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人性,让管理事半功倍》
第19节

作者: 寇飞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10-23 20:43:14

  125)怨天尤人: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太多人喜欢抱怨了,因此《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才会如此畅销,好多外企白领也戴着随书附赠的紫手环,无异于暴露了自己“爱抱怨”的弱点。抱怨不如改变。抱怨只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加阴暗。
  任何企业的员工都会抱怨,有的抱怨待遇低,有的抱怨领导外行,有的抱怨制度过严,有的抱怨食堂饭菜难吃,却从来没想过如何一步一步积极地改变现状。
  有的新经理人为了表现“亲民”,在员工抱怨公司时,常常也跟着随声附和。这是管理者的大忌。
  如果你还和员工一起抱怨公司,就表明你还没有完成从员工到管理者的角色转换。你不是普通员工了,但你的思维习惯还没有转变。就像有好多人已经工作了,但是还带着学生的思维方式一样。
  经理人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内向式思维,不怨天尤人,凡是积极寻找对策。比如,你的员工抱怨人事部制度不合理,你应该制止这种消极情绪,否则,你的默许或者附和,将会让这些零碎的抱怨汇流成河,势不可挡。作为管理者,要积极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换位思考。如果员工抱怨的确是有道理,自己作为部门管理者,就应该积极地与其它部门或者公司领导沟通,改变不合理的制度,把“积极改变”的名声留给别人,自己只要达到目的就行了。这种事就应该做得不显山露水。

  管理者处于老板和员工中间,既不能完全站在老板的角度“压榨”员工,也不能完全站在员工的角度,好像民意代表一样和老板叫板,而应该尽力做到“平衡”,老板做得不对的地方,积极“劝谏”,员工做得不妥的地方,要求他们改进。管理者要有一种“全局观”,站在公司发展的全局去处理具体事务,不带着私人感情和部门利益的局限,才能够尽可能做到“公平”。
日期:2009-10-23 21:08:22

  126)优柔寡断:有些管理者不自信,或者不敢承担责任,因此当面临选择或处于决策关头时,常常不知所措,犹豫不决,这往往会让团队进入不安定的状态,人心惶惶。更有甚者,我在某知名企业工作时,每次向上级汇报工作,征求领导指示的时候,领导常常给予模棱两可的答复“我先考虑一下”“你看着办吧”,“你的意见是什么?”要知道,这不是上司对你信任,而往往是他怕承担责任,把球踢给了你,如果按你的办法最终出现失误,责任便理所当然由你承担了。

  管理者、领导者不同于普通员工之处,就在于他要决策并承担责任,因此,不要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要强迫自己当机立断,不要无所适从。但决策也绝对不是盲目的,而是要基于经验、科学分析和一定程度的直觉。
日期:2009-10-23 21:17:13

  127)自我优越:人人都有“自我优越感”,你的上司也不例外,当你表现得锋芒毕露,过于完美时,会让上司感觉自己的位置受到威胁。所以优秀的人才往往要故意暴露自己的缺点,保持谦虚低调,或者多多自嘲,才会让下属感觉你平易近人,让上司感觉你对他没有威胁,让他获得安全感。
  仔细分析一些成功人士的演讲,他们往往在演讲时拿自己过去的一些缺点“自嘲”,因此,听众会感觉原来名人也和我们一样会犯错,反而会觉得你更可亲可敬,如果你过于高高在上,完美无瑕,反而让人在你面前感觉自己渺小,不自在,最终都远离你了,“有敬无爱”的下一集常常就是“敬而远之”了。
  从称谓上我们也可以分清远近亲疏,比如像萨达姆、希特勒这样的独裁者,称呼常常是“尊敬的元首”,只有敬,而对于亲民的周总理,人们的称呼往往是“敬爱的总理”。
  管理者要充分照顾下属和上级的“自我优越感”,从而赢得大家的好感和亲切,而不是距离和疏远。
日期:2009-10-23 21:29:32

  128)饱和心理:前面说过了,人都是喜新厌旧的,但是工作不可能每天都给人带来新鲜感,很多工作都是重复性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婚姻中有“七年之痒”、“审美疲劳”,于是有人选择了分手,寻找能带来新鲜感的伴侣重新开始下一个“七年”,而对于工作,也就产生了消极怠工和跳槽。
  员工长期进行重复性、缺乏创造性的工作,会感觉工作索然无味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饱和心理”。发现这种问题后,管理者应该对这种心理给予“清理”,比如通过培训、通过优秀员工的创新、通过引发竞争、通过调换岗位等,让员工保持工作热情。
日期:2009-10-23 21:58:23

  129)为别人而活:有个很老的故事了,前面也提起过,为了强调,再提一次,晚上下班时,美国员工一定走人,因为他们注重法条式管理,员工依规定做事;日本员工一定不走,因为日本看重终身聘用制,员工以公司为家,为公司卖命;中国员工坐立不安,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要看老板、领导、同事走了没,常要看别人怎么做,因为很多中国人看重别人对他的看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