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元走遍西部的故事】停止的陀螺》
第31节

作者: 知行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3-28 22:02:48
  五十九、观黄河
  西临中山桥,以观黄河水。
  身在唯一的黄河穿越而过的省会城市,出了兰州大学,吃上一碗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随后,我直奔黄河边畔。

  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壮观而非俊秀,蕴含着西北所特有的彪悍风格。当我漫步河岸,才得以发现处在上游水段的黄河,因较高的地势落差、源头的充沛水量,而形成那惊人的水流速度,相比中原黄河所显现的直观差异,让我叹为观止。
  眼前洪流湍急而下。它是真正的黄河,捧一汪水在手,会发现泥沙的高比例存在;它是真正的黄河,只有经过千年的冲刷,才能在水岸孕育出这形态各异、五彩斑斓的鹅卵石。
  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座跨河铁桥,名为“中山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有百年历史。1907年,修筑此桥所需的全部建材,由德国经海运到天津,再由甘肃洋务总局从天津转运至兰州,且施工负责人为天津人士,想来此桥与我也颇有渊源。现如今,桥梁因历史悠久,已成地标性建筑。
  日期:2016-03-28 22:39:43
  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这一枢纽之上难以逾越的障碍。面对着如此迅猛的水势,民间常有“隔河如隔天”的慨叹。因此,这座黄河上修建最早的铁桥,素有“黄河第一桥”的美称。百年后的今天,中山桥已集使用、历史和文物价值于一身。政府也多次进行维护、修缮,一度将其变为永久性步行桥。
  时代变迁,古老的铁桥已不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因为它就像一部史诗,镌刻着兰州古往今来深厚的历史底蕴。依托着岸边的白塔山,长河、落日、古桥、宝塔,彼此交相呼应,璀璨生辉。
  见识了桥墩下激起的河浪,我继续沿河岸而走。一路上,可望见河道宽窄的不断变化,致使水流于窄处急速而去,于宽处放缓前行,从而令泥沙沉降淤积,形成诸多大小不同的沙洲绿岛。且此时正值汛期,河水有多处涌上岸边,即使流淌,亦不返还,正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日期:2016-03-29 19:43:46
  六十、初入高原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坐在开往高原的列车上,耳边响着许巍的音乐,这的确是一种非比寻常的感受。也许算是一种矫情,但此刻,我矫情的心安理得。
  曾在许多个瞬间,不断问自己,到底什么是自由?或许每个人都能吟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诗句,但若让我解析“自由”二字,恐怕也难以言状。

  青藏高原广阔无垠,神圣高洁。那好似筑于天边的无人区,总会让人觉得远离喧嚣尘世,隔绝社会烦扰,高屋建瓴般挥洒自由的光辉。二十多年的生活,一边抱持着“人定胜天”的信条,渴望决定自己的命运;另一边又总是被现实无情的敲打,慨叹命运弄人,就这么在两者之间迂回、反复。但我终究知道,生命的长短并不由人决定,没有自由的生命则更加可悲。可活在这个世间,绝大多数的人都被各种各样的责任与压力束缚着。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即使能有片刻的放纵,来到远离凡间的雪域高原,就算一种最为直观而又简单的自由。

  日期:2016-03-29 21:26:59
  青海省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而它的伟大之处,更是在于中华文明的两条母亲之河——黄河与长江皆由此处孕育。
  地处青海东北部的省会——西宁市,离兰州并不遥远。凝视火车窗外,可以发现被称为“湟水”的黄河支流蜿蜒盘旋在西宁的郊野山谷,并于河岸灌溉出千顷良田,这也许就是“靠水吃水”的母亲河功效。
  虽然是高原东端的城市,但西宁海拔已达2300米。准备踏足此地之时,不断有人劝我要对其有敬畏之心,时刻提防“高反”之险。可我依然仗着自己年轻力壮,毫无顾忌的奔向此处。其实,本就离2700米的高原反应触发点尚有一些距离,故而也未放在心上。更何况,如此渐变的适应,也实属得当之法。即使会有千分之一的意外,但从这里开始,无论等待我的会是什么,我也愿意挑战。
  日期:2016-03-29 21:42:58
  六十一、日落西平郡
  西宁,古称西平郡,今取“西陲安宁”之意,整个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而意想不到的是,根据资料所讲的“60%城镇化”,我看也水分颇多。身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稍显落后的发展进度也许是整个高原的缩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