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元走遍西部的故事】停止的陀螺》
第9节

作者: 知行刊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天山“西域春”纯牛奶——每喝一口草原的牛奶,我都有沉重的负罪感......莫怪我是喜新厌旧之人,与这里的牛奶相比,家乡的“海河”奶简直如水般索然无味。这并不是诋毁,只是对于工业化流程产出的一类商品,让我分不清它到底是真是假,不用去对比营养表中蛋白质的含量云云,香醇的味道以及甘甜的滋味足以证明一切。
  奶馕——前些年,烘烤奶囊的馕坑开始出现在家乡的街道旁,可我却从没正眼瞧过,并对所谓的“新疆大饼”丝毫不感兴趣。未曾想事到如今,它已成为每日相伴左右的早餐。当你身边有了新鲜事物,去试试吧,也许你会爱上它。
  日期:2016-02-29 21:11:04
  二十三、主观与客观
  并不繁忙的生意,让我重新有机会安静的坐下来,随意阅读一些东西。店里的餐桌上,平时都会放上许多连名字都叫不出的期刊杂志。仅仅因为其内容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我竟耐心的看了下去。时不时的还会思考自己过往的评断,究竟哪些是对,哪些是错,回忆之门悄然打开。
  小时候,我是一个缺乏耐心的人,无论玩什么新鲜事物,都会轻易上手。可一旦深入研究,便又把它抛到了九霄云外,而开始寻求新的挑战。大人们说这叫没有长性,乃是十足的缺点。但儿时的我却不这么认为,这些最起码可以证明我良好的悟性。学武功,悟性多么重要,是不是?
  后来渐渐成年,我几乎迷上了课外的众多旁门左道。文学、史传、大千世界,凡是未知的东西,都会孜孜不倦的想要吸收入脑。虽然最终踏入了理工的大门,却始终未戒掉对于社会科学的品评惯性。
  日期:2016-02-29 21:19:45

  以历史评传为例。从前的我,每读过一段历史故事,总会急于自我思考,以自己的角度去品评人物,并且对待与己不合的思路嗤之以鼻,毫无客观可言。这样即使有更多的主见,往往也只是以管窥豹,目光狭隘,难以闻听百家之言。诚然,从小注重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现今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创新的源泉。可如果一味的自我思索,无法做到兼听则明,恐怕舍本逐末,掉进了死胡同。

  人生的态度,主观与客观本应相互制衡。太过主观,易迷失自我;太过客观,则失去个性。如何选择,当依中庸理论,执其两端而用其中,即可解决。
  未来,我必须学会用更多的角度去看待每一段故事,每一个人物。透过别人的解析,也许会豁然开朗,进而收获到新的思想。然后再与自我思考相结合,才是最完美的治学态度。如果将这种方法运用到生活之中,恐怕也是成功的必要因素。只不过,理论联系实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日期:2016-02-29 22:11:35
  二十四、佛光普照
  在新疆的日子,其实更多的时间是在这个小小的餐馆里度过的。老板娘真的是一个很随和的人,渐渐的,我开始称呼她为“媛姐”,仿佛真的多了那么一个姐姐。起初,我对她的家庭情况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只知道每天傍晚,她都要把四岁的孩子接到店里来照顾,可却从未见过她的老公。至于其背后的故事,都是后话。
  这一日是个临时假期,媛姐说因为家里有事,所以小店歇业一天。思来想去,也是时候出去游览一番了。自打来到乌市,为了站稳脚跟,投友人、找工作,还从来没有认真的逛逛周边的山林景色。
  红光山,位于乌鲁木齐北面的卡子湾附近,十几年前还是一片荒芜,现在已是今非昔比。这阵子的天气很“湿”意,霪雨霏霏,连日不开,颇有些乍暖还寒的意思。清晨,我捧着一个热气腾腾的大白馒头,啃食一番,满足感不言而喻。
  随后,我独自轻装上路,剑指山中大佛寺。路上,还是习惯的打开手机地图,想要在不问路的情况下,按图索骥般的奔向目标。
  日期:2016-02-29 22:19:31
  北行两公里后,地图上一片无路区域,让我忍不住想去探索。可刚走几步,才发现是开发初期、远未完工的住宅小区,无奈此路不通。随后又因贪近冒行,直穿小路,误入一片泥泞之地,狼狈不堪。此时雨势渐大,和着风打在脸上,眼前一片迷茫。头发上的定型液掺着雨水流下,粘稠无比,真恨自己大雨天还搞什么发型......只能无奈的跑到附近巷弄里的清真寺避避风雨。

  待雨稍停,再行五公里,则来到红光山脚下。既来此处,必是为了观赏山顶佛寺内一尊40.8米高的西域大佛。其巍然耸立,直入云端,颇为雄伟壮观。步行佛寺,那清远悠扬的钟声只有在这空旷的山谷之中回荡才能让人透彻心扉,进而顿悟到鸣响为何让人心静。
  寺中亦有刊印佛学书籍,免费发放,旨在推广佛教法理。既来之,便随手取了两本,名曰《走进佛教》、《放生杀生现报录》,本人虽尚儒不信佛,但对于千年流传下来的宗教文化,稍微了解也实属必要。
  天色渐晚,正待下山返还之时,却见远处山间有唐僧师徒四人若隐若现。虽然还要走很远的山路才能一探究竟,可我还是决定要去鉴赏一番。行至稍近后,乃现泥身彩塑,栩栩如生。一时疑惑,诸位神像为何在此地出没?后才方醒,这片土地本就是古代玄奘法师西行取经曾走之路。
  日期:2016-02-29 22:27:29
  十万八千里,风霜雨露,艰难取经只为造福众生;九九八十一,重重险阻,割肉喂鹰实乃佛家本源。归途中,回首再望山中佛身,顿时禅光普照大地。
  纪念红光山之行,以佛教典故【割肉喂鹰】记:
  释尊有一次外出,正好遇到一只饥饿的老鹰追捕一只可怜的鸽子。
  鸽子对老鹰说:“你放过我吧!你现在是在捕食,错过我还有下一个。我现在是在逃命,我的命只有一条啊!”
  老鹰说:“我何尝不知道你说的道理呢?但我现在饿坏了,不吃了你我没法活。这个世界大家活着都不容易,不逼到绝路上我也不会紧追不舍的。”
  释尊听了慈悲心起,就把鸽子伸手握住,藏在怀里。

  老鹰怒火冲天,只好跟释尊理论说:“释尊你大慈大悲,救了这鸽子一命,难到就忍心我老鹰饿死吗?”
  释尊说:“我不忍心你伤害这无辜的鸽子,也不想你白白的饿死。有道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于是释尊就取出一个天平,一边放鸽子,另一边放上从自己身上割下的肉。
  这鸽子看上去虽小,但无论释尊怎么割,割多少肉似乎都无法托起它的重量。
  当释尊割下最后一片肉的时候,天平终于平衡!

  天地风云为之变色,真正的佛祖诞生了。
  日期:2016-03-01 21:16:28
  二十五、风一样的女子
  第一次体验西北狂莽的劲风,的确令人寸步难行,山上更是毫无阻碍的肆掠。可即便如此,这座沙漠边的城市,却一点也看不到风卷残沙,蓝天也只是稍显灰暗,让人深思。
  听本地人讲,十年前的这里远不是此番景象。沙尘遮天蔽日时常可见,正是通过不断的植树造林,十年来才卓有成效。如城西南一座雅玛里克山,这些年从“沙尘源头”变为“城市绿肺”,不禁让人折服。遥比家乡,“沙边无沙,沿海扬沙”倒显得多一分怪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