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破解天书『西游记』》
第2节

作者: 塘西正观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中国,真的没有哪一部作品会像《西游记》这样,可以超越如此漫长的时代、超越如此复杂多变的政治意识、超越所有社会阶层、超越大小年龄、超越高低文化水平,受到如此不可思议的、广泛的、持久的欢迎和喜爱,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日期:2017-01-04 12:21:04
  (前言之二)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西游记》可以超越时代、政治意识、社会阶层、年龄、文化水平,几百年来一直受到广泛的、持久的欢迎和喜爱?为何在21世纪的今天,《西游记》更是如日中天,拥有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大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呢?
  我把它概括为《西游记》现象。
  《西游记》现象之一:《西游记》既大俗又大雅。
  大俗,就是寻常老百姓把它当故事来读、来听、来看,来娱乐。哪怕是目不识丁的人也知道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的名字,熟悉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而大雅的人,则一头钻进《西游记》的迷宫里,试图寻找修成正果、长生不老、腾云驾雾的本领;或者从中找出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大智慧。

  《西游记》就是有这种各投所好,各有所得的本事。这是《西游记》现象之一。
  《西游记》现象之二:《西游记》的作者具有超凡的、无与伦比的想像力和艺术造诣,让《西游记》构思奇特,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西游记》故事光怪陆离、情节变幻莫测、引人入胜。《西游记》颠倒阴阳、超越生死、行文幽默诙谐、擅长喜剧安排,魅力无限。
  《西游记》现象之三:《西游记》的政治观、宗教观、是非观均呈观模棱两可状态,让《西游记》在任何时代、任何政治体制、任何宗教信仰情况下都像不倒翁一样屹立不倒、任凭风吹雨打都安然无恙。
  信佛的人认定,《西游记》就是宣扬佛教的。因为在《西游记》里如来佛就是真理,是最高法力和功果的象征,之所以有《西游记》这本书,皆因如来佛要将真经传到南赡部州去度化那邦愚民才诞生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也是因为弃道皈佛才修得正果的。取得真经代表佛法的最终胜利。 

  而反对佛教的人却认为,《西游记》是讽佛的。《西游记》里的和尚都是愚僧,观音院的老院主谋财害命,一个寺里几百个和尚都是帮凶,这哪是什么寺庙?哪是什么念经吃斋一心向佛的僧团?这分明就是匪巢!在灵山大雷音寺这样圣洁的地方,阿傩、迦叶两尊者公然索取人事,如来佛知道后竟然笑呵呵地默许。看来佛界净地也是藏污纳垢的肮脏地方。
  信道教的人认为《西游记》是赤裸裸地宣扬道教的,事实上这根本用不着再一一举证,因为《西游记》里满目都是道教的术语、诗词。唯一待考证的地方看来就是按着《西游记》里记载繁多的道教法术进行修练,是否真的能鸡犬升天。
  而反对道教的人则认为,《西游记》是抨击道教的。《西游记》里的全真教道士似乎没有一个是好人,他们一个个都成了孙悟空的手下败将,这正验证了孙悟空弃道从佛,佛比道高的正确。连道教最崇敬的三清神像都被孙悟空、猪八戒扔进茅厕里,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西游记》是反对道教的呢?
  尊崇儒教的人则认为,《西游记》是宣扬儒家思想的。《西游记》是真心教人行孝。《西游记》借如来佛的金口大大地赞扬了孔夫子一番。《西游记》又屡次借孙悟空之口教那些国王要敬佛尊儒,如此便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反对儒教理论的人却说,其实《西游记》的骨子里是反儒的。因为儒教祖师孔子创立的儒教最著名的理论著作便是《春秋》,在《春秋》里,孔子要人们绝对效忠皇帝,绝对忠诚于皇帝。正是儒教的这种理论,才建立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皇帝的信仰,皇帝被赋予了绝对的、超自然的、天神般的力量。因此,中国的皇帝才有“天子”、“龙种”的称谓。而在《西游记》里,皇帝需要朝臣、孙悟空搭救他们的性命。需要唐僧师徒为他们解困脱厄、指点迷津。这是将皇帝拉下神坛、摧毁儒教理论根基的节奏啊!

  而对于《西游记》这本书有何奥义,有人说《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魔小说,《西游记》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它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罢了。而看重《西游记》的人却说,《西游记》是千古奇书,是至圣的天书,微言大语,深藏着无穷的奥妙、神秘的世界。 

  即使是孙悟空这样单纯的人物,也存在许多的争议。有的人说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大英雄,代表革命的贫下中农阶级,向玉皇大帝和如来佛为代表的统治阶级造反。而有的人却说,孙悟空是投降派,他造反不成功,投降了代表统治阶级的如来佛和玉皇大帝,反过来去无情镇压不归顺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的代表革命阶级的妖魔鬼怪。
  这就是神奇的《西游记》现象。
  究竟是神奇的《西游记》现象造就了《西游记》,还是神奇的《西游记》造就了《西游记》现象呢?
  日期:2017-01-05 22:34:21
  前言之(三)内容提要:
  “某某到此一游”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鼓掌”
  “三座大山”

  “解放”
  ……
  这些耳熟能详的词句竟然全部出自《西游记》。你信吗?
  日期:2017-01-06 19:19:44
  (前言之三)
  如果有读者认为,《西游记》只以精彩的神魔故事取悦于人,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西游记》在几百年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宗教、哲学、思想、文学、民俗、语言等等诸多方面。
  这只是文章的前言,就蜻蜓点水简略举几个例子。

  孙悟空是“某某到此一游”的鼻祖。在《西游记》的第七回,孙悟空和如来佛赌赛。孙悟空在如来佛五指幻化成的肉红柱子上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这几个大字,还在柱子底下撒了一泡猴尿,想以此来证明这个地方我老孙来过。到了几百年后的今天,中国众多的猴子猴孙虔诚地效法齐天大圣,在名胜古迹上面刻上如出一辙的“某某到此一游”。不拘小节的还会随地拉上一泡臊尿。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著名的励志短句通俗如现代语言,许多人不知道它竟然出自于几百年前的《西游记》!在《西游记》的第二回中,须菩提祖师对畏难的孙悟空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与我们现今沿用的句子确实的字不差。
  我们开会用得最多的动作是什么呢?当然是鼓掌。特别是在有精彩演出、演讲,或者有领导讲话的时候用得最多。而“鼓掌”这个词,竟然也是来自于《西游记》。
  《西游记》里多处使用“鼓掌”这个词。
  比如《西游记》第四十三回:
  行者听毕,忍不住鼓掌大笑道:“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