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的光阴》
第11节

作者: 邹克纯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听肖天健这样问,汪鹄翀一改嘻哈玩笑的神态,无奈地皱起了眉头:“喜欢不喜欢又能怎样?学也没得上了,都当社青了,还不就自己胡乱写写。就这样,老爸还骂我不务正业。现在对我而言,首先不是什么湿(诗)呀干的,想法填饱肚子养活自己才最重要!”
  “你既然喜欢读书写作,为什么还要退学?”
  “其实也不是我非要退学。我都说过了,像板板中学那么糟杂的风气,哪里学得了什么东西!”

  “你自作主张退学,父母就不管你?”
  “他们才无所谓哩。兄弟姊妹这么多,他们想管也管不过来,也懒得管。”
  “现在不能读书了,你打算怎么办呢?”
  “还打算个啥,有合适的工作又准我去工作,我就去。——到时候我们俩一起走,怎么样?”
  肖天健沉思着未置可否。他心想,谈何容易,就我这一张初中毕业文凭再加上我这出身,人家能安排什么“合适的工作”?你小子就更不用说了。于是岔开话题道:“等等再说吧……对了,你哪来那么多糖票?”

  汪鹄翀诡异地一笑:“想要糖票?拿几张去。”说着话,随手从口袋里摸了三张糖票出来,一把塞在肖天健手上。
  肖天健拿起糖票来,见是用质地很差的黄褐色纸张制作的,正面印着“贰两”的面额,盖有“重庆市第二商业局”的红戳;翻过来,背面还盖有“上清寺副食品商店”的红戳。让他疑惑的是,这三张糖票虽然粗看起来跟惯常的糖票似乎也没什么不同,但却都像被有意揉得皱巴巴的了,字迹就有些模糊不清,特别是红戳更显得模糊。若细看,这糖票则应该说似像非像。
  汪鹄翀大大咧咧地说:“看什么看,要就要,不要就还给我。”
  肖天健却不正面回答:“你经常买糖果糕点?”
  “哪能呢,一个二两的高级饼子就要一毛五分钱,有糖票没钱也是空了吹。我要有钱,这糖票还能留到今天给你?”

  “你爸妈给你糖票就不给你钱?”
  汪鹄翀白了肖天健一眼:“你这人说话曲里拐弯的,不就想知道我这糖票是从哪里来的吗?实话告诉你,我自己做的。”他爽快地拉开身边的平柜抽屉,里面放着大大小小的橡皮印章:“糖票上那些红戳就是这些橡皮印章盖的。”他一边关上抽屉,一边问:“糖票还要不要?”
  要放在肖天健自己,他肯定不会要这种糖票,但想到正要给弟弟肖天鸣买高级饼子,便很干脆地答道:“要,为什么不要!”
  汪鹄翀一声嗤笑:“看看看看,不就是去买点糖果糕点,用得着这么如临大敌似的吗?高干能吃,我们就不能吃?不过,我得提醒你两点:第一,这糖票属于划片定点供应的,你只能在上清寺一带的商店使用;第二,这三张糖票你不要一次用完,因为商店营业员有时晚上要盘存,用过的糖票都要粘贴在专用的厚纸上,一张不漏地盖上‘作废’的印章,隔几天用一张才不显形。”
  肖天健一向不通庶务,见汪鹄翀一副精明能干的样子,心里不由啧啧赞叹。但也暗暗发笑:这家伙,浑身离经叛道的味儿。

  渐渐已临近中午,肖天健急忙告别了汪鹄翀——又得回去为母亲和弟弟预备午餐了。走出门来,却听见汪鹄翀在身后高声翻唱革命歌曲,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腔调: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
  爹亲娘亲不如粮票糖票亲。
  ……
  日期:2016-11-25 09:05:21
  4、书香门第
  肖天健的确是个沉得住气的少年,汪鹄翀给的糖票在他衣兜里静静地揣了一个晚上,他和谁也不说,就像没发生这码事一样。
  第二天早上,待母亲和弟弟到学校去了以后,肖天健照例先料理家务。为排遣无聊,他一边机械地清扫着桌椅门窗,一边轻轻地吟诵起了母亲教授的《朱子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做完清洁,肖天健在饭桌上摊开高中数学课本、练习簿和草稿纸,聚精会神地演算起高中数学题来。他既从小立志做一个原子物理学家,自然就特别喜欢数理化学科尤其是数学。但是,自学高中数学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接二连三的演算难点让他一阵阵皱起了眉头。他不时默想着父亲的话鼓励自己:“解数学题就像寻找人生的路,找到了切入点,一切便迎刃而解;要找不到切入点,简单的事情就会变得复杂起来。”随着一个个难点被攻克,肖天健的眉头也渐渐地舒展开了。

  上班以后的宿舍区十分宁静,肖天健仿佛听得见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伴着自己的心跳。不一会儿,桌上就摞了高高的一叠演算草稿。又不知过了多久,肖天健终于停下了笔来,伸了伸腰。宿舍区的宁静很利于学习,不过有时也让人感觉太静了,静得让人起心事。
  肖天健一停下作业,饭桌对面的几个竹书架便不经意地投入了眼帘。看着混杂在满屋杂乱物件中的书架,觉得那模样有点孤苦伶仃;看着书架里横七竖八、见缝插针挤着的书籍,又觉得有点落魄模样。这个自幼酷爱读书的少年心里不禁有几分伤感——爸爸和爷爷曾经有那样多的书,这些仅仅是从前浩繁书籍里残存的一星半点啊!
  日期:2016-11-25 10:54:05
  肖天健幼年记忆里原来那个家的二楼上,父亲的书斋和书斋旁边的三间屋里都摆满了书。那三间摆满书的屋子,爸爸妈妈称它们叫“藏书阁”。书斋的左右门柱上贴有一幅父亲亲笔题写的门联:
  到此琼林,五彩珠玑凭采撷;
  丰吾幼翼,九重玉宇任扶摇。
  藏书阁每间屋子的三面墙边都排列着齐屋顶的大书柜,上层的书还得搭梯子或站在高凳上才能够得着,名符其实称得上汗牛充栋,十分壮观。母亲说,爷爷和爸爸都是“杂家”,什么书籍都爱收藏,所以从文史、社科、经济到教育,从中国史籍到外国小说,家中藏书已达几万册,各种各样应有尽有。——那里面自然也有爷爷和爸爸自己关于文史、教育方面的著述。
  那真是一片书的海洋啊,令小小年纪的肖天健感到惊讶、震撼。

  可父亲还在不停地买书。星期天上午,父亲常爱带小天健、小天鸣去逛民生路、米亭子一带的古旧书店,一家一家地看过去,什么《四库全书》呀、《二十四史》呀、《古今图书集成》呀、《楚辞集注》呀、《弟子规》呀……不知不觉间,这些书名都印在了小天健的脑子里。
  肖天健常常怀念那个早已经不存在的藏书阁。他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开始念书就是在那个藏书阁里而不是在进小学以后。大概才五岁多一点的时候吧,一天早饭以后,母亲把自己和天鸣牵到了藏书阁里,说道:“儿子,你们别再一天瞎玩耍了,也该发蒙‘穿牛鼻子’了,爷爷、爸爸都是你们这样大就开始认字、念书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