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模块和立体化的角度&严谨的八卦精神)》
第25节

作者: 唐岛渔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1-19 08:26:20
  忐忑的少年(三)
  不仅如此,玄宗朝的红极一时的两位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都对李亨持敌视的态度。李林甫的逻辑很简单,当初玄宗立太子的时候,李林甫公开支持的人是寿王李瑁(杨玉环的前夫),所以李亨一旦成为太子,也就顺理成章成了自己的天然政敌。换句话讲,李林甫敌视李亨的原因是政治导向。之后在历次李林甫与李亨的各种明争暗斗中,都没有看到唐玄宗明确立场地站在太子这一边。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唐玄宗不想看到宰相和太子两方任何一方势力做大,最好的状态,也就是让他们互相制衡,为皇帝所用;比较让人费解的是杨国忠,因为实在找不到杨国忠跟太子李亨公开对立的理由,毕竟即便杨国忠和李林甫之间也是不同戴天的政敌。用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间的理论,也实在说不通杨国忠的逻辑。真相是,其实杨国忠就压根没有逻辑,他敌视李亨的唯一理由就是,趋炎附势,见风使舵。朝堂之上,太子李亨孤家寡人,形只影单,这一点,不仅满朝文武都心中有数,杨国忠也看出来了。所以,杨国忠敌视李亨的原因是小人伎俩。

  在父亲的强势权威之下,李亨不管是在儿童,还是在青少年时代,都过的提心吊胆。即便登上了太子之位,也从来没有被奸相们放在眼里而受尽排挤。
  此时,李亨心中的那个父亲形象,让他感到若即若离,又敬又畏。
  就这样一天天青春耗尽,李亨步入了他人生的中年时代。
  日期:2016-11-19 08:42:34
  杨国忠剧照
  如果说李林甫是德不配位,那么杨国忠就是德才双不配位。杨国忠惯常的做事逻辑,就是没有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杨国忠不仅是杨贵妃的堂兄,还是张易之(武则天的面首)的外甥。
  日期:2016-11-19 08:44:32

  第二部分
  第一节——太子叛父-唐玄宗 目录如下(暂定)
  ◇ 忐忑的少年
  ◇ 马嵬之变
  ◇ 蜀道难
  ◇ 唐玄宗之死
  日期:2016-11-19 08:53:12
  马嵬之变(一)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安史之乱带来的冲击是空前的,不仅仅是东都洛阳,首都长安的失陷,还有朝野内外政治军事势力的彻底重新洗牌。这种洗牌,对于大唐王朝的千秋基业来说是一种苦涩和无奈,然而对于憋屈已久的太子李亨来讲,却带来了一个壮大自己的机遇。
  太子身边,有一个贴身太监,叫做李辅国。我们翻阅史书的时候发现,很多时候太子李亨对太监李辅国有一种盲从的态度。李亨对于李辅国的倚重与信任,是让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件事情。
  而事实上,从小得不到父母温暖的李亨,只是一个受到原生家庭影响很大的普通人。
  人的家庭,可以有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之分。原生家庭,也就是自己父母和自己本人组成的家庭;作为原生家庭的儿女,长大成人找到配偶结婚,另行组建的家庭,就叫做新生家庭。原型家庭对于一个自然人的性格养成影响极大,来自于童年时期原生家庭的过度高压,过度溺爱,过度保护,都会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养成,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李亨的性格是非常典型的,受到原生家庭影响很大的那种类型。李亨从小,对于周围的一切就抱有一种怀疑和不安。从小离开亲生母亲生活,从小不被皇帝父亲喜欢;长大之后几十年如一日做一个弱势的太子,生活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的阴影和打压之中。正因为如此,李亨不信任亲人,不信任朝中的大臣,不信任边疆的军头。转而,他只信任他身边的如同李辅国一样的太监,这些看上去没有任何威胁,而又失去了性别的人。

  日期:2016-11-19 09:04:57
  李辅国剧照
  李辅国作为一个太监,在李亨时代权倾一时。
  事实上,深宫长大的皇帝,由于原生家庭的问题,没有更好的政治手段去控制朝政,无论个人感情还是政治倾向,都自然而然地太监靠拢。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非常倚重太监,甚至到最后朝政都要被太监把持,这叫做宦官专权。

  宦官专权这种情况,在东汉和中唐晚唐尤其严重。
  日期:2016-11-20 17:49:57
  马嵬之变(二)
  李辅国是一个心机很深的人,也是一个手段狠辣的人,他在早于安史之乱的很多年里,就刻意经营自己在京城的关系网,在朝廷上下积累了相当的人脉,比如龙武大将军(中央警卫团团长)陈玄礼就是其中一个。
  陈玄礼是李隆基的贴身近臣,也是负责皇帝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之所以有如此特殊的地位,是因为早在四十多年前诛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政变中,年轻的陈玄礼就随同同样年轻的李隆基立下大功。应该这样讲,唐玄宗和陈玄礼是一起摸爬滚打长大的发小,从青年到老年,两个人一起经历了宫廷政治斗争中的刀光剑影,又一起经历了如日中天的大唐繁华景象。在长安城破前夕,唐玄宗仓皇出逃,西去四川,这个时候陪在皇帝身边的,就是玄宗的发小陈玄礼。

  关于这一段历史,历代有很多争议,但我们采信一种更加符合常理的说法。那就是太子李亨,太监李辅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在这个期间是进行了密谋的。换句话讲,导致杨贵妃之死的马嵬之变不是偶然的士兵哗变,而是被压抑多年的太子的一次强势反弹。当然这种反弹并不是单纯的政变,而是在安史之乱的大背景下,李亨目睹唐玄宗任用奸相,宠爱杨贵妃而最终误国误民的一种正义之举。政变的目的,一是除掉杨氏兄妹,二是为自己接下来的接班上台制造舆论。

  政变之后的陈玄礼,依然不失为唐玄宗信赖了接近半个世纪的忠臣良将,他宣誓向唐玄宗尽忠,并且愿意陪唐玄宗一起入川。从陈这种带有中国传统士人气节的举动来判断,我们更加相信,陈玄礼事前一定是同李亨过有政变的约定,并且在密谋的时候很可能有过具体操作细节的争论。除掉杨氏兄妹是陈玄礼所赞成的,然而顺势背叛唐玄宗则一定是他所抵制的。陈的举动,保证了马嵬驿哗变被控制在最小的影响范围,当然也保证了政变的最终结局按照陈玄礼最初所设计的进行。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李亨最初拟定政变方案是什么。但至少我们知道,从密谋马嵬之变开始,实际上太子李亨已经下定决心站在唐玄宗相反的政治立场上。

  不过,这种相反的政治立场,却也并不是表面上的父子政治角力那么简单。
  日期:2016-11-20 17:59:06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剧照-屠洪刚版本
  同历代各类政变有所不同,马嵬之变的发动者陈玄礼,不仅仅是这次政变的组织者,同时也是这次政变烈度的控制者……。

  政变的走向,最终太子是最大赢家。一场政变除掉了最大的政治对手,同时在舆论上为自己的登基铺平道路……。
  日期:2016-11-20 18:15:15
  作为一名老臣子,陈玄礼在马嵬之变中的表现,正史上的原文如下,
  ①对杨国忠的态度
  “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因东宫宦者李辅国以告太子,太子未决”;
  ②对杨贵妃的态度
  “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③对唐玄宗的态度
  “玄礼等乃免胄释甲,顿首请罪,上慰劳之,令晓谕军士。玄礼等呼万岁,再拜而出”。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四》
  个人非常佩服老臣陈玄礼在整个马嵬之变中的表现,他身上体现出中国传统士人的浩然之气。
  对杨国忠向太子建议坚决杀掉,对杨贵妃力劝玄宗赐死美人……。

  等最后尘埃落定,达到政变的首要目的,马上对士兵情绪进行疏导。率领众将官解除武装,向唐玄宗宣誓效忠……。
  渔夫在这里,穿越回去,以个人名义向天宝老臣陈玄礼致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