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蝴蝶效应”,那年代一般人都活不过 40》
第24节

作者: 碧血黄沙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1-24 09:47:47
  但是,等到司马伦被打下台后,刘琨同志却很不仗义的转投了齐王司马冏;而且,这,只是个开始——
  打这以后,刘琨同志投效过的‘司马’有:齐王司马冏、范阳王司马虓、东海王司马越。
  说这话是公元306年,这一年刘琨同志35岁。
  从他26岁出仕,到封侯拜将,邑二千户;期间共跟了4位主子,用了不到10年时间。算下来平均每两年跳一次槽。
  刘琨最后投靠的是东海王司马越,此时已经是八王之乱的尾声了;司马越进了洛阳,唯我独尊;一方面延揽人才组织自己的班底儿,另一方面就是要应对来自山西的威胁。
  谁?
  刘渊那个匈奴汉国呗。

  成天被威胁的日子不好过,司马越想了一计,既然你成天拿刀子顶着我的胸口,那我也得有把刀子顶在你后背上才行。
  此时山西大部已经被匈奴汉国控制了;但司马越有困难要上,没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被司马越选中到匈奴敌后开辟根据地的人就是刘琨。
  司马越赏了刘琨一个并州刺史的官衔,然后拍拍刘琨的肩膀,小刘啊,这次就看你的了。
  日期:2016-11-24 10:23:37
  从刘琨以往的经历不难看出,这哥们儿其实是个见多识广、见风使舵、见机行事、见异思迁、见利忘义、见小闇大的人;否则也不会身处政治漩涡,不仅能毫发无损,还能步步高升;更神奇的是,每跳到一个新老板处,刘琨还都能以“不须扬鞭自奋蹄”的革命精神再立新功。
  当然,这都是以前;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次司马越封刘琨为并州刺史的时候,可是一个兵也没派给他;按《晋书�6�1刘琨传》的说法,“琨募得千余人,转斗至晋阳。”
  司马越的用心应该不难猜,否则也不会把刘琨一个人就打发上路了。
  不过刘琨确实有两把刷子;史载,等刘琨到了晋阳,一眼看过去的局面是“府寺焚毁,僵尸蔽地,其有存者,饥羸无复人色,荆棘成林,豺狼满道。”;但就凭手里的1千多人,刘琨硬是弄出个局面,而且还把“荆棘成林,豺狼满道”的晋阳城恢复了生气。
  之后,刘琨招募流民,编练军队,交往胡人,结盟鲜卑,不断南下;一度迫使刘渊把汉国都城从离石迁到了蒲子;同时也对河北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有这么一个牛人在背后戳着,石勒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日期:2016-11-24 11:29:53
  他跟张宾商量,如果主力前去打幽州,背后刘琨要是冷不防下刀子,来个围魏救赵发兵攻打襄国,这可就坏菜了。
  张宾说,不怕;刘琨绝不会发兵就王浚。
  张宾怎么这么有把握呢?
  在这儿需要补充一段,刘琨、王浚、石勒之间的小插曲;您就能明白,张宾判断的很对了。
  先说刘琨和石勒;其实这二位在之前是有过交集的;准确的说,刘琨曾救过石勒他妈一命。
  刘琨在晋阳守住了北方一隅,很多无法逃往南方的百姓纷纷跑到他这里来避难;这些难民可不光是汉族人,其他少数民族也不老少。
  这其中就有羯族人;咱之前说过羯族人都不用查身份证,长的就是一副外国人的模样;而且经历了八王之乱、刘渊建国等等事件之后,少数民族在汉族老百姓心目中就是魔鬼;你们人多拿你们没辙,落了单儿可就没跑儿了。
  这一天刘琨巡城,正走着,就看见大街上一帮汉人在围攻一个老太婆和一个少年;再看看这一老一小,明显是少数民族。人都同情弱者,刘琨便把这一老一小救了下来;带回府中仔细一问,这俩老的是石勒的老娘,小的是石勒的侄子。
  日期:2016-11-24 12:28:58
  作为匈奴的大将,石勒的大名刘琨自然听说过;于是刘琨就打算好好儿利用手里这俩筹码。
  刘琨命人护送石勒的母亲和侄子到石勒军营,顺便带给石勒写了一封信,在信中狠狠的拍了石勒一通;并且代表晋朝授予石勒侍中、车骑大将军,兼护匈奴中郎将、襄城郡公。
  别看石勒没文化,却也不那么好忽悠。老娘和侄子到来,他自然很高兴;看完刘琨的书信,他也着人写了回信,对刘琨表示感谢,同时也表达了咱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然后送了刘琨一大堆金银珠宝名马以示感谢。而且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石勒对山西方面基本上采取守势,从不主动招惹刘琨。
  日期:2016-11-24 13:24:23
  再说刘琨和王浚。
  一句话,这俩曾经有一段时间关系非常好。第二句话,这俩现在的关系相当之差。
  先说好的时候,说这话的时候是公元305年,那一年刘琨还在范阳王司马虓手下任职,这位司马虓别看名字有个虎字,其实比较菜,被对手东平王司马懋手下大将刘乔把老窝给端了,手下人被俘无数;俘虏堆儿里就有刘琨的爹妈。

  司马虓被打的一败涂地,只能暂时后撤,重整旗鼓;可是刘琨急眼了,爹妈被人抓走了,搁谁谁都得急;刘琨便去找司马虓借兵,要求追击刘乔,救出父母;司马虓不同意,认为这是拿现有的这点儿家当开玩笑。
  万般无奈,刘琨找到了还是安北将军的王浚,希望隔壁老王能搭把手;没想到这老王还真没含糊,借给刘琨800名骑兵。别觉得老王小气,才给了800,这可是老王看家的乌桓骑兵。后来,刘琨就带着这800人,一战打的拥兵数万的刘乔满地找牙,刘琨也顺利的把爹妈抢了回来。
  刘琨从此对王浚感激涕零,两人关系升温;这种关系保持了好些年。
  日期:2016-11-24 15:44:48
  刘琨投靠了司马越,后者让刘琨经营山西;那会儿的山西虎狼之地,一片肃杀;想在那儿站住脚,仅凭刘琨招募来的1000多人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这个时候王浚出手又帮了刘琨一把。前文提过,刘琨交往胡人,结盟鲜卑,引为外援,其实这背后帮他牵线搭桥的人就是王浚。
  王浚鲜卑族首领拓跋猗迤关系非常好,俩人还有姻亲之盟;经他介绍,刘琨结识了拓跋鲜卑。
  刘琨经营山西,搞得刘渊很不爽,曾经派兵来打;那会儿刘琨的事业刚起步,还不是后来手握重兵的时候,手下人马也不多,被匈奴兵大败,只得退守晋阳城。
  匈奴兵顺势就把晋阳围了;刘琨一面拼死防御,一面修书派人到拓跋猗迤处求救。

  在这儿插一句,中学课本里提到的“胡笳退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说匈奴兵把晋阳城围住了,刘琨登上城楼,俯眺城外敌营,忽然想起“四面楚歌”的故事,于是下令会吹胡笳的军士全部到帐下报到,很快组成了一个胡笳乐队,朝着敌营方向吹起了《胡笳五弄》。他们吹得既哀伤、又凄婉,匈奴兵听了军心浮动。半夜时分,刘琨再次命人吹起这支乐曲,匈奴兵怀念家乡,皆泣泪而回。
  不过以在下愚见,这典故编的其实有点儿扯。
  且不说一支曲子是否真能有这么大的效力,能让敌方将领不顾皇命下令撤军;就说技术操作上,张良设计“四面楚歌”的前提是汉军把楚军包围了;可这会儿情况正相反,坐困愁城的是刘琨,他就不怕那哀婉的音乐没乱了敌人,先把自己的军心弄散了?
  真实的原因是拓跋猗迤很给王浚面子,看老王的哥们儿派人来求救,喯儿都没打,就派出了两万铁骑,前来增援刘琨。
  两军内外夹攻,大破匈奴。
  日期:2016-11-24 16:52:05
  仗打赢了,刘琨自然对鲜卑感激不尽,不仅跟拓跋猗迤的弟弟拓跋猗卢结拜为兄弟,同时上表朝廷推荐拓跋猗卢为大单于,并且把代郡封给他。
  不过刘琨这手儿就有点儿不地道了。
  为什么?
  因为当时的代郡并不属于他并州管辖,而是归他哥们儿王浚管。隔壁老王间接的帮了刘琨,刘琨却招呼都没打就拿老王的地盘儿当礼物转赠他人送了人情;这事儿搁谁身上谁都会来气。
  开始王浚还想跟拓跋部说道说道,没想到拓跋猗卢没给面子,到嘴的肥肉不肯吐出来;老王很怒,发兵来打,又被拓跋猗卢打败;追本溯源,王浚开始对刘琨产生怨恨;时不时的就派兵过来修理刘琨。
  有了这些恩恩怨怨,张宾判断,刘琨一定不会救王浚。

  不过事儿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张宾跟石勒说,之前刘琨不是想要招降你吗,现在这层关系咱可以用起来,你写封信给他,中心思想就俩字儿:示弱。稳住这头儿然后咱再对付王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