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修订版)》
第54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3-25 08:32:49
  NO.99
  冉闵死了,但太阳还是照常升起,黄河依旧向东奔流,历史的车轮也仍然在滚滚向前。
  解决了冉闵这一劲敌,鲜卑人南下的步伐显然已经不可阻挡。

  不过,看上中原这块土地的,并不仅仅只有北方的前燕,南方的东晋也觊觎已久。
  公元352年3月,也就是在廉台之战前夕,被东晋朝廷委以北伐重任的殷浩在观望了整整两年后,终于出手了。
  他任命淮南太守陈逵、兖州刺史蔡裔为前锋,安西将军谢尚、北中郎将荀羡为督统,率军进驻寿春(今安徽寿县),正式宣布出兵北伐,打算趁冉闵北上、中原空虚的机会,一举攻占许昌(今河南许昌)、洛阳。
  在这支东晋北伐军中,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羌人领袖姚襄和他麾下的数万羌兵。
  姚襄是前不久刚刚投靠东晋的。
  在后赵最后一位君主石祗死后,一直效忠石氏的姚弋仲在滠头(今河北枣强)的处境也变得非常艰难,他深知仅凭自己的力量,很难在前燕和冉魏的夹缝中生存,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靠山。

  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投靠东晋。
  然而,当时73岁的他已经病重卧床,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只好把世子姚襄和其兄弟们叫到身边。
  虽然我绝对不是个八卦的人,但是为了证明我是数学很好的理科生,写到这里,我还是忍不住要插句题外话,公布一下由我首先发现的轰动医学界的研究成果。
  史载姚弋仲有42个儿子,姚襄是其第五子,时年22岁,也就是说,姚弋仲人老性不老,老而弥坚,竟然在52岁以后还生了37个儿子,如果史书记载没错的话,世界老年组生子冠军非姚弋仲莫属,汇仁肾宝的代言人也非他莫属!

  有这样光辉的榜样,如今的70后、60后甚至50后,如果你们还以年龄为由不生二胎,不觉得问性有愧吗?
  扯远了,还是回到姚弋仲的病榻前吧。
  姚弋仲使出最后的力气,苦口婆心地对儿子们说:石家待我不薄,我本想为他们尽力,可如今石氏已灭,中原无主,自古以来没有戎狄做天子的,我死之后,你们应立即归附东晋,千万不要干不义之事!
  说完这句话不久,他就去世了。

  其子姚襄继领其众。
  按照常理,姚襄作为姚弋仲的第五子,非嫡非长,世子之位不可能轮得到他。
  但他出众的能力,使这些所谓的常理全都成了浮云。
  姚襄不仅长得高大英俊,相貌堂堂,而且天资聪颖,自幼即以雄武多才而著称,17岁时他就深得部众的爱戴,拥有无数死忠粉丝,很多人都向姚弋仲请求立他为世子。
  姚弋仲本来不肯,可是每天居然有上千人来向他请愿:立嫡立长规矩必须破,世子之位姚襄必须坐。
  迫于广大群众的巨大压力,最后姚弋仲只好同意。
  父亲死后,姚襄就率领全部部众六万户离开了河北这块是非之地,一路南进,在碻磝津(今山东茌平)休整了一段时间后,又掉头向西进发,来到了荥阳(今河南荥阳)。
  显然,姚襄的意图是与前秦争夺关中。

  这当然不符合姚弋仲的遗言,但却代表了姚襄这个少壮派的心声。
  毕竟,他和他的部下老家都是西北人,回归故土是他们的共同愿望,而且在心比天高的姚襄眼里,前秦苻氏并不见得比自己强多少,他们完全有可能战而胜之。
  不过,理想如此理想,现实却是如此现实。
  雄心勃勃的姚襄初出茅庐就遭到了当头一棒。
  在洛阳附近,他们遇到了前秦军的阻击。
  一场恶战下来,羌军大败,死伤无数,就连姚襄自己也因战马被流矢射死而身陷险境,幸亏其弟姚苌拼死救助,才侥幸脱险。
  西归无望,走投无路,姚襄只好率部南下,投降了东晋,被东晋政府安置在谯城(今安徽亳州)。

  姚襄风度翩翩,博学善谈,在江东士大夫中颇受欢迎,尤其和安西将军谢尚关系相当不错。
  这次,姚襄也率本部兵马和谢尚一起出征。
  日期:2016-03-28 08:21:06
  NO.100

  按照计划,谢尚、姚襄的首要目标是许昌。
  其实割据许昌的原冉魏豫州牧张遇本来已经归附了东晋,只是后来由于对待遇感到不满,一怒之下又叛归了前秦。
  听说晋军来攻,张遇连忙向长安求救。
  秦主苻健派其弟东海王苻雄、侄子平昌王苻菁率两万步骑前去救援。
  秦、晋两军在许昌附近的诫桥大战了一场,结果前秦军大获全胜,歼灭晋军一万五千人。

  战后,前秦军将张遇的部队以及许昌附近的百姓五万多户全都迁到了关中。
  而谨慎的殷浩在得知谢尚兵败的消息后,也不敢再进军,退兵回了寿春。
  殷浩的第一次北伐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不过,对东晋来说,这次出兵也不能算是毫无收获。
  他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传国玉玺——之前由于没有玉玺,东晋皇帝甚至被胡人戏称为“白板天子”,其正统性也因此而备受质疑。
  这枚玉玺相传是秦始皇以和氏璧刻成,历经秦、汉、魏、晋四朝,西晋灭亡后相继为前赵、后赵、冉魏所得。

  东晋就是从冉魏手里拿到玉玺的。
  话说在冉闵廉台兵败后,慕容俊趁热打铁,立即派慕容评等人率军南征。
  燕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很快就包围了冉魏国都邺城,之后又不断增兵。
  冉魏太子冉智和大将军蒋干无力抵抗,只好闭门固守。
  由于军粮极度短缺,邺城内再度发生了人相食的惨剧——当初被石虎精挑细选掳掠入宫的数万漂亮宫女,竟然全部被饥饿的冉魏士兵当牲畜一样宰杀烹煮,吃到了肚子里!
  这种行为实在是令人发指!

  我想,“秀色可餐”这个成语的创始者如果了解这段历史,一定不会忍心说出这样的字眼!
  到了这种靠吃人活命的地步,蒋干当然没有什么守住城的信心了,但他又不愿降燕,便派人到东晋请求救援。
  当时东晋将领戴施正奉谢尚的命令进军枋头(今河南浚县),在接到求援信后便向蒋干索要传国玉玺。
  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舍不得玉玺求不来救兵,蒋干一咬牙,把玉玺送了出去。

  不过,即使是晋军主力来援,也未必是前燕军的对手,何况是这么一支小小的偏师?
  没过多久,邺城就陷落了,戴施、蒋干等人狼狈逃回东晋,而冉魏皇后董氏、太子冉智等人则都被燕军俘获,送到了蓟城。
  冉魏就此灭亡,立国仅两年半的时间。
  攻下邺城后,尽管北方各地还有一些残余割据势力,但已经没人可以与前燕相抗衡了。
  慕容氏几代人入主中原的梦想,终于在慕容俊的手上变成了现实!
  公元352年11月,在群臣的拥戴下,慕容俊正式登基称帝。
  此时恰好有东晋的使臣出使到了蓟城,慕容俊趾高气扬地对使者说:你回去告诉你们家天子,如今中原无主,我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推举,已经当了皇帝了!
  对慕容俊的所作所为,东晋朝廷虽然非常不爽,但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如今的前燕兵强马壮、风头正劲,想和它过不去,除非你自己不想过下去。
  柿子要拣软的捏,青菜要挑嫩的吃,包括东晋北伐军统帅殷浩在内的很多朝臣把自己的对手定位在了前秦身上。

  在他们看来,就像一个人考试靠投机取巧得了高分并不代表他有水平一样,苻氏靠乘虚而入得了关中也并不能说明他们有多强,更何况前秦立国还不到两年,根基未稳,应该比前燕要好对付得多。
  正因为如此,尽管不久前刚刚败在了前秦手里,但殷浩并不服输,回去后他就积极筹划再次北伐,目标还是前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