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元走遍西部的故事】停止的陀螺》
第48节

作者: 知行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4-27 21:12:23
  九十、什邡谈民主
  在家的时候,以及记忆中的男生宿舍,无论有事没事,我都喜欢把房间的窗帘紧紧闭合。不知是不是出于同一种癖好,舍友基本对此抱以支持态度。或许是为夏天遮阳,或许是为冬天保暖。总之,大家都喜欢在这密闭的空间里,稳稳盘坐于电脑前,游戏战斗,欢情畅玩。
  另外,有些人会偶尔讨厌阳光。因为太阳总是能把世间的每一粒灰尘都照的清清楚楚,无所遁形,让喜欢掩耳盗铃的人无法将脏乱的现实隐藏于黑暗之中。
  如今,当我真正住在这样的小黑屋里,当我找不到明媚阳光射进屋内的角度,而感受阴暗,此刻的心情又如何呢?好吧,我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光芒。甚至学会了每当看到晴空万里,就会赶紧将被子铺在走廊的栏杆,好好的晾晒一番。
  洗了一下午的衣服,很是劳累。忙完之后,便慵懒的卧在榻上,打开手机之窗,眺望着外面的世界,静观人间百态。由于刚刚离开四川,故而对那里发生的新闻较为关注。没想到,前日却有大事发生。
  日期:2016-04-27 21:20:48
  七月二号,四川什邡。一个计划投资超百亿的钼铜项目由于当地人的激烈反对而搁浅。催泪弹、警棍、鲜血,网络上迅速传播着令人惊悚的词汇和图片。政府官员随即承认当初和群众之间的沟通不足,也未料到习惯性忽略民意的后果居然如此严重,维稳思路下的急躁处置似乎也是这种惯性的恶果。
  凭借对化工行业的基本了解,很容易就会联想到这是一个重发展还是重环保的陈旧话题。只不过这次冲突的强烈程度,让人深感意外。
  那么为何如此强烈呢?
  原来,这次的钼铜金属项目,不仅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重点项目,亦是四川省特色优势产业的重大项目,最终年销售收入预计达500亿元。但颇为吊诡的是,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众多什邡当地民众对一个如此重要的项目几乎一无所知。甚至,与该项目仅有百米之隔的村民直到奠基当天才知道其存在。由此可见,公众参与环保的无力和官民割裂之深,发人深省。若再进一步探究,恐怕关于民主的缺失,终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日期:2016-04-27 21:42:21
  几十年前,胡适、李敖等学者们提出的“全盘西化”政治思想曾让年少无知的我迷惑不解,并深感其不免有崇洋媚外之嫌。可时至今日再看,该思想固然极端,但于某些层面来讲确实不无道理。
  抛却盲目的愤青思维,冷静周全的去认真思考,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多地方值得任何发展中国家虚心学习。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中华民族实该摈弃媚外,理智崇洋。
  真正的民主政治能让我们了解选举为何物,能让我们对任何发展政策的实施有较高的参与度,能让我们对诸如环保一类的话题有更多的发言权。同时,发达的市场经济能使国家获得前进的动力;开放的素质教育能使国民个性独立且大胆创新;完整且细致的法律甚至能使动物们也得到庇佑。说白了,这一切都是自由主义人士为“民主”的高声呐喊。
  柏杨先生曾于书中痛骂中国人之丑陋,无非也是恨铁不成钢的批判心态。更深层次的民主何时才能完美的泽被这片土地,让什邡的事件不会再次重演。
  其实,无论是要体谅政府,大步发展;还是尊重自然,环保为先。官与民都应该遵循积极沟通的原则,有商有量,这样才能有效的维护政府信誉。官员多给予民主,百姓也要捍卫民主,大家共同期盼民主的光芒更多的照进社会,勇于面对现实,让每一粒尘埃都无处藏身。不要等到彻底失去沐浴阳光的机会,方才追悔莫及。
  日期:2016-04-27 22:20:03
  九十一、解密西洱河
  完成一天的传单派发工作,并没有很累。只是长时间的站立,双脚难免有些酸痛。回到家中,不过休息片刻,便又燃起出外闲逛的欲望。
  时间正值夏季傍晚,天色尚明。在楼下的菜市场,买上两个馒头、一棵黄瓜,再搭配一袋当地出产的蝶泉牌鲜奶,甜丝丝、美滋滋的往西北方向走去。
  位于下关镇西北的西洱河,是辽阔洱海唯一的自然出水口。洱海之水随着河流,一路向西而汇入澜沧江,终归南海。
  洱河南岸,尚属城镇核心区域。经河上一处仅供步行的危桥,跨至北岸,则多现村落风貌,同时身在苍山脚下。此时,近观这里的山体植被,才发现皆是繁密的高耸树木,而绝非西北群山之上的低矮草丛,两者风格大相径庭。
  于幽静的村庄之中穿家过户,始终容易被人认为是不怀好意而呵斥。何况看家护院的忠犬又吼叫的让人心慌胆寒,所以只好粗略的参观一下,便火速离开。不过,我还是幸运的。毕竟已然见识了包含着青山、河流与乡村的完美图画,也就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但只要再多行几步,就可以看到西洱河北岸的许多土地已被政府广泛征用,与此间毫不相宜的数座楼盘建筑拔地而起。不敢想象,如果再晚来几年,这专属于大理的原生态景色也许会越来越少。

  日期:2016-04-27 22:30:27
  静静的观察西洱河水面,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此河本是洱海出口,向西流淌。但连日来,每逢经过河边,从河面波纹来看,水却好似回流东北,反哺洱海。于是,回想起曾经听说的趣闻:行人迎风前行,风掀人帽,其帽理应落在身后,但如果是在下关镇,帽子却会掉到身前。
  原来整个大理的地形,是由西边的苍山和东边的哀牢山夹抱着洱海所构成。而处在洱海南岸的下关镇,正是两座高山形成的山谷南大门。凡谷口皆有狂风,而风之强劲必能将西洱河水面反向狂吹,进而营造出回流洱海的假象。
  与此同时,下关所在的谷口,异常狭窄,形成槽状。吹进来的风时常会发生上窜下跌,甚至回旋的现象,因此出现了“帽落身前”的奇妙趣闻。
  据当地人讲,下关镇一年之中,大风时日颇为频繁,最高风速可达十级。好在这种情况多集中于冬春两季,而夏秋略少。否则,此刻闲散的美好心情,遭遇到狂风的肆虐,也就不那么美好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