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一本太爷爷的笔记,里面记载了历史上被隐匿的奇案调查》
第58节

作者: 夜行者老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2-14 10:49:00
  “还记得上回我说那个连续投稿的读者吗?这人应该就是其中一个投信的。”老赵买通了负责杨树浦一带的邮差,查到那人之前的投稿都是从这个邮筒发出的。
  “我知道他会继续投稿,就每天偷拍寄信的人,让邮差开邮包提前看有没有投稿。”昨天傍晚,老赵在邮包里发现了几封分别投给几家报社的稿子,就是之前那读者投的。
  他很得意,吐着烟圈,说:“找到这个人,就能搞个大新闻。”
  老赵吹牛的时候,我把几张照片上的人仔细辨认了几遍,拿出一张跟他说:“我的新闻比你更大。”
  我找出的那张照片上,投信的人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做法那天从广播室搬留声机的年轻人阿成。

  我对老赵说:“为什么听了那个曲子就会自杀,是因为听得次数太多,早就被感染了绝望的情绪。整个恒和厂,能做这件事的,只有广播室。”
  “那你半夜遇到提黑箱子的,也是他?”
  我抽了几口烟,说:“不能确定,但很有可能。”
  日期:2017-02-14 10:49:00
  第二天上午,我找到唐刚,和他打听阿成的事。他很惊讶,说这人很老实,又识字,恒和厂的宣传工作都是他做。
  半年前,恒和厂招工,阿成应征做了机修工,因为识字,在车间干了一个月就被安排做了宣传工作。
  “不但识字,还懂广播技术,我就让他直接管理广播室了。”唐刚不太相信我的推测,说阿成是地道的上海人,不可能懂南方那些送葬的东西,“就一点很奇怪,他说自己没大名,就叫阿成。”
  十七号早上,我和唐刚一起找阿成。

  恒和厂的广播室在钟楼边上的一座三层楼房的阁楼上,阁楼顶上装了三个大喇叭,是恒和厂的广播,除了给工人通知各种事情,每天早中晚交班和吃饭时间都会播放节目和音乐。
  到了广播室,阿成正在看书,脸几乎要贴在书桌上。见我和唐刚进来,他从书里抬起头,往我们身后看了看,起身给唐刚鞠躬,叫了声“唐老板”。
  我拿出阿成给《大时报》的一堆投稿,说自己是《大时报》的记者,想当面采访他,问问鬼曲的事情。
  阿成突然咧嘴朝我笑了笑,说:“都是我写的。我们见过面的,那鬼曲也是我放的。”说完,指了指广播室角落的留声机。
  唐刚啊了一声,张大嘴没说出话。
  日期:2017-02-14 10:50:00

  阿成打开抽屉,拿出个笔记本,从本子里抽出一张照片,给我和唐刚看了看,说:“唐老板,我叫周宗成,是周清迪的儿子。”
  照片上是一家人的合影,一对穿西式套装的中年男女,中间站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和一个戴眼镜的男孩,应该就是阿成。
  唐刚不太明白阿成的意思,抹了抹额头的汗,又看了看我。
  阿成把照片塞进衬衣口袋,对唐刚说:“唐老板可能早就不记得了,我就讲讲。”他在椅子上坐下,看了我一眼,“赵记者正好听一听,好写一写。”

  唐刚盯着阿成看了一会儿,一拍脑门:“想起来了,你是周家的小儿子。怎么你做起工人来,周老板呢?”
  “他也早就不是老板了,两年前他就上吊死了。”
  日期:2017-02-14 10:51:00
  两年前,唐刚和日本人合资,在杨树浦开办恒和棉纱厂后,周边城乡的棉纱作坊纷纷破产倒闭。
  周家原是四川山里人,清末移民上海,学着做起了棉纱作坊,一路顺风顺水,家里过得不错,姐弟俩都念了新学。
  恒和厂起来后,唐刚想收购周家作坊,周清迪不愿意,唐刚就设法招走了周家作坊的工人。
  “没了工人,家里的作坊很快垮掉,父亲一时气不过,半夜上了吊,母亲也发疯不知道去了哪。”阿成一字一句地说,非常冷静。
  唐刚紧皱着眉头,使劲擦汗,他没想到,自己的“实业救国”毁了另一个家庭。
  我问阿成:“你父亲的死,就算是恒和厂造成,你应该找唐老板,不该装神弄鬼害死这么多人。”
  阿成扶了扶眼镜,呵呵笑了两声:“我可没杀人,这些女孩听听音乐就自杀,还是得问唐老板。”他走出广播室,指了指下面的一排排车间,说:
  “这些人吃不好,睡不好,每天就站那,活得跟螺丝一样,换我我也想死。我就是做个实验,没想到真的有效。”
  我问他怎么给工人听鬼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