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究竟是多少?》
第30节作者:
szgou 日期:2009-11-07 23:30:15
第三章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十二、政府财政收入与GDP
GDP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经济增长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才能增长,政府的腰包才能鼓鼓的,才有可能去办自己想办的事,富县和穷县官员们日子可是天壤之别,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可是要有一定实力才能搞起来的。从最近几年各地方政府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地方一般性财政收入(这可是地方政府可以自由支配的部分,是上交给中央财政剩下的)一般为GDP总额的1/10左右,仅从GDP的数字我们也能明白该地方政府的日子是不是过得舒坦。
财政收入来源于税收,它是收取企业所上缴的税收减去政府给的补贴后的余额。从目前中国的税收体制来看,税收入主要分为流转税和所得税,在中国目前税制下,两者占到税收总额的9成左右。流转税是企业生产环节征求的,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在企业购进生产设备及原料、我们购买烟酒等消费品,在餐饮、KTV等娱乐场所进行消费时,总价中已经包含了各项税收,最后企业会代为缴纳。企业一般不可能自己承担这部分税收,它会成为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向下传递,成为商品价格的一部分。
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政府是企业盈利的分成,外资企业以前一直可以享受15%的优惠税率,而内资企业则是33%,这种不平等的待遇就是针对企业所得税而言的。不过必须企业盈利才有会交税,亏损了则用不着交。个人所得税,看似针对个人的收入而言,实在发放工资时,企业也代扣了,最后是企业替个人代交。前面分析认为,政府土地净收益也可以视为一种税收,也等于是开发商还没有把房子卖出去前政府就已经把税收走了,最后商品房进行销售时政府需要将其中所占的部份买回来。
前面已经分析过,现行的GDP核算方法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我们日常报纸上看到的、新闻中听到的GDP的数值并不是社会生产的最终成果,多算了固定资产折旧、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企业因并购产生的收润等,使财政收入难以真实地反映政府在社会新创造财富中所占的比例,使我们难以直观地把GDP与财政收入联系起来。因此,改革目前所通行的核算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将现行SNA核算进行改造,人们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GDP和财政收入的关系,这对于评价政府的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
政府不是生产性的单位,它不直接创造财富,因为有枪杆子,政府拥有新创造财富的无偿占有权,由于一定时间内创造财富的固定的,奶酪就那么大,如果政府所占的比例多了,社会其它成员自然就占得少,其利润将受到损害。政府通过滥发货币,也可以视为政府的一种税收,它制造了通货膨胀,掠夺了社会财富。
政府征税越高,它最终会传导到商品的最终消售价格,其本质是政府在整个社会新创造的财富中所占的比重加大,社会其它成员的分配社会财富的比例相对减小。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中,一国的税收不可能无限地增加,过高的价格将使本国产品失去竞争力,国家与国家会形成税收的制约。为了扩大出口,中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出口退税政策,这样有利于增加国际的竞争力。而退税的部分主要是增值税,如果超过这个幅度则相当于政府把自身的购买力转移到了国外,这会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伤害。
根据人类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生产力未获得极大的发展,人们还不能超越私有制,废除国家这一组织形式,取消政府等做法肯定不是现实的,政府承担了相当多的社会公共服务,丨警丨察维持社会治安、法院审判罪犯及民事调解、军队保卫国家安全,另外政府还要承当社会公共医疗、教育、卫生等工作,很多事是私营企业不愿意干的,最后只有政府来承担。如在海上修建灯塔,可以让船只在航行中更安全,如果灯塔由私人投资兴修,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如何对过往船进行收费,很可能出现搭便车的情况。
政府还会通过转移支付进行助残扶弱,维持社会的正义,保持社会的公平。强势政府和弱势政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举个例子,浙江温州私营企业非常发达,很多事情都是由市场来完成的,但它在道路、桥梁、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方面较其它强势政府则有一定的差距,很多公共设施由私人投资是难以取得直接的效益,但社会的发展却非常需要这些社会公共资产,它可以带来城市面貌的改变,使普通百姓得到更多的享受。
国防军工等工业企业是创造GDP的,但它最后被政府所消费了,国防军工等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则将会挤占个人消费,造成对社会资源巨大的浪费。大炮的生产必然挤压生产黄油的空间,如果人类没有掠夺没有战争,这显然是对的。但对于“落后便要挨打”有刻骨铭心的体会的中国人来说,大炮是社会必要的成本,除非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这才可能对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GDP中包括军费开支是无可厚非的,不能因为将这个作为否定GDP的理由,不然真显得脑残或别有用心了。
国家是一种强力机构,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都必须有税收的存在,二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在整个社会生产中,税收所起的作用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政府收入在社会总财富中的比例。对于税收政策的选择而言,流转税可以将税收平摊到社会各成员的头上,人们很难直接地感觉到税收的高低。但当政府以所得税为主时,社会高收入群体的税收明显较高,它又需要补贴到社会低收入群体身上,这容易形成阶级的对立,使社会阶层分化。
日期:2009-11-08 10:33:52
第三章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