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修订版)》
第30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11-18 08:33:49
  NO.53
  石勒还非常善于纳谏。
  有一次他外出打猎,主簿程琅劝谏他不要去,并举了三国时孙策遇刺的例子。
  石勒不听,没想到这次真的出了事,他骑的马撞树而死,人也几乎丧命,回来后他立刻对程琅大加赏赐,加封其为关内侯,还亲自向他道歉:不用忠臣之言,吾之过也。
  有了程琅这个表率,其他大臣也都纷纷进谏,按照史书的说法就是自此之后“朝臣谒见,忠言竞进矣”。

  不仅如此,在视察各州郡的时候,石勒还让各地的地方官诏告臣民:诸所欲言,靡有隐讳,使知区区之朝虚渴谠言也——有什么要说的,千万不要隐讳不说,要知道朝廷非常渴望直言啊。
  总而言之,晚年的石勒颇有明君的气象。
  不过,每一块玉都有瑕疵,除非不是天然的,每一个人都有缺点,除非不是真实的。
  石勒当然也有他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他最大的失误是他极力推行的大羯人主义民族政策。
  当时的后赵帝国,实行胡汉分治,即以汉官管理汉人百姓,另置大单于管理胡人,还设专人处理胡人的诉讼事务。
  出身于胡人,且是胡人中地位最低的羯人,石勒自幼就饱受白眼,深受歧视,如今咸鱼翻身成了一国之君,我的地盘我做主,当然要大力抬高羯人的地位。
  他要求称羯人为国人——国家的主人,并且严禁说“胡”这个字,凡是带有“胡”字的东西全都改名,比如胡饼改成麻饼,胡豆(蚕豆)改成国豆,胡瓜改成黄瓜……
  毫无疑问,作为国人的羯人在后赵的地位最高;其次是六夷,也就是其他各族的胡人;汉人(当时应该叫晋人)自然就是最末一等。
  由于胡人的地位远远高于汉人,欺压汉人的现象相当普遍,石勒不得不发出了“不得侮易衣冠华族”的指示。
  不过这一指示仍然是大有问题的,衣冠华族不能侮易,难道平民小户就得任胡人欺辱?
  而事实上,当时的汉人,即使贵为高级官员,遇到羯人,依然是羊遇到狼,除了被蹂躏,别无选择。
  参军樊坦的遭遇就很说明问题。
  话说樊坦因为工作表现不错而受到石勒的提拔,这种情况按照惯例是要入宫向皇帝谢恩的。
  但石勒看到樊坦的时候却大吃了一惊。
  只见樊坦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衣服破,那形象跟乞丐比,手里只缺了个破碗。
  石勒不解地问:樊参军,你怎么穷到这样的地步了?
  樊坦性格直,脱口而出:刚才路上遇到羯贼抢劫,资财都被抢光了!
  话刚出口,他就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胡”字都不能说,“羯字”当然更不能说了,更何况还是羯贼!
  他顿时大为恐慌,只好拼命叩头如捣蒜,很快额头就肿起了七十二个包。
  好在石勒那天心情特别好,居然毫不在意地说:羯贼竟然这样残暴啊!我来偿还你吧。
  樊坦哪里敢接受,依然长跪在那里不起来。
  最后石勒拍着胸脯表态说:我的规定只是针对一般人的,你们老书生不在此列,放心吧。
  樊坦这才敢起身,随后石勒赐给他钱三百万,让他置办车马衣服。
  有人说这件事反映了石勒的宽容,我估计这些人不是脑残就是受虐狂——被强盗抢掠一空,忍不住骂了句而没被强盗头子杀掉,就应该对强盗头子感恩道德?

  我个人认为,这件事其实充分说明了石勒对羯人的极度纵容——在大街上肆意抢劫汉族官员,却不受任何追究,这不是纵容是什么?
  日期:2015-11-20 08:27:02
  NO.54
  除了樊坦,史书上还记载了另一个经常被某些人用来证明石勒宽容的故事。

  据说有一次有个胡人喝醉酒误闯进了宫门,惹得石勒大发雷霆,厉声叱问负责宫门守卫的小队长冯翥( zhù ):刚才进门的是什么人?你为什么不阻拦?
  惊慌之下冯翥忘了忌讳,回答说:刚才有个胡人骑马冲进来,我大声呵斥他,可是他根本不听。
  但说完他就意识到自己犯了禁——说了“胡”字,连忙跪下赔罪,冷汗不停地流,两腿不停地抖。
  看到他这副窘相,石勒忍不住笑了:胡人就是这样难说话啊。
  随后摆摆手赦免了冯翥。
  从这两个故事来看,显然石勒当时禁“胡”的命令执行得是极其严格的,一旦违反就是死罪。要不然樊坦和冯翥在犯禁后也不会这么害怕了——有人甚至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狱,我觉得不无道理。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当时的后赵,羯人高高在上,汉人地位低下,羯人对汉人想骂就骂,想打就打,想抢就抢;而汉人对羯人不要说还手了,连骂都不能;不要说骂了,连说个“胡”字都不能,只能逆来顺受,被骂应该,被打本该,被抢活该!
  毫不夸张地说,后来羯人之所以被汉人几乎灭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石勒的这种极端纵容羯人的民族政策——既然羯人不把汉人当人看,汉人报复的时候自然也不把羯人当人看!

  当然,胡汉之间虽然早已矛盾重重,但此时还只不过是地下默默流淌的暗河,要等二十年之后,它才会从泉眼里喷涌而出,以雷霆万钧之势,将石勒苦心构建的后赵帝国和羯人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年!
  正应了那句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皆报!
  石勒当然看不到二十年后的事,现在他最关心的是继承人的问题。
  他有四个儿子,长子石兴早死,次子石弘为现任太子,三字石宏担任大单于、都督中外诸军事、秦王,是名义上的最高军事统帅,四子石恢则被封为辅国将军、南阳王。

  石弘,字大雅,和文盲老爸不一样,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性情儒雅,喜好读书,不过石勒觉得这孩子太偏文了,便派专人教他兵书和武功,然而石弘对这些根本不感兴趣,成年后的他依然是一个文弱书生,成天和一帮读书人在一起吟诗作赋。
  这样一个人,能否担当一国之君的重任?
  石勒心里很是担忧,对中书令徐光说:大雅这个人似乎过于安静,不像是将门之后。
  徐光回答说:汉高祖以马上取天下,汉文帝以清静无为而守天下,圣人之后,必然是不好杀的,此乃天道。
  石勒最崇拜的就是汉高祖,听了这句话非常满意。
  但徐光却依然有顾虑,他顾虑的是桀骜不驯的中山王石虎——石虎身兼太尉、尚书令两大要职,军政一肩挑,权力极大。
  见此刻石勒心情颇佳,他乘机说:太子仁孝,而中山王雄暴多诈,我觉得应逐步削夺其威权,让太子多参与朝政。
  石勒沉默不语,未置可否。

  和徐光一样想法的还有尚书右仆射程遐,程遐的另一个身份是石弘的亲舅舅。
  他和石虎很早就有了过节。
  自后赵建立以来,石虎本来一直坐镇邺城,不过后来程遐趁石勒在邺城修建宮室的时候,劝说他把石虎调走,让世子石弘来镇守邺城。
  石勒依言而行。
  石虎当然不愿意离开自己经营多年的老巢,自此对程遐恨之入骨。
  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石虎不是君子,他喜欢马上就报复。
  他派自己的手下几十人伪装成强盗,在某个月黑风高的晚上闯入程遐的府邸,奸其妻女,抢其财物,随后大摇大摆扬长而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