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男人的销售战争:纵横》
第26节

作者: 细雨黄昏红袖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杨耕清楚,大型ERP的服务和家电、PC机的服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家电服务讲究的是及时、热情。就如海尔的口号“真诚到永远”,但是管理软件讲究的却是对行业的理解、科学的项目管理和有效的知识转移。至于是不是一定要下着雨按时赶到客户那里,倒不是特别重要。杨耕记着普华的顾问往往一两周才去一次。但是的确能够解决问题。

  会谈总算结束了,两人握了握手,毕凡又满脸真诚的感谢了一番。杨耕倒觉得自己应该感谢他。不为别的,就为受了这半天教育。
  走出会议室,毕凡快步向自己的办公室走去,杨耕发现毕凡走路的姿势很特别,始终是低着头,皱着眉,一幅若有所思的样子。忽然想起了自己家乡的一句老话:低头的汉子仰脸的婆。
  杨耕回到工位,王冲、钱青、黄家富、赵菡几个人围了上来,一个月的时间,大家已经比较熟了。相互之间说话也随意起来,杨耕知道大家正在逐渐的接受自己。
  “老杨,又被表哥提审了?”黄家富拍了拍杨耕的肩膀,一脸同情的问道。
  “表哥?什么意思啊?”杨耕不解的问道。
  “专门制作各种表格的大哥啊。”黄家富解释道。

  杨耕还是有点迷糊,王冲接着道:“毕大人特别善于制作各种各样的Excel表格,人家做表不是一张张的,而是一套套的。不是做一次就完,而是每个月甚至每周都创新一下,做了表格就得有人填啊,这就苦了他下面的兄弟了。一个个就成了苦哈哈的表弟,表妹。”
  杨耕明白了‘表哥’的意思,他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领导。拿着画表当管理。这种管理方法是比较典型的‘幸福我一个,辛苦千万人’,而且是为了管理而管理,不是为了业绩而管理。
  “让我猜猜,我们敬爱的表哥,是不是又给你看他的表扬信了?”黄家富坏笑了一声,带头问道。黄家富的体形和相貌都像极了著名导演张艺谋,尤其是笑起来后鼻子两侧的深沟。所以杨耕第一次见他的时候,忍不住问了他的籍贯。答案是:陕西。
  “你怎么知道?”杨耕愣了一下
  “我怎么知道?我们都被洗礼过。我们表哥的主要任务就是天天逼着手下的兄弟到客户那里要表扬信。如果客户不给写,就找机会自我表扬或者相互表扬一把。写了这么多,总的有人看啊,所以就只能牺牲我们这群人当观众了。”一群人望着杨耕哈哈大笑。
  赵菡也撇了撇嘴,不肖的说道:“这位领导从来都是认认真真地听、认认真真地说,就是从来不会认认真真地干,当然领导布置的除外。”赵菡毕业之后就到了飞捷,最近已经连续两年是销售状元了。始终被一个女孩压着,搞得王冲、黄家富一帮大老爷们很是郁闷。

  看到大家聚在一起说笑,马达也从办公室走了出来,大客户部的工位都在大厅里,大厅的四周是各位领导的办公室。马达的办公室就靠近大客户部的工位,有什么事马达都是习惯喊一嗓子。他的门很少关上。大家有什么事,比如现在的合法集会。马达也会看得很清楚。
  问清楚情况,马达的眉毛向上竖了竖,嘟囔了一句:“这鸟人可真够能算计的!”不过马上又恢复了笑容,冲着杨耕道:“老杨,来我办公室,咱得策划一个大案要案。山西的。”

日期:2009-09-10 08:46:10

  第六节
  在春节过后的一个月里,朱弘毅已经是第二次来太原了,他觉得这座城市那都好,就是环境不好,感觉比北京还要差,很少能见到蓝天。不过他很喜欢太原的武宿机场,因为它离市中心实在太近了。在朱弘毅的印象里,恐怕只有昆明机场和厦门的机场可以有一拼了。离市中心近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避免被出租车司机痛宰。他到不在乎多花那点出租车费,关键是那种智商被侮辱的感觉实在受不了。

  朱弘毅几次来太原的目的都只有一个:蓝海化工的项目。这个项目是太原分公司在春节前报上来的,一开始并没有引起朱弘毅多大的兴趣,直到太原分公司的销售周晓光告诉他客户预算的时候,他才瞪大了眼,当即决定自己操刀。
  这是家军转民的企业,去年又和芬兰的一家公司合资。本来企业相对传统,管理软件还上不了议事日程。但是芬兰那边坚持要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所以项目就顺利地在董事会通过了。朱弘毅前几次主要是接触蓝海股份信息中心和集团办的人。偌大的集团其实连信息部门都还不成气候,虽然名义上以他们牵头,但是看起来没有多少自主权。所以,朱弘毅迅速的把主攻方向调整到集团办。他想通过集团办走上层路线。

  在朱弘毅看来,从上向下打,永远都是做项目最快的方式。而蓝海股份有两个总经理:中方和外方。其中外方为主。朱弘毅从侧面了解了一下,中方总经理是军人出身,对信息化的理解比较浅,对这个项目也不是特别关心。所以他决定和外方总经理会一会,这恰巧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朱弘毅为此认真下了一番功夫,他从前对芬兰的了解只限于两个方面:寒冷的天气和诺基亚手机。这段时间,他仔细研究了芬兰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和蓝海合作的这家企业的背景资料。这也是朱弘毅做项目的一个习惯:做好功课。多年的销售经历告诉他,无论有多少经验,都不如前一天晚上下的功夫更有效。不过在他来的前一天,周晓光告诉他一个哭笑不得消息:外方总经理实际上是个中国人,在芬兰工作过十年,加入了芬兰国籍,现在又被派回来了。

  来太原的第二天早上,朱弘毅和周晓光就赶到了蓝海集团。蓝海集团并不在太原市里,而是在距离太原市的三、四十公里的一座偏僻的大山里。中国的军工企业很多都是建在类似的地方。不过蓝海已经实现军转民,只是由于是高污染的化工企业,所以仍然不能靠市里太近。
  办公大楼非常新,墙上却光秃秃的,没有像其他一些企业一样搞一些公司文化之类的东西挂在墙上,不知是不想做还是没来得及。办公大楼有些冷清。空旷的大厅里,只有前台小姐瑟缩的跺着脚,帮着朱弘毅俩人登记。
  这次的见面是通过办公室副主任安泉约上的,安泉是周晓东的同学,也是这次选型小组的成员。虽然是副主任,但是主持工作。实际上前期的很多项目信息也是安泉透露给周晓东的。在安泉的引领下,两人来到总经理办公室,准备拜见外方总经理曹诺。
  曹诺的这间办公室足足有八十个平方,上午的阳光毫不吝啬的从朝南的四个大窗户里射进来。朱弘毅觉得用“宽敞明亮”四个字来形容这间屋子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屋里除了一套沙发,就是‘很远’处的一个大班台。台后面的男人正埋头在笔记本电脑后面。安泉上前低声说了几句。男人抬起头来,打量了朱弘毅一眼。指了指沙发,说道:“两位,请坐。”

  朱弘毅并没有立刻坐下,而是掏出名片,递了上去。“您好,曹总。打扰您了。”朱弘毅一边递名片,一边认真观察着曹总。
  曹诺大约四十岁左右,头发梳得很整齐,身体看起来却有些单薄。不知是不是因为阳光的反射,脸色显得很苍白。眼睛总有些闪闪烁烁,好像有点不自信。朱弘毅对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孤单’,尤其是站在偌大的办公室里。
  “叫我Eric吧,大家都这么叫,我听着也习惯。”安泉出去后,三人坐在沙发上,开始了会谈。
  “我的英文名字是Frank,不过这几年已经很少有人这样称呼我了。”朱弘毅笑了笑,说道。朱弘毅的位置正对着Eric。他注意到Eric说话的时候目光总是喜欢躲躲闪闪,而不是正视着谈话对象。
  “你是海龟,还是从前在外企?”Eric好奇的问道。
  “在外企工作过几年,一直做顾问。”朱弘毅一直觉得销售实际上就是给客户做顾问。尤其是管理软件的销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