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模块和立体化的角度&严谨的八卦精神)》
第14节

作者: 唐岛渔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1-01 08:58:33
  杨广之死
  这个时候的隋炀帝,在江都惶惶不可终日。
  杨广的精神防线已经垮掉了,他把每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过,抓紧最后一点时间,来享受这人间的良辰美景,声色犬马。有时候,杨广会对着镜子发呆,然后问自己身边的人说,“我这脖子不错,不知道是谁会砍下去?”(“好头颈,谁当斫之?”《资治通鉴.唐纪一》)杨广周围的人心已散,队伍也不好带了。他周围几乎所有的近臣和卫队,都是关中人。从关中一路追随杨广来到江南,结果在江都被困,一困就是一年多。这些关中子弟,听闻李渊定鼎关中,方寸已乱,思乡之情不在话下。

  公元618年三月,借士兵的普遍的思乡心切,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将惊弓之鸟一样的杨广勒死。杨广终于解脱了,挥手告别了这个满眼苦痛与挫败的个人现实世界。
  同年三月,权臣王世充在洛阳拥立杨侗为皇帝,史称“皇泰主”。
  同年五月,李渊逼迫杨侑“禅让”,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唐,李渊就是唐高祖。登基之后,李渊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爷爷被勒死了,两个嫡孙也在同一年退出了历史舞台。
  大唐虽然已经建立,然而统一全国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以关中为中心,极目四望,全国还是群雄割据的态势。此时的瓦岗军,在持续一年多的包围东都洛阳的战斗中,遭遇叛将宇文化及的部队,在双方火拼中两败俱伤。强弩之末的瓦岗军首领李密,再败于王世充,西逃进入长安,投降唐军;宇文化及败逃到河北,被窦建德杀死。瓦岗军和宇文化及,两支力量几乎同时退出历史舞台。
  在北方,官军和起义军互相消耗,各路人马的战斗力已经透支到了极限,此时正是唐军一统全国的大好机会。李渊把这个任务交给自己的次子,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也就是后来的唐太宗,时年只有二十岁。这位年轻人虽然岁数尚小,胸中却有万千沟壑,他将用他自己的一生,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场面。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如何分析当前的全国统一战争。
  日期:2016-11-01 09:17:35
  秦王扫六合
  战争,分成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总战略一定要清楚明白,否则再纯熟的战术也属于徒劳无功。比如围困东都洛阳达一年之久的瓦岗军,在战术上几乎没有明显失误,然而却功败垂成。归根结底,是犯了战略和方向性的错误。大唐绕开战事惨烈的黄淮海平原,乘虚直接进军关中,这一步战略算是走对了。然而更加复杂的战略计划,还在后面。
  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的割据形势图。如上

  形势复杂吗?很复杂
  让我们抽丝剥茧,用职场职业经理人常用的SWOT分析法,分析一下纷繁芜杂的战争形势,如下
  (1)唐军的优势(S):
  ①唐军的主要优势是关中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袭扰,可以作为稳定的根据地,提供接下来统一战争的军饷给养;
  ②李渊是关陇集团出身,世袭唐国公,又是隋炀帝的嫡亲表哥。同农民军和叛将们的屌丝出身相比,更能吸引人才精英的加盟,在北方士族门阀和豪强地主中的号召力很强。
  (2)唐军的劣势:(W)
  唐军的士兵前期经历的战争磨炼不够,需要更多实战经验的积累;
  (3)唐军的机会:(O)
  ①黄淮海地区十年征战,民不聊生,貌似强大的王世充和窦建德,其实都已经是强弩之末。单论后勤补给的话,多年来的开仓放粮或者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越来越不能持久;
  ②南方的几个拥兵自重的军阀,看起来地盘很大,但是实际上他们远离战争最为激烈的核心地区,军队的战斗力偏弱。
  (4)唐军的威胁(T),主要来自于两个方向,
  ①关中的西北方向,薛举和李轨,这两支部队时时刻刻威胁着关中的后方;
  ②占据山西的刘武周,此时势力做大,背后又有突厥支持,最有可能沿着李渊起兵的路线,一路杀进关中;
  我们不清楚当时的李世民是不是也经过了这样的分析,然而他制定的进军策略,却遵循了我们上面的结论。他的路线概括起来就是——先西后东,先北后南。也就是说,先稳定自己的西北根据地,之后扫平北方,进而南征统一中国。
  公元618年,李世民先在浅水原败于薛举,又在薛举急病去世之后,重整旗鼓击败薛举的儿子薛仁杲,平定关中以西的广大西北地区;
  公元619年,唐军使用反间计,使李轨内部出现分化,从而俘杀了李轨,平定了西北更西的河西走廊,整个关中以西,成为唐军腹地;
  公元619年,刘武周进军太原,留守太原的齐王李元吉连夜逃走。同年十一月,李世民东进山西,打败刘武周。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战争中,刘武周的爱将尉迟敬德归降了李世民;
  公元619年四月,权臣王世充废掉了大隋最后一个皇帝,皇泰主杨侗,自封为皇帝,改国号为郑。大隋最后一个象征性的傀儡政权,也退出历史舞台。
  公元620年七月,李世民携平定西北的余威,率八万大军西出潼关,进军洛阳,会战王世充。

  日期:2016-11-01 09:19:37
  爷爷被勒死了,两个嫡孙也在同一年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一句修改一下,改成爷爷被勒死了,两个嫡孙也在一夜之间失去了靠山……。
  实际上长安的嫡孙被废掉,洛阳的嫡孙则彻底沦为傀儡,情况差不多,但有点差别
  日期:2016-11-01 09:38:38
  影视剧中各种版本的青年李世民太多,都不符合我心中李世民的形象
  索性找了一张假想图,我觉得这是我才是心中李世民年轻时候的形象
  日期:2016-11-03 08:38:19
  三王会战(1)
  中国历史传统中,得中原者得天下。所以,秦王李世民兵出潼关,剑指洛阳盆地,这是决定接下来中国历史走势的关键一战。李世民为秦王,窦建德为夏王,王世充为郑王(伪郑皇),所以我们称这次战役为“三王会战”。
  三王会战持续九个月之久,根据战役时间顺序,大概分成三个阶段:
  一、唐郑遭遇战(620年七月到621年二月);
  二、洛阳围城战(621年二月到621年四月);
  三、唐夏虎牢关之战(621年四月)。
  会战开始之初的王世充是惴惴不安的,不仅仅是因为唐军势大,又携战胜薛仁杲和刘武周的余威,更加重要的是人心的向背问题,他的心中自然有数。李渊称帝,至少能够得到关中父老的认可,还有关陇军事集团的支持,然而王世充在洛阳称帝的处境却非常尴尬。首先王世充是只是一个家世背景极其普通的胡人,他的功勋和威望,也是建立在近几年,保卫洛阳并击溃瓦岗军的战功基础上的;其次,他僭越称帝以来,满朝文武大臣对他并不买账。仅仅是一年之前,十几个大臣密谋拥立被废掉的皇帝搞复辟,王世充不得已毒杀了皇泰主杨侗;内外交困的压力之下,王世充开始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比如实行五家连坐制,一家叛逃,则五家连坐。还有更加夸张的,军人外出打仗,则其妻儿老小则要被扣留在宫内做人质。这样的倒行逆施之下,人心思变,比如近几年大将秦叔宝,程知节(评书中的程咬金),罗士信等人才,纷纷流失到了大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