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究竟是多少?》
第22节作者:
szgou 日期:2009-10-28 16:40:35
第三章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环境问题是个大问题——再论绿色GDP
1952年12月5-8日,伦敦大雾笼罩。在大雾笼罩期间,有四千人死于呼吸疾病,大雾之后几个月,另外有八千人因此而死亡,这便是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后来这样的悲剧仍连续上演了几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似乎一直是一个悖论,似乎经济的发展总要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大多数国家都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英国的泰晤士河,纵贯欧洲的莱茵河等无一例外。
只要有人类的活动,必然对环境带来破坏。在工业革命前期,人口稀少,如中国在数千年中总人口一直维持在1亿以内,这时根本不存在环境问题。但工业革命使产出成倍增长,也使人口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最终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环境问题根本还是人口数量严重超过了环境及资源的承载力,当你每天看到成车的生活垃圾被转运,到处是辛苦的环卫工人时,可能会无限感慨,地球对环境承受的极限是什么呢。
从社会经济的运行来看,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只有减少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不顾及资源浪费及环境的污染,才可能降低产品的成本,从而获得竞争的优势,对环境保护的忽视也成为当地父官无奈的选择。如果一开始就把各方面的保护做好,估计就没有经济价值了。俺有同学在搞招商,他们可是紧盯着东部沿海城市因高能耗、重污染等原因而刷下来的项目,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凭什么吸引资本家到穷乡僻壤里投资。
对环境的污染及资源的浪费可以换取经济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物质享受。但当最后对环境进行治理时,可能耗费更大的代价,这显然是一种短视行为。但对于现在想发展经济的地区来说,他们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丰富资源或者是还可以再污染的环境。谁不想过上好日子,谁不想吃饱穿暖,那些嘴脚抹油的绅士们自然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穷人指手划脚,你吃不饱可以忍一忍啦,饿死也没有关系吗,只要不把供他们游玩观察的环境给弄脏了。
中国官员在政绩评定时,GDP是最核心的指标,也仅有GDP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因此,各级官员为了GDP,只有拼命上项目,靠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GDP因此成为制造污染、消耗资源的罪魁祸首。
实际上,对GDP大加指责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并不是用人们对GDP的仇视就解决。GDP只是一个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指标,它不可能代替人们的道德评判,不可能替代法律,也不可能去掉GDP核算就可以把环境问题解决掉。
只要按正确的核算方法,从GDP的数据中使用则可以看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工人生产环境保护产品是创造了社会的财富,而当环境保护实现时,则是社会财富的运用。当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行业时,那将是人类的一大悲哀,这也意味着人们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环保产品的生产。环境保护的支出不可能由个人来承担,这也意味着政府将耗用宝贵的公共资源。
为了将资源及环境成本计算进去,人们讨论提出绿色GDP,但绿色GDP难以形成一个单独的核算体系,它更多是在GDP核算的基础上算入对一些经济指标进行了修正,并不可能撼动GDP的核心地位。GDP不是万能的,我们只有还原GDP本来的面目,对SNA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才能发挥GDP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日期:2009-10-28 23:29:07
第三章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需求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人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生产力已经显著提高,特别是产业革命以后,这种提升更是几何级数的。巨大的产出不再仅仅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还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希望能过上更加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生活,影视娱乐、旅游、健身、美容、艺术、教育等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自09年初以来,中国电影市场单周票房已经连续数十周过亿,而暑期档票房达到了16亿,电影市场的火爆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这说明了什么了呢,经济危机来了,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道喜欢沉浸在电影世界中来解脱自己吗,显然这并不能说明问题的全部。在当前科技条件下,网络电视、DVD、高清影院等已经非常普及,人们为什么还愿意进电影院呢,套用一句流行的话,俺看的不是电影,是欣赏那种情调,人们去电影院很多时候是冲着自己喜欢的明星、或是报纸的宣传,也可能只有影剧院才能提供那种氛围。
影视娱乐圈煞是热闹,在天涯里八卦娱乐版块第一的位置一直难以被撼动。现在明星代言、走穴、娱乐节目满天飞,丰富着人们的业余生活。影视娱乐看似与实体经济挨着不着边,实质上它仍然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现在电视台不仅节目不收费,为了收视率不惜血本购买各种影视作品、斥巨资制作各种栏目,其目的也是为了收视率,这可以获得巨大的广告收入,而这可以维持电视台的营运。生产商借广告提高了知名度,增加了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广告支出会作为C3转入商品的成本,最终由普通消费者买单。这里电视台便可看成一个生产性的企业,为生产商提供生产性的服务,构成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环节。代言走穴等更好理解,如果是个人行为则属于M的一部分(对于生产商而言仍是成本),代言费用进入成本,成为价格的一部分,而明星们获得等额的购买力,将社会总供给相应的那部分买回来。
人们有闲心,有闲钱去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其本质是由于人们只需要利用较少的时间生产出生活必需品,人们基本生活品的生产因生产力的提高其产量大幅度的提高。以刷牙为例,人们一般刷两次牙,一个月换两次牙刷,以全国13亿的人口规模,也不需要投入多少人力和物力在上面,满足人们的吃穿住行所需要劳动力也是相对有限的。
在工业革命初期,因为机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产出成倍增长,工人只有失业,愤而变成为砸机器的行为。但现时代,这些节余的劳动力却可以用来从事第三产业,满足人们花样呈出各种不同的需要。实际上也只有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第三产业才有发展的空间,巨大的产出为第三产业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条件。
因此,人们的需要不局限于是有形的东西,也可能是无形的服务,而无形的服务可能在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在考虑和核算GDP时,不再局限于物质形态,还必须包括无形的服务。在六部类模型中,最终服务从最终产品独立了出来,这样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使我们的经济分析是建立在坚实的经济现实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种种假设。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内涵已经较马克思时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马克思认为微不足道、可以忽视的服务业逐渐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导力量。
1993年对SNA进行修正后,提出将地下经济纳入GDP核算。从整个社会的运行状况来看,所谓的地下经济也是社会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仍然满足了人们某种的需要,而提供这些服务需要固定的经营场所、从业人员,需要与其它行业或部门进行商品的交换,需要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也需要购买各种中间品及服务等,只是他们不照章纳税,难以纳入统一的监督和管理,
其实人们非常关心黄赌毒是否需要计入GDP,从本质上来看黄赌毒也是地下经济的一部分,它也满足了人们的某些方面的需要。赌博有输有赢,可以看成社会的二次分配,而作为庄家是要抽水钱的,这也可以看成是赌博双方为了享受这种心跳和刺激而支付的费用。水钱作为庄家的收入,他用来支付“员工”的工资,支付租金和各种利息,最后也有盈利,如果没有盈利,估计也不会有人冒风险当活雷峰。与“地上经济”不同的是,这里不用交税,只是披着合法的外衣或者在赌博合法的国家家除外。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有需要,便有市场去满足它,便出现相应的商品生产和交换。腾讯设置有首席体验官,他就是不断从消费者的角度对腾讯推出的各种产出提出意见,以不断改进,使之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如现在火爆的开心农场很快获得市场的认可,其成功的密诀就在于紧紧抓住人们的需求,赚得盆满钵盈。
在前面对多部类模型的分析和讨论中,基本是基于静态的分析,其实我们仍可以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多部类模型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我们一般将总供给看成是一种物质形态(包括最终产品和最终服务),而总需求是一种货币形态,而这两者是可以暂分离的,也因为纸币本位的实行,更容易将他们分开。随着人们需要的变化,可能将原来本应该用于某种商品购买或服务的购买力而用于新商品或服务的购买,这样新商品或服务的产量不断扩大,原有的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生产发生相应的萎缩,这导致整个社会产业结构实现了转移。由于一个经济体都非常巨大,这种转移往往并不会对原有生产造成巨大的冲击,只是有工厂倒闭,同时也有新的工厂成立,工人失业,最后又重新找到工作。这种转移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被人们一时觉察出来。
人们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这也决定了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前几十年人们还在使用半导体的收音机,但现在这种东西基本上消失了,伴之而来的是MP3等,在今后人们的爱好会生怎么的转换,是很难预料的,但对市场最为敏锐的人,则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生产不断发展的结果,它是以为人们的需求为中心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产业结构,也这反映出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结合前几节的论述,可以看出,需求是生产最大的推动力,它直接反映在社会经营性资产的扩大,就业人口的增多,产出的增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