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一本太爷爷的笔记,里面记载了历史上被隐匿的奇案调查》
第28节

作者: 夜行者老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2-17 11:38:00
  四月一号起床,一开门,见小宝正在院里练拳,对着老槐树砰砰地又推又打。
  我骂了他一句,说:“新长的叶子又给你打掉了。”小宝停手,咧嘴笑,朝我挥了两拳,说:“新研究这套拳,厉害。”
  我倒杯茶,和他讲了案子。
  过一会儿,戴戴来了。

  三红班的所有的姨娘,龟奴,都不知道于爱民这个人。八大胡同里其他几家小班(一等Ji院),她也都打听了,也没结果。
  “不过,打听到个事儿,我们可以去找一个人,刘音音。”
  刘音音是八大胡同另一家小班Ji院的头牌,和小知己是好姐妹,几乎无话不谈。半年前,她跟老鸨闹情绪,偷偷去了济良所。
  “做**的,有了私下相好的客人,会瞒着老鸨姨娘,但总会和最亲的姐妹说。”

  【济良所是近代出现的一种新型慈善机构,其主要职能是救助娼妓等社会弱势女子。京师济良所设立于1906年,初由当时的丨警丨察机构外城巡警总厅督同绅士共同创办,带有”官督绅办”的色彩,民国以后由官方办理,归京师丨警丨察厅全权负责管理,成了丨警丨察厅的一个附属单位。】
  济良所在皮裤胡同(今北京西单北大街路西皮库胡同),离西四不远,我们三个就溜达过去。
  日期:2016-12-17 11:39:00
  走到胡同口,见围了一群人,堵着路走不动。
  一群男人正在和一个女学生讨价还价。那女学生留着短发,身材瘦小,一脸惊慌,但还是小声抬价。

  她手里拿着的,是一幅没装裱的字,一尺多宽。
  我凑过去细看,是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蝇头小楷,清秀整齐。角落戳了个印章,看不出刻的什么形状。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戴戴伸过头一看,使劲把我拽了出去,说:“给我钱。”说着,就从我西装口袋里掏钱。
  她挤进人群,问女学生卖多少钱,女学生张开手,说五个大洋。围观的男人一阵吁声,说太贵。
  戴戴没说话,拉过女学生的手,搁下大洋,拿起那幅字,挤出人群。

  我说:“戴女士,你们新青年这么爱花别人的钱?”她不吭气,闷头看那幅字,说:“大线索!”
  我和小宝凑过去,听她讲。
  日期:2016-12-17 11:40:00
  戴戴去三红班的时候,到小知己的房间里转了一圈,看见床头挂着一幅精心装裱的字,上面的小楷,跟这张《春江花月夜》像一个人写的,落款的印章一模一样。
  我马上伸手从戴戴手里扯过那幅字,转身找那女学生。
  那女学生已经走了,只剩几个刚才围观的男人。我走过去问,这字那么贵,谁写的?

  几个男人取笑我:“原来是个不识货的,连妙琳师太都不知道。”
  我对戴戴说,得跟上那学生。
  戴戴问,那济良所怎么查。我叹了口气:“下回发现什么,先告诉我,你不卖关子,早就跟那学生问清楚了。”
  三人商量一下,我和小宝去追女学生,戴戴去济良所找刘音音。

  我和小宝分头走,终于跟上了女学生。她沿着小路,一直往南走。我和小宝一左一右,一直跟出宣武门。
  走到菜市口附近,她在一个没人的胡同停下,躲进了房檐里,再闪出来时,变了样。
  这女学生竟是个小尼姑,脑门光溜溜,一身青灰布僧衣,裤子扎进绑腿。
  我朝小宝挤挤眼,继续跟着。
  日期:2016-12-17 11:41:00
  过了菜市口,又拐过几条没人的胡同,穿过一片树林,到了一座尼姑庵,门口写着:七圣庵。小尼姑敲门,里头人开了,她走进去,转身拴上了门。
  【七圣庵,地处今天北京西城区黑窑厂街,陶然亭北边,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宋仁宗时期。】
  我俩站门口等了一会儿,敲了敲庵门。

  开门的是个老尼姑,穿得像打杂的。我说,想拜访妙琳师太。老尼姑扫了我俩一眼,说:“施主找错了,没找个人。”说完,关了庵门。
  小宝说:“怪了,这里头肯定有事儿。”抬手又要敲门,我拉住他,躲进树林里。
  我点了根飞马烟,坐在树墩子上,说:“佛门圣地,要有什么事儿,得等到晚上。”
  民国后,北京乱了一拨又一拨,很多寺庙道观都荒掉了,有的被军阀征用,做什么的都有。

  附近没什么吃饭的地方,我俩熬到晚上,饿得浑身没劲儿。
  八点多,陆续来了几辆车,都是装满水晶电灯的洋车。车上下来的,不是西装,就是长袍,撂给车夫的钱叮当响,不像一般人。
  盯到九点,一共进去了九个人。
  我俩从树林里出来,收拾收拾身上衣服,理了理头发,又去敲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