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修订版)》
第60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4-22 08:30:04
  NO.110
  我个人认为,史书的记载必定有不少夸张甚至失实之处——苻生的言行看起来实在是太过荒唐,太过不合常理,而过于不合常理的行为总是令人怀疑其真实性的,就像如果一个老头在80岁的年龄宣布自己老树开花枯木逢春再次喜当爹,别人肯定不会相信一样。
  但如果说苻生“仁而不杀”,似乎也不太可能是事实,因为他确实杀了很多大臣,这是无可否认的,只不过应该是事出有因,如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就推测说,苻生之所以会诛杀梁安、雷弱儿等人,很可能是因他们有通晋的怀疑。
  实际上,苻生在位期间并非全是胡闹,他还是做过一些正事的。
  比如说,平定了劲敌姚襄。
  姚襄怎么会和前秦干起来了呢?
  这事说来话长。
  在和殷浩翻脸后,姚襄最初是屯驻于盱眙(今江苏盱眙),但他知道那里并非久留之地,毕竟这地方离东晋都城建康实在是太近了,卧榻之侧,岂容他姚襄在此长期酣睡!
  该往何处去呢?

  他的部众大多是北方人,全都劝他北上。
  公元355年春,姚襄自称大将军、大单于,率部离开了盱眙,开始往西北方向进发。
  走到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他们遭到了东晋军的阻击,被打得大败。
  姚襄收集散卒,很快又重振旗鼓,之后他们转向西南,占领了许昌(今河南许昌)。

  在许昌休整了一段时间后,次年姚襄又率部继续西征,攻打古都洛阳。
  当时盘踞在洛阳的是军阀周成。
  周成本是冉魏将领,在冉魏灭亡前曾投降东晋,但不久后就再次反叛,并袭取了洛阳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姚襄把洛阳团团围住,百道攻城,日夜不息。
  转眼几个月就过去了,洛阳城始终岿然不动。
  倔强的姚襄却依然不愿放弃,不拿下洛阳,他誓不罢休。
  你挡得住我一次攻城,挡得住我两次攻城,但你一定挡不住我总是攻城!
  然而,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姚襄把周成当成自己的猎物,却根本没想到他自己竟然成了另一个人猎杀的目标!

  这个人,正是东晋大都督桓温。
  公元356年7月,桓温率军从江陵出发,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北伐。
  8月,桓温进抵伊水(洛河的支流,位于洛阳以南),姚襄闻讯大惊,连忙解除了对洛阳的包围,全力迎击桓温。
  他一面将精锐埋伏在伊水北面的密林中,一面遣使对桓温表示,自己愿意投降,但要请他令晋军稍微往后退一点。
  他的意图是,趁晋军后撤之际发起突然袭击,一举将其击垮!
  他这点花花肠子,当然瞒不过满肚子花花肠子的桓温。

  桓温毫不客气地回复他说:我是来光复中原,拜谒皇陵的,与你无关。你要想投降就自己放马过来,不要再派使者来啰嗦!
  无奈,姚襄只好把部队从树林中拉出来,依托伊水与晋军交战。
  桓温亲自披甲上阵督战,晋军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顿兵坚城之下数月之久早已疲惫不堪的羌人怎么抵挡得住?
  最终姚襄大败,只好率残部狼狈逃走,桓温乘胜追击,追了一段没赶上,便回到了洛阳城外。

  城内的周成见桓温大兵压境,自知不敌,只好宣布投降。
  桓温率军浩浩荡荡进入洛阳城内,随后又拜谒了西晋诸皇陵,由于多年战乱,多座陵墓毁坏严重,他又命人逐一将其修复。
  不过,桓温并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老巢荆州而长期待在在洛阳这样的前线,在留下几员将领和两千人守卫洛阳后,就匆匆率部带着三千多户百姓返回了江陵。
  日期:2016-04-25 08:38:36
  NO.111
  再看姚襄。

  尽管他的战绩不怎么样,甚至堪称是常败将军,但他却天生就具有超凡的魅力和超高的人气,可谓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鱼见鱼嗨,鸟见鸟呆,当时人对他的评价是:神明器宇,孙策之俦,而雄武过之——英明如神,胸怀宽广,如同三国时的孙策,而雄才武略还要更胜一筹。
  有人更称他集孙策和刘备的优点于一身:勇略赛孙策,仁义如刘备。
  正因为如此,虽然他屡战屡败,但每次失败后,百姓只要知道他的下落,总是会争先恐后地来投奔他,这也是他屡仆屡起的重要原因。
  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姚襄先是逃到了洛阳以北的邙山,在那里有五千多百姓抛妻弃子前来追随他,接着他北渡黄河,又有四千余户百姓扶老携幼前来归附他,于是声势复振。
  之后姚襄率部抵达襄陵(今山西襄汾),前秦并州刺史尹赤率部从平阳(今山西临汾)投降了他。

  从此,他便在河东(今山西西南部)落下了脚。
  就和输红了眼的赌徒手里只要稍微积累了点资本就想着要博一记一样,随着境遇的改善和实力的增强,不久之后,野心勃勃的姚襄又再次萌生了和前秦争夺关中的念头,且一发不可收拾,如婴儿渴望奶一样急切!
  公元357年4月,他率部从北屈(今山西吉县)出发,向西渡过黄河,进屯杏城(今陕西黄陵),派人四处招抚附近各地的羌人,很快,就有五万多户羌胡部众以及关中百姓归附了他。
  对此,前秦主苻生当然不会视而不见,他马上派卫大将军广平王苻黄眉(苻健兄子)、平北将军苻道(前秦宗室)、龙骧将军东海王苻坚(苻雄之子)、建节将军邓羌等人率部前去讨伐。
  姚襄知道自己手下尽管人数不少,但大多是新归顺的乌合之众,战斗力不强,便深沟高垒,坚守不战。

  邓羌是前秦名将,不仅骁勇无比,而且深通兵法,他对主帅苻黄眉说:姚襄之前多次战败,锐气已经丧失。如今他不敢出战,正说明了这一点。此人性情刚狠,容易被激怒,如果我们鼓噪而进,直逼其营垒,他必然会忿而出兵,可一战而擒。
  苻黄眉从之,便命邓羌率三千骑兵在姚襄营门前列阵挑战,同时让人大肆辱骂,用最恶毒的语言,一个不漏地问候了姚家的所有女性亲属。
  年轻气盛的姚襄果然忍不住了,不顾谋士的再三劝阻,尽率其众出营决战。
  邓羌假装不敌,边战边退,逐步把姚襄诱到了前秦军的包围圈。
  苻黄眉、苻坚等人率伏兵尽出,邓羌也回兵再战,前后夹击,大败姚襄军。
  激战中姚襄的战马倒地,把姚襄摔下马来,秦兵一拥而上,将其擒斩。
  姚襄死时年仅27岁。
  主帅一死,其部下自然也彻底失去了斗志,很快就溃不成军。
  见大势已去,姚襄的弟弟姚苌只得率残部投降了前秦军。
  这支当初曾和氐人苻氏一起被迁往关东的羌人武装,自后赵灭亡以来,就像一条找不到出路的河流,在神州大地上乱冲乱撞了五年多,现在他们终于汇入了前秦帝国这条大江,若干年之后,他们还将再次独立出来,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回到现场。
  在击败姚襄后,苻黄眉意气风发地率军凯旋而归。
  然而,苻生不但没给任何封赏,反而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辱骂他。

  苻黄眉难以接受,便密谋暗杀苻生,自立为帝,不料事情败露,反被苻生处死,许多王公贵族也受到牵连,无数人头落地。
  长安城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