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秘境之鬼血泣》
第34节

作者: 呱嗒小蜗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下次再来,一定让他们好看!”孙正气狠狠说。
  我俩一齐看向孙医生。
  孙医生静下脸,“下次我们要小心——”
  “和这些人啰嗦什么,叫他们进不了院门!” 孙正抢着讲。
  孙医生淡淡一笑,“你什么时候不冲动了,就得道了。”
  “王莉是怎么下的蛊,我离她那么远?”深深皱起眉,实在窝火。
  孙医生不开口,看他的表情,他也想不通。屋里突然寂静。
  中原之地对蛊术向来了解甚少,叔父的书房里有几本相关书籍,但都是粗粗的记载。从古代到民国,官府对放蛊查得极严,只要有人告发,官家在其屋中搜得蛊物,就算铁证如山,立即将下蛊人抓捕。蛊婆下蛊的手段至今还是迷,往往说几句话,看你几眼,就下了蛊,神不知鬼不觉。民国十七年湘西凤凰县发生过一起轰动全国的蛊案,因为害死了母子三人,蛊婆被枪毙,而依据仅仅是从蛊婆家里搜得的蛇、鳖、蛤蟆和纸剪的人形,并没有法律层面上的“证据”。鲁迅在《华盖集》中谈过蛊术“苗人畏蛊不学其法,唯苗妇暗习之。嘉庆以前,苗得放蛊之妇则杀之。嘉庆以后,苗不敢杀妇,则卖于民间,黠者遂挟术以取利”。解放后,也经常发生巫案,但现在讲究科学,讲究真凭实据,所以从没有蛊婆被逮捕。被害人要是气不过,都是私自报复,甚至杀人泄愤,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几乎每年都会发生这类刑事案件,老百姓对蛊婆既恨又怕,惹不起又躲不起,政府对蛊婆更是毫无办法。

  沈从文在很多作品中生动描绘了湘西一带土家族苗族的风土人情。他的散文《凤凰》,对当地人放蛊、行巫的叙述非常详细,但沈从文这样土生土长的苗人对巫蛊的了解也局限于此。湘西巫蛊术千百年来传承极严,其法门除了自己徒弟,亲爹亲妈都不会告知。学术界对巫蛊术的研究一直无从下手。
  孙医生竟能如此轻易解毒,儿戏一般,实在匪夷所思。
  “孙医生,您的医术跟谁学的,这么厉害!”瞧着他问。
  孙医生朝孙正看一眼,孙正也笑起来。“自学的,看书多!”
  市面上从没有书籍详细记载下蛊和解蛊的方法,千百年来从来没有!他和孙正一直古古怪怪。“我知道了,您是苗疆派的高人,隐居这里!”

  两人仰头哈哈大笑。“我就是乡下的赤脚医生,没别的。”
  他肯定有隐瞒,莫非他曾去过湘西,有过奇遇?
  还是想不通王莉为什么带那个病怏怏的小女孩。
  感觉身上疲乏,没精神,吃过晚饭就开始犯困,早早睡了。
  清早醒来,浑身还是乏软。趁他俩打坐行气,来到“聚宝山庄”小区门口。稀饭已经熬在锅里,买了几个烧饼,朝菜场走。不知为什么,今天很想吃鳝鱼。空气非常清新,阵阵凉风吹得爽,就是身上伤痕明显,依旧要穿长裤长褂。“小葛!”一转头,黄奶奶迈着步子,从路口过来,朝我招手。
  “黄奶奶,毛毛现在怎么样?”
  “好咯,好像换了个人。正打算买只鸡去谢老孙呢,也要谢你。”黄奶奶到跟前乐呵呵说。

  “不用客气,还是孙医生有本事。孙医生应该有师父吧?”
  黄奶奶静下脸,一本正经看着我,“他有师父,他师父是活神仙!”
  心里一惊!“他师父在哪?”
  “走了!有几年了,再没见过。他师父真是活神仙,这里的老一辈人都知道,那些事说出来都没人信,我的命就是他救的,我们都称他‘老神仙’。”黄奶奶说着,脸上露出怀旧的伤感。

  边走边聊,进入菜场。一个个摊铺上堆满东西,拥挤凌乱,有推车的有抱小孩的,吆喝声问价声混杂一起,远近一片嗡嗡响。黄奶奶买来一扎青菜,我俩朝里面走。“孙医生是本地人吗?”
  “是的。”一股家禽的粪便骚臭味传来,闻着憋人。来到卖鸡的摊前,问了价,黄奶奶瞧了瞧,一指笼里一只金脖大公鸡,“这只!”摊主打开铁笼,一把抓出公鸡,称过重,付完钱,麻利地杀鸡拔毛。
  脱毛机飞速转动,“嗒、嗒……”,鸡毛越来越少。“孙医生医术那么厉害,也是跟他师父学的吧?”
  “你别看老孙像个农村人,他上过大学。他年轻时考上南京医科大,那时上大学多难,不像现在。文丨革丨时世道乱了,老孙被打成右派,挨过斗,吃了很多苦!”
  我点点头,“能熬过来不容易。”
  摊主弄好鸡,装进袋里,递给黄奶奶。到鱼摊边买来两斤鳝鱼,黄奶奶帮我砍了三块钱价。又买了些配料,我俩往回走。
  “他师父那么神,也是本地人吗?”
  “不是,是山东人。”
  “他师父要是在就好了。”
  “你这么年轻就有本事,没见过老神仙真可惜。不知道他去哪了,好好的不打招呼就走了,再也没回来。老神仙是个好人呐。”
  “为什么走,出事了吗?”
  黄奶奶摇摇头,“老孙说老神仙喜欢云游,他儿子小正就是老神仙捡来的,一转眼长这么大了,时间过得快喔。”
  边聊边走,不一会到了诊所。“黄奶奶来了!”我喊一声。他俩从里屋快步出来。
  “老孙,毛毛现在正常了,幸亏有你!”说着把鸡递给孙医生。
  推让几下,孙医生接过鸡。“刚才和小葛谈起老神仙,老神仙现在在哪,你们一直没联系吗?”
  孙医生看我一眼,我不好意思笑笑。
  “师父是个闲云野鹤,估计这辈子见不着他了。”
  来到厨房,稀饭已经熬好,把锅端进屋,孙正拿来碗筷。
  两人聊一会,黄奶奶回去看毛毛,走出院门。
  孙医生吃完一个烧饼,看了看我,张开嘴,“我知道你很好奇,但我确实是个普通人,不是什么苗疆派高人。”
  孙正哈哈大笑,一口饭差点喷出来,我尴尬点点头。
  “师父是个得道高人,你肯定想不到,我遇到他时,他已经三百多岁了。”

  “啊!”头一抬,目瞪口呆,筷子差点落地。
  孙正淡淡一笑。
  “但他看起来只有六十几岁,头发都是黑的。”说完,孙医生喝几口粥。“你对修行之道也有了解,应该知道人的肉身只是个躯壳。”
  “只在书上看过一些记载,听叔父讲过一些见闻,没想到真有这种事!”《国语》和《史记》中都记载彭祖活了八百多岁,埃及史书巨著《埃及史》记载了一个叫伊帕托斯的祭司活了九百多岁,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记载了一代高僧迪班瓦活了七百零六岁。生于康熙年间的李庆远,252岁时接受《申报》采访,谈养生心得,轰动民国,引起蒋介石关注,他在1933年去世,享年256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