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模块和立体化的角度&严谨的八卦精神)》
第3节

作者: 唐岛渔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0-19 21:14:10
  伟大的史记(二)
  我在学生时代喜欢踢足球, 男人在足球场上很容易受的意外伤,就是被足球踢中“十环”——脐下三寸。“十环”的位置,可以分成炮台和炮筒两部分,如果对方大力抽射,射中炮筒倒还勉强可以忍受,然而射中炮台的那种酸爽,恐怕也只有当事人才能够有切肤之痛。然而,这也只是被意外击中而已。很难想象这个关键部位,被生生用刀割去的那种来自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
  所以,当两千年前,属于司马迁的那间蚕室打开的那一刻。我们确信,司马迁已经破茧成蝶了。司马迁的精神,已经随着这次酷刑而升华。

  蚕室里的死里逃生,是司马迁的大幸,更是我中华文化的大幸。
  自助者,天助之。
  若干年后,司马迁的《史记》问世。除去文学造诣之外,这本书在史学上的重要程度有三个
  ①保存了若干珍贵的上古史书资料,包括夏商周三代珍稀记载;
  ②空前开创了当代为前代写史的历史传统,后世薪火相传终有二十四史;

  ③创造性地建立了纪传体通史的体例,后世史家基本上遵循此规范写史。
  我们的邻居日本,因为搞不清楚弥生时代前后的历史,而不远万里跑来查阅中国史书;我们的邻居印度,因为没有历史记载,而来中国遍访中国史书来填补其历史记载的真空。当周边一众小国,都从中国史书中寻找自己祖先的蛛丝马迹的时候。我们将会更加真切地记住司马迁所开创的一切,不仅是这本书,还有这种写史的传统。
  在后世班固的《汉书》中,关于司马迁的记载极为笼统,甚至我们不知道司马迁的去世时间。然而,司马迁却将自己的太史公曰,留在了每一篇《史记》的章节之中。让自己的精神,永远地流传下去。
  这是前无古人的壮举。
  感谢你,太史公。
  日期:2016-10-20 09:03:45
  太史公后人
  当今,研究太史公的人有很多。很多人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一个问题,司马迁是受宫刑的,他到底有没有后人?

  中国人讲究传承,讲究祖先崇拜。所以,才会更加关心司马迁的后人问题。如果一个伟大的中国人曾经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冲击,那么如果没有后人,将是莫大的遗憾。
  司马迁四十五岁受宫刑,正常来讲,有后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过,班固的汉书,偏偏相关的记载相当匮乏,有据可查的是司马迁有一个女儿。而其他子孙,仅仅有提到一句,“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然而,除正史之外,好在我们还有野史。
  在民间的诸多传说和家族记载中,我们采信这样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司马迁有两个儿子,司马临和司马观。后来为避祸,二人回到了陕西韩城老家,司马临改姓同,而司马观改姓冯。
  姑妄信之。
  不过,司马迁的《史记》却是在女儿手中保存的。

  《汉书.杨敞传》记载,“敞子忠,忠弟恽,恽母,司马迁女也。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以材能称,好交英俊侏儒。”
  也即是说,从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开始,《史记》得以流传于世。
  历史的吊诡,还不止于此。
  杨氏家族,后来形成了一个名门望族——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将成为后世决定中国历史的一个家族。
  沿着八卦精神的内涵,我们做一下本章的结语。司马迁同志的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但两件事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第一件,完成了巨著《史记》,成为后世楷模;第二件,生下了一个女儿,嫁给了杨敞。
  日期:2016-10-20 20:34:13
  把第一部分的提纲列出来
  第一节 向太史公致敬
  第二节 飞将军的悲剧

  第三节 太史公的拯救
  第四节 表亲们的纠葛
  第五节 杨家女人的复仇
  接下来是第二节的内容——飞将军的悲剧
  日期:2016-10-20 20:36:49

  飞将军的悲剧(一)
  第一节讲到的“李陵事件”,也就是太史公受到牵连的那桩公案中,就整个事件来讲,我们实际上是大为困惑的。因此,我们有必要顺藤摸瓜地了解整个事件的前世今生。而李陵这个人,固然不算中国历史上特别威名赫赫的人物,然而以“李陵事件”为中心,以李陵以及李陵的家族为主线,则牵扯出了整个汉武帝一朝乃至于汉武帝身后的若干历史人物。
  我们从李陵的家族开始说起,先谈李陵的祖父李广。
  关于李广的传说很多,而且观点也不尽相同。
  有吹捧的,比如匈奴尊称李广为“飞将军”,听其名而闻风丧胆;

  有惋惜的,比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有神化的,比如诗人卢纶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从以上评价中,我们可以依次得到如下信息,
  ①李广是名将;
  ②李广是受到委屈的名将;
  ③李广是身怀绝技受到委屈的名将。

  事实如何呢?
  早在前朝,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公元前154年)期间,李广就曾经追随西汉名将周亚夫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李广在军事上属于大器早成的类型。然而不幸的是,李广在情商上则属于大器晚成的。
  平定七国之乱之后,意得志满的李广,私下接受了梁王刘武的封赏。
  这件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首先梁王刘武是汉景帝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此外刘武也在平定七国之乱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不过这只是表象,事实上,皇帝的家事,李广并没有看清楚。梁王刘武不仅是汉景帝唯一的亲弟弟,而且是从小被母亲窦太后溺爱的亲弟弟。在汉景帝和梁王刘武之间,一直有一个“兄终弟及”的笑谈,这个笑谈最开始只是被当做兄弟之间的玩笑来随口说说。然而这个玩笑却被母亲窦太后记在心上,甚至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溺爱幼子的窦太后,一直在明里暗里极力促成这件事情。“兄终弟及”如果从玩笑变成现实,在外人看来是佳话,但在皇家,如果不通过流血和政变而达到的改变游戏规则,那只是一种传说。

  皇室和其他家庭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一个典型的政治家庭,而且是拥有全天下最至高无上权力的第一政治家庭。如果把普世价值的亲情爱情套用在皇家身上,那只是世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正因为这种不可言说的心结,汉景帝与梁王刘武之间,始终都有一种芥蒂存在。所以,李广私下接受了梁王刘武的封赏,这件事情很快被朝廷定义为僭越。平定七国之乱这样天大的事情,到最后李广劳而无功,没有得到任何嘉奖。
  日期:2016-10-20 20:50:24

  飞将军的悲剧(二)
  嘉奖虽然没有拿到,但李广一战成名,成为当时景帝一朝炙手可热的名将。其后,李广受朝廷委任,长期在抗击匈奴的一线担任几个边境城市的太守(市长)一职。边疆太守这种职位虽然谈不上多高,但在一线却实权在握,同匈奴斗智斗勇,同士兵同生共死,好不快意恩仇。我们相信,这段时间是李广从军打仗生涯里面,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如果历史能够驻留在此刻,那么我们今天知道的李广,将是一个纯粹的飞将军,而没有后来那一波又一波的委屈和忧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