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元走遍西部的故事】停止的陀螺》
第37节

作者: 知行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4-07 21:46:59
  七十一、日光之城
  高原之上,大气稀薄,水汽含量相对来讲也就非常低。而且这里又没有西北地区空气中所拥有的沙尘含量,紫外线就这么干干净净的照射在这片土地上,造就了名副其实的“日光之城”。
  拉萨的天空总是晴朗,阳光灿烂而明亮。眺望远处的雪峰,清晰异常。蓝天白云与巍峨高山是那么的相得益彰。
  这是一座拥有1300年历史的城市,它的开始起源于“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那众人皆知的故事。拉萨河是藏族人民的挚爱,每逢周末,他们便会来到河岸,支起帐篷,野营戏水,尽享欢乐时光。只是想起昨日过桥之时,河边桥下所堆积的大量生活垃圾,还是有些大煞风景。
  日期:2016-04-07 21:57:43
  既然来到此地,作为拉萨地标性建筑的布达拉宫必是应去之处。同时,它也能让你见识到藏族人民对宗教信仰的顶礼膜拜。自宫中游览一番,倒也只是走马观花,毕竟对于这藏传佛教,我委实一窍不通。所幸只能于布达拉宫前的宽阔广场,宏观的领略一下它的绰约风姿。
  随后来到布达拉宫北侧山脚下的宗角禄康公园,我也附庸风雅的转转经筒,顺便超度超度自己“肮脏不堪”的灵魂,就这样草草的离开了。

  沿着北京中路往西,路过药王山之后,拐向罗布林卡公园,那里的园林景致着实秀丽动人,我本也想吟着仓央嘉措的情诗“转山转水转佛塔”来随意感慨一些,却无法忘怀每座山、每座塔的门票都贵得要死......也不知是我不懂情趣,还是情怀始终需要金钱来拱卫。
  日期:2016-04-07 22:18:26
  一路走来,我开始发现一件小事。在拉萨市区,如果你要去这里的任何一处人群聚集的公共场合,你都要接受巡警严密的搜身与翻包查验。街上到处可见持枪军人的高频巡逻,每隔几里地,就有一座特警驻点。路过驻点,你还可以在失物招领处见到数十张被藏族人民“轻易”遗失的居民身份证。这一切都在提醒我,这里是管制下的西藏。
  记得昨日刚刚走出车站的时候,宽阔的站前广场竟然空无一人,让我大感意外。试想,全中国哪里的火车站不是人潮涌动、川流不息呢?唯此处令人称奇。我倒是并不多想,藉着幽静的气氛,无人的诡异,搭配着气派非凡的拉萨火车站,后有险峻山峰、碧空云海,正打算拍下一张完美的摄影作品,却突然被武警大声喝阻:“快走!这里不许拍照!”

  这营造出的肃穆,让人好生无奈。我只得离开广场,于较远处按下快门,才稍觉安慰。
  日期:2016-04-09 22:01:32
  七十二、无意观影
  坐落于城北的“拉萨之肺”,名为拉鲁湿地。这里是严禁进入的自然生态保护区,也从未对游人开放。可即使走在湿地的附近,你就会感到这里氧气充足,空气清新。我终于了解到湿地这一生态形式对于高原城市的重要性,它不仅能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缺乏的氧气,同时还能吸收城市粉尘,我们理应不遗余力的保护它。
  又整整走了一天的路,浑然不觉已远离城市中心。只为照顾那灌铅的双腿,我决定乘上公交,奔往西藏大学就餐,以避免被满街的昂贵食物割肉痛宰。

  拉萨城建于高山河谷之内,傍晚的高原,空气急速冷却。白昼时积攒的湿热水汽渐渐升上高空,积云成雨。所以,拉萨又号称只下夜雨的城市。可即便如此,这座夜雨之城,竟然会用白天的雨水来招待我。
  日期:2016-04-09 22:18:16
  甫一下车,到达藏大门口,丝丝细雨便不期而至。据观察,本来校门口盘查极严,有两、三位民警对入校学生进行仔细核验,倒是符合当地氛围。侥幸趁着雨中的慌乱,令我潜入校园,于是头也不回的冲进教学楼,悻悻避雨。
  伴着明媚日光的太阳雨,虽过往曾见,但也可谓是奇观一景。好在时间不长,天空便又恢复晴朗。晚上七点,解决了晚饭,在找寻自习室的途中,无意间闯入一个学生社团——西藏大学电影社。

  起初以为大学的同学们会观赏例如青春偶像、美国大片一类的电影作品,且目测这些为数不多的观众当中,有将近一半的藏族学生。无论如何也未曾料到,放映的居然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影片——《钱学森》
  钱学森的大名,家喻户晓。伟大的一生,无需赘述。
  只是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也曾接受过关于这些英雄事迹的宣扬。我是一个还算单纯的人,自从读书起,颇爱名人传记。在历史岁月的竹简中,那些留下过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总会让我心潮澎湃。也曾于年少热血之时,树立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
  日期:2016-04-09 22:59:37
  作为空气动力学专家,钱学森先生于美国学成之后,时刻思念祖国,无视美国政府开出的优厚条件,一心为国家效力。即使被无理扣押,却依旧在周总理的斡旋之下,以十一名美国战犯飞行员换得自由。
  归国后,凭借着深厚的理论知识,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尖端人才逆流而进,冲破苏联所设的重重阻碍,从仿制入手,终于奠定中国火箭基础,并很快达到了携带核武器实施远程攻击的战略设想,终成“两弹一星”元勋。
  无论学术造诣如何高深,只是这高尚的爱国情操就值得民众赞叹。其境界比起学业有成、滞美不归的诸多人杰,更是超出甚远。

  曾几何时,我等青年也多有此等抱负。只是奈何能力不济、志大才疏,无法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于是乎,纷纷在平凡的岗位中辛勤工作,以尽绵薄之力,秉持着不给社会添乱就是为社会做贡献的原则,自我安慰。而现在的自己,也只能用文字抒发着朴实的情感,期盼德才兼备之人多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尽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