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修订版)》
第46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2-19 08:35:36
  NO.84
  这事就这样搁置了下来。
  但石遵不知道的是,石鉴早就被石闵拉下了水——两人之前已经暗中结成了政治同盟,一出宫,他马上就派人向石闵通报了这个消息。
  事态紧急,石闵当机立断——在他的字典里从来没有犹豫这两个字,立即联络了李农等人,火速发动政变。
  凭借手中掌控的兵权,他派遣禁军入宫,轻而易举地抓获了正在和宫女下棋的石遵。
  石遵倒是很淡定,只是轻轻地问了声:你们是谁指使的?
  他得到的回答是:义阳王鉴当立。

  石遵不由发出了一声冷笑:我尚且是如此的下场,他石鉴又能撑得了多长时间?
  他旋即被处死,其母郑太后和太子石衍等人也一起被杀。
  石鉴随后继位,大赦天下。
  石闵被封为大将军、武德王,李农则担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刘群任尚书左仆射,卢谌为中书监。
  值得注意的是,刘群是西晋名将刘琨之子,卢谌则是西晋尚书卢志之子、刘琨的外甥,刘琨死后,两人流落到了鲜卑段部,后来石虎破辽西,他们又被掳掠到了后赵,不过石虎虽然杀人无数,对他们倒颇为优待,刘群被任为刺史,卢谌则出任了侍中。
  不过,两人在后赵虽然官位显贵,但却时时以出仕胡人所建立的伪朝为耻。

  卢谌每每对自己的儿子说:我死之后,在墓志铭上只能写晋司空从事中郎,切勿把现在的伪职写上去!
  出身于华夏名门,却身逢乱世,国破家亡,他们亲身经历了中原沦丧的整个过程,他们亲眼目睹了胡人的胡作非为,他们亲自体会了汉人的悲惨遭遇,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期望着汉人能再次成为中原大地的主宰!
  我个人猜测,刘群、卢谌等诸多汉人名士对石闵来说,相当于酵母对糯米的作用——酵母可以把糯米转变成美酒,刘群、卢谌等人则使得之前曾一度以石家人自居的石闵在民族观念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显然,这次的新政府就是这种观念的产物——皇帝石鉴只是个傀儡,所有的军政大权全部掌握在以石闵、李农为首的几个汉人手中,而原本居于统治地位的羯人则统统被排斥在外!
  这还是那个羯人当家作主的后赵吗?

  不,打着后赵的标牌,施行的却是汉人的统治,这根本就是披着羯皮的汉人政府!
  早就习惯了骑在汉人头上作威作福的羯人贵族们对此当然无法接受。
  感受最强烈的是皇帝石鉴。
  是的,他的确想当皇帝,但他想要的是唯我独尊,而不是现在这样唯唯诺诺;他想要的是大权独揽,而不是现在这样大气都不敢出!
  他下决心要改变这样的局面。
  在某个夜黑风高的晚上,他暗中指使其弟石苞带人去偷袭正在宫中议事的石闵和李农。
  然而石苞怎么可能是石闵的对手?

  这个成事不足的草包不但没能完成任务,还败事有余地把宫中弄得一片混乱。
  看情况不对,石鉴怕暴露自己,慌忙命人拿下石苞,将他杀了灭口。
  石苞之乱就此平定,不过,对石闵来说,这只是个开头。
  接下来,羯人贵族此起彼伏的叛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一浪高过一浪,让他应接不暇。
  新兴王石祗是石鉴的弟弟,此时镇守后赵旧都襄国(今河北邢台),他联络了姚弋仲、蒲洪等人,传檄天下,宣布讨伐石闵、李农。
  石闵连忙派出七万步骑前去征讨。
  然而,外面的葫芦还没按下,里面又起了瓢。

  先是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等一大帮羯人贵族起兵造反,被石闵率军扫平,石成等人尽数伏诛。
  接下来,龙骧将军孙伏都等人又纠集了三千羯族士兵,打算埋伏在宫中的胡天殿,攻杀石闵、李农。
  但要想入宫,当然需要宫里的配合。
  日期:2016-02-22 08:25:15
  NO.85
  孙伏都事先将此事知会了皇帝石鉴。
  石鉴仿佛溺水者捞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激动,他连连拍着孙伏都的肩膀,勉励他说:你真是我的功臣,好好干吧,事成之后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
  然而,孙伏都还是辜负了石鉴的期望。
  石闵毕竟是万人敌,李农也是百战宿将,加上这段时间邺城叛乱频仍,两人的警惕性很高,身边带着大量护卫。
  结果孙伏都等人的伏击不但没有奏效,反而被石闵打得大败,只得带着残兵败将退到了凤阳门。

  石鉴一直站在铜雀台的最高处,一边含着速效救心丸一边战战兢兢地看着这一切。
  眼见孙伏都败局已定,眼见石闵等人离自己越来越近,为了自保,为了与孙伏都撇清关系,为了向石闵表忠心,石鉴赶紧让人打开大门,把石闵、李农召进宫,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说:孙伏都反了,你们快帮我讨伐他。
  不过,对石鉴这种拙劣的表演,石闵早已不感兴趣,他当即命人把石鉴关押起来,严加看管,不准任何人接近,食物都是用绳子从外面高处吊进去。
  随后,石闵率军全力攻打孙伏都,大获全胜。

  孙伏都终于把自己的名字变成了现实——� 尸都城,其他所有的羯族叛兵也全部被杀。
  一时间,从琨华殿到凤阳门,人头滚滚,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杀红了眼的石闵还颁布了一条命令:内外六夷,敢称兵仗者斩!——邺城内外的胡人有胆敢拿起武器的一律斩首!
  自从石勒经营河北以来,尤其是后赵建立后,尊羯人为国人,处处给羯人以高人一等的特殊待遇,因此以羯人为代表的大量胡人纷纷迁居以邺城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在这一带形成了胡汉杂居的局面。
  而后赵政权对羯人的长期偏袒,也让胡汉矛盾日益尖锐,在他们彼此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只需要一点点的火星,就足以燃起冲天的大火!
  现在这道让胡人缴械的命令当然让城内所有的胡人都感到心惊肉跳。
  枪杆子里出政权,枪杆子没被人宰。
  在胡汉严重仇视势不两立的大背景下,在汉人掌控国家军政权力的大形势下,在石闵这种充满火力的铁腕人物的统治下,再让他们交出手中所有的武器,那他们岂不是成了待宰的猪羊?
  在极端恐慌之下,无数胡人或冲破关卡,或翻越城墙,纷纷逃出邺城。
  这一切都被石闵看在了眼里。

  为了进一步试探人心,接下来他又颁布了第二条命令: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各任所之。——与政府同心一致的人留下来,不同心的人想去哪里悉听尊便。
  同时他下令城门不再关闭。
  这道命令一出,城内的胡人顿时争先恐后地蜂拥出城,而方圆百里内的汉人则争先恐后地蜂拥进城。
  残酷的现实给石闵狠狠地上了一课。
  他终于彻底明白,这些胡人绝对不可能听命于自己,尽管自己也姓石,尽管自己从小在石家长大,但在这些胡人的眼中,他始终是一个和他们格格不入的汉人!
  血浓于水,他如今能依靠的只有这些和他血脉相通的汉人!
  既然这些胡人不能为我所用,而只会与我为敌,那还不如将他们杀光!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羯奴血!
  没有多加考虑,热血上涌的石闵就咬着牙发布了第三条命令: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任何一个汉人,只要能割下一个胡人的首级并送到凤阳门,文官晋升三级官位,武官都升为牙门将。
  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所谓《杀胡令》——网上流传的那篇短短六七百字的《杀胡令》,其漏洞比高尔夫球场的球洞还要多出几倍,显然是如真包换的今人伪作。
  日期:2016-02-22 08:26:19
  附:网上流传的《杀胡令》

  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年今我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 杀我百姓夺我祖庙 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冉闵不才受命于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
  稽古天地初开,立华夏于中央,万里神州,风华物茂,八荒六合,威加四海,华夏大地,举德齐天。蛮地胡夷无不向往,食吾汉食,习吾汉字,从吾汉俗,此后胡夷方可定居,远离茹毛饮血,不再兽人。然今,环顾胡夷者,无不以怨报德,抢吾汉地,杀吾汉民。中原秀丽河山,本为炎黄之圣地,华夏之乐土,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前晋八王乱起,华夏大伤,胡夷乘乱而作,扰乱中原,屠城掠地。永兴元年,胡狗鲜卑,大掠中原,劫财无数,掳掠汉女十万,夕则**,旦则烹食,千女投江,易水为之断流。羯狗之暴,以汉为“羊”,杀之为粮。永嘉四年,围猎汉民,王公忠烈射死者十余万。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纵火,烤汉为食,死者二十余万。太兴元年,愍帝受辱,崩于匈奴。凡此种种,罄竹难书!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强抢汉地为荣。而今之中原,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天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
  不才闵,一介莽夫,国仇家恨,寄于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残喘于世。青天于上,顺昌逆亡,闵奉天举师,屠胡戮夷。誓必屠尽天下之胡,戮尽世上之夷,复吾汉民之地,雪吾华夏之仇。闵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难扭乾坤。华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师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举义共赴戮夷。以挽吾汉之既倒,扶华夏之将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