者提供线索。我把照片一张一张往墙上钉,每钉一张都要仔仔细细看好几遍才罢休,不放过任何一点细节。法医判定的死亡时间是尸体被发现的七天前。算算日子,是气温非常低的时节,可死者身上的衣物却这样单薄,上身一件坦胸露沟半透明薄线衣、下身一条包臀尼裙、黑丝袜、高跟短帮靴,是外出的行装。从这一身极力勾勒身体曲线的装束看,她是不会在外面套一件不合体的大衣的,所以遗留在现场的黑色披风不是她的。她的外套不在现场,大约是凶手在绑她时嫌麻烦给扔了,或者干脆带走做纪念了,有些凶手有从受害人身上拿点什么回家做纪念的癖好,特别是连环凶手。

  再看照片上的尸体,在现场时,脸上非常脏,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浓妆被弄乱导致的,眉毛精心修饰过,而且是经常修,两只耳朵各打三个耳洞,戴着晃晃荡荡的大圈耳环,披垂的黑色长发里挑染出几缕黄色。

  一个年轻女人,死了七天都没有人报失踪,一种可能是闷声不响离开家人出来旅游散心的人,即使家人发现失联也只会在当地派出所报案,网络数据要连接上还需要不少时间。但从死者的服装打扮上看,不像是旅行者,所以,第二种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我给刘毅民打电话,问他们在查“七刀案”死者身份时,有没有往站街女这个方向查过。他说还没有。我说那去查查吧。他沉默一会,大概是在考虑我指出这个方向的理由,并且马上想明白了,利利爽爽说了个好字,挂掉电话部署工作去了。
  这女人,应该是外来务工者,在乾州无亲无故,并且流动行大,职业场所和交往的人不固定,没什么深交的朋友,或者说朋友都没看见认尸启示,再或者她的朋友是那种即使看见启示也不愿意跟丨警丨察打交道的人吧。所以这是希望比较大的一个方向。“站街女”的定位是从死者年纪和样貌做的判断,就算有误差,扫黄组那边自然会扩大范围。
  然后是“火烧案”的照片和相关材料,一张一张往墙上钉,偶尔停下动作仔细看几眼。

  把全部材料整理完毕以后,我走到桌子这边,两手撑着桌子阴着眼睛死死盯着墙上的照片看,左右对比,寻找连环案的气场。我十分确信,但凡能犯下连环凶杀的人,身上都有一种特殊的气质,确切地说,是一种从他们灵魂里面散发出来的独特的、阴戾的、带着挑衅性的东西。反社会型人格偏多,完全不怕被抓甚至期待着被抓,无惧自己的生死,而杀人对他们来说,有时候近乎一种表演,非常需要观众。

  但能把眼前两桩案子关联到一起的地方太少了,除了两个受害人死前都受过虐待折磨和现场无用线索太多以外,好像真的没有其它共同点。
  我需要更多的情节、细节和线索。
  或者说,我需要一个新鲜的命案现场。
  会有的。
  会有第三桩命案的,一定会有,我能感觉得出来。而且从这两桩命案间隔的时间来看,第三桩命案应该很快了。
  但我没想到,我预感的这个“很快”,居然会有这么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