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模块和立体化的角度&严谨的八卦精神)》
第5节

作者: 唐岛渔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0-21 07:43:58
  第二个不合理选择,不可取的秋季攻势
  汉武帝要求当时的强弩都尉,官拜伏波将军的路博德(西汉名将,曾经参与讨伐南越国战争,并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征服海南岛)断后,接应李陵偏师。然而,经验丰富,老成持重的路博德提出自己的见解:秋天,正是匈奴马匹挂秋膘的时候。这个时候出击,倒不如待到来年开春,从酒泉和张掖各出五千兵马,一战必胜。
  然而,多疑的汉武帝拒绝了这个合理化的作战方案,反而认为这番言论,是李陵和路博德因畏战情绪而演的一出双簧。如此考虑之下,汉武帝坚持要求李陵即刻出击。
  日期:2016-10-21 07:45:21
  第三个不合理选择,千里长途行军
  当李陵别无选择,带着五千步卒匆匆出发的时候,带着一点点勇敢,带着一点点豪气,当然也带着一点点悲壮,一点点侥幸。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李陵在此次征途中没有遇到匈奴的正规部队,凭借李陵多年驻守前线的作战经验,完全有可能扫荡几个匈奴的部落或者偏师。之后,配合李广利的主力部队,一定可以起到声东击西的战术效果。当取得小胜班师的时候,李陵也很可能加官进爵,光宗耀祖。

  历史不容假设。
  李陵从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17公里)出发,五千步卒行军一个月,一路走到了浚稽山(外蒙阿尔泰山中部)。我们用今天的地图,来大概标示一下李陵的进军路线。如下图
  日期:2016-10-21 07:47:55
  首先,居延并不是个城市,它只是个要塞。
  所谓要塞,主要以军事用途为主,没有人口也没有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等功能。居延距离最近的汉帝国腹地——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尚有几百里之遥,而居延距离浚稽山(阿尔泰山中部),更是超过一千里。而我们用更加精细的地形图看一看,如下
  日期:2016-10-21 07:50:40
  李陵沿途所经过的地区地形图(谷歌地形图),除了山地就是戈壁…………
  谷歌地图中的英文Great Gobi,就是指的大戈壁……。
  日期:2016-10-21 07:59:31
  前面的“李陵的出发地点与作战地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示意图)”,没有表示出居延(出发地点)距离最近的汉朝腹地——“河西四郡”的位置,修改一下图片,重新上传
  日期:2016-10-21 21:12:24
  谜一样的李陵(二)
  所过之处,到处是茫茫戈壁与山地,荒无人烟。
  打仗,很大程度上是打后勤。汉军士兵的奇兵,往往不会带太多后勤粮草,而只有随身携带的干粮和冰块(淡水)。如此的远离汉朝腹地,远离居延塞的一次长途奔袭,让人感叹汉军的勇敢,也让人感到李陵的鲁莽。从基本的常识判断,只要是遇到匈奴主力,李陵只能听天由命。
  可悲的是,李陵确实很快遇到了匈奴主力,不仅是匈奴主力,而且是匈奴且鞮(di)侯单于的主力,三万骑兵(后又调集八万骑兵)。这等于是玩家玩游戏,本来计划一路打怪升级,装备和战斗力提升后,最后时刻PK大BOSS。然而,李陵的不幸在于,游戏刚刚开始,就遇到了最终BOSS。
  失败是注定的,只是时间问题。
  日期:2016-10-21 21:30:05
  谜一样的李陵(三)
  不得不说,李陵的荆楚勇士组成的汉军,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一路且战且退,杀伤匈奴骑兵一万余人。最终撤退到了距离居延遮虏障(汉长城)还有仅仅一百里的地方。李陵指挥部队分散突围,自己则带着副手,成安侯韩延年,率领十余人突围,韩延年最终战死。
  当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的时候,匈奴招降李陵。
  李陵大喊一声:“无面目报陛下!”求生的本能,让李陵放下了武器。然而我相信,李陵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是在滴血,眼睛是在流泪的。
  这场战斗是惨烈的,除了李陵投降之外,能够活命逃回汉朝的士兵,只有四百多人,五千荆楚勇士,十去其九。
  悲剧,不折不扣的悲剧。然而,更大的悲剧还在等着李陵。
  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回长安,司马迁意外地受到了牵连。然而,受到更多牵连的,是李陵的三族妻儿老小。从主观情感上,汉武帝还对李陵抱有渺茫的希望。将门虎子,忠良之后,如果这样的标志性人物都能够投降,这对刘彻的打击将是致命的。于是,汉武帝派遣公孙敖等人,去接应可能性很低的但是仍然有残存可能的李陵的回归,就像当年他的祖父一样杀回汉朝。就这样,等了一年之久。然而,等来的消息是冰冷的,李陵投降匈奴,甚至开始为匈奴操练兵马。

  消息传来,汉武帝下令,诛杀李陵三族。
  日期:2016-10-21 21:53:32
  投降后的李陵

  李陵降匈奴,且全家遭到族诛之后,娶了且鞮侯单于的女儿(拓跋氏)为妻,同时被封为匈奴的“右校王”(匈奴贵族封号,二十四长之一)。从此,剃发易服,过上了匈奴贵族无忧无虑的生活。
  然而,貌似平静的生活之下。有几件事情,还是让李陵去国伤怀的。
  第一件事,大汉有次派使者来匈奴。李陵质问使者,认为自己力竭而投降,被族诛有点太过了。但是使者说,分明是李陵为匈奴操练兵马在先。李陵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汉武帝搞混了李绪(早于李陵投降的汉将)和李陵,因为李绪才是一直为匈奴练兵的人。至此水落石出,公孙敖得到的情报,原来是一个更大的误会。
  李陵因为这件事情,借故除掉了李绪。同时,也为自己同汉武帝刘彻的恩怨,做了一个里程碑式的了结。

  第二件事,公元前90年,也就是李陵投降匈奴九年之后,贰师将军李广利再次讨伐匈奴。匈奴派李陵率领三万匈奴骑兵追击老领导李广利的一支主力,一路追到了浚稽山。
  你没有看错,又是浚稽山。
  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不知道是因为心虚,还是因为伤感。血战九天之后,形势不利于匈奴,李陵败退。
  面对汉军,李陵战败,也许是最好的结果吧。
  第三件事,汉朝著名的外交家苏武被扣留在匈奴期间,单于派李陵去劝降。然而,或许是李陵内心深处的波澜,让他注定不可能死心塌地去劝说苏武。攻心战术并不好用。劝降不成,反而李陵不忍看到苏武生活的拮据,自己倒是搭了几十头羊进去,权当给苏武改善生活。
  苏武在匈奴一呆就是十九年,直到两鬓斑白。
  公元前81年,经过无数的外交努力,苏武归汉。
  在苏武离别前,李陵设宴欢送。席间,李陵还是忍不住触景生情,说:“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汉书.苏武传)对比苏武的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对比自己虽然荣华富贵却又寄人篱下,李陵的内心一定是极大的不平静。
  李陵的人生悲剧,不仅仅在于战败投降,家族蒙羞,更在于内心一生之挣扎。苏武一别,这种痛苦终于到达了顶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