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情尖兵》
第5节

作者: 青岛小肖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李频频点头,说:“我知道。我正打算通过他的帮忙,把刚获救的袁教授从市内转移出来。这也算是对他的一次考验吧。”
  说着说着,两人已经走进了王副部长住处。
  屋里的饭桌上摆着几盘热菜,每人面前摆着一大碗大米地瓜粥,还有一盘馒头。
  桌旁的两位胶东区丨党丨委的同志还在等着呢。
  “真对不起,我这一啰嗦搞的大家在这唱空城计。哈哈。”王副部长让老李坐在自己身边……
  他一边给老李夹菜,一边说:“今天可没酒喝,你要是早一天过来就好了。昨天,他们还摆酒接风呢……奥,我又忘了,你不喝酒来着。”
  “您吃,我自己来,自己来。”老李嚼着馒头,端起碗来喝了一大口稀饭:“我最爱喝大米地瓜粥。王部长,等有机会您去岛城我请你喝青岛啤酒,原先是德国人开的厂子。现在搞得还挺有名堂。”
  “啤酒?那股怪味我可喝不来。还有那什么葡萄酒,甜兮兮的腻人。还是咱们的老白酒过瘾。”
  “猜我给你带了瓶什么?” 老李贴近耳边神秘地说
  “什么?”

  “泸州老窖。”
  “哪儿呢?快拿出来呀!”
  …… ……

日期:2009-08-17 22:29:45

  六、
  第二天拂晓,天刚朦朦亮。
  一辆农家马车,停在胶东区丨党丨委驻地的村子口,两名年轻的农家小伙子站在马车旁等待着。
  王副部长亲自来给老李送行。
  “王部长,我这一来谈的全是工作,可这私事儿我也得顺带着办点儿是吧。”老李全身上下收拾的利利索索,身穿崭新的浅色夏式长袍、脚蹬敞口的黑布鞋,手里还拎着一只黑色的皮包。加上那黑框的深度眼镜,炯然一副文化人的打扮。

  “尽管说。”
  “小英子怎么样了?三年多没见着这小丫头了。”老李问。
  “怎么还小丫头、小丫头的?都20岁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王副部长微笑着说:“刚从敌占区调回来,现在在局里暂时做机要员。我来之前,她还嚷着要去岛城呢,说是要在你身边工作,正好保护你。”
  老李眉头一皱,连连摆手:“哎、哎,可千万别让她来岛城。还保护我呢,谁保护她?”
  他低身从随身带着的黑提包里取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我是真挂念这孩子啊,真想见见她。这是我送给她的一块怀表,你回局的时候捎给她。就说,我这穷叔叔也没什么金贵东西送她,万一我……就算给她留个纪念吧。”
  “好的,老李。一定转送到。”王副部长接过小盒子,眼圈有些湿润……
  他紧紧拥抱了一下老李:“老战友,你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我们可是说好了要一起迎解放的。”
  老李深深地点了点,转身走了几步,上了马车。赶车的小伙子将手中长长的马鞭“啪”的一甩,马车启动了……
  老李曾随王副部长在上海与敌人进行地下斗争。抗日战争后期,老李被派去了天津继续从事地下工作。一年后,副部也从华东局调到了华北局。俩个人又重逢了。

  老李在天津多次躲过了敌人的跟踪侦查和诱捕。他曾开玩笑的说,跟老天爷协商好了,在他看到解放的那一天之前,不收他走。
  而王副部长知道,由于岛城的地下斗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老李在市内始终处于危险四伏的环境中。他一直暗暗的替老李捏了一把汗……
  马车伴随着悦耳的马铃声,渐渐走远了。
  王副部长和身后的几位同志依然站在村口,向老李频频挥手……

日期:2009-08-18 21:19:29

  七、
  晴天的时候,岛城的上空总是湛蓝湛蓝的。
  零零散散的几朵白云如同盛开白牡丹花,悠然的点缀在无垠的天穹中。
  午后的阳光暧昧的斜洒在繁华的中山路上……
  这条路市内主要商业街上,店铺林立,行人络绎不绝。岛城流行着这么一段话“身穿‘谦祥益’,脚蹬‘盛锡福’,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吃饭‘春和楼’,买药‘宏仁堂’”,这六家“老字号”商铺都在这条街上。

  宽畅的马路上,一辆辆黄包车拉着丝绸锦缎的阔太太们、礼帽长袍的老爷们,穿梭奔行。时不时,有几辆大小不一的黑色轿车从马路中央鸣笛驶过。
  岛上最负盛名的“春和楼”酒楼的旁边,便是中山路与天津路的交叉路口。有两个穿着戴着大沿帽、黑制服的国民党丨警丨察拎着白黑条纹的警棍,驱赶着一群衣衫褴褛、捧着破碗的小乞丐……
  一位戴着圆墨镜的年轻人,正顺着天津路匆匆走来。
  此人看上去二十多岁,中等偏高的个头儿,身材标志,疏剪整齐的三七分头,脸阔棱角分明。一身笔挺的浅色暗纹西装,脚上是一双铮亮的大头黑皮鞋。给人一种俊朗和潇洒的感觉。
  走到路口,往右拐便是岛城的老字号亨德力钟表眼镜店。欧洲风格的小三层楼,门头上是弓形的石雕图文,门头招牌下方的花冈岩板上,镶嵌着一尊老式的德国圆钟,门框两边是棱形的雕花石柱,玻璃店门大敞着。
  那年轻人在门口停下脚步,仰头望了望门楼上那排弓形的石雕老字号,抬腿迈上小台阶,跨进店门。

  这个店的店堂中央是个半圆形玻璃中心柜,里边摆放着各式钟表样品。亨德力以经营高档品种为特色,基本是进口怀表和手表,有精工舍、欧米伽、浪琴、劳力士、罗马等名牌表。还有各种眼镜架、眼镜片,向以验光准确、磨制精良、矫配舒适而闻名。 
  靠墙的一组摆满挂钟的柜台后面,踮踮的跑出一个灰长袍的小学徒,微微哈着腰、笑吟吟的迎接:“呦,这位先生您来了!您是想看看钟表还是眼镜?咱亨德力的钟表眼镜可全是名牌,杂牌及劣货概不出售。”
  “我想配副眼镜。”年轻人伸出手做出一个眼镜的形状,微笑着回答。
  小学徒侧身往里一让:“先生,那您往里面走,上二楼去制镜老师傅那里先验验光。”
  年轻人点点头,快步走到店堂的尽头,踏上窄窄的木楼梯上了楼。

  二楼左面的一间小屋是验光间,再往里走是眼镜柜台和修表部。
  走进验光间里,一位瘦瘦高高,面色有些苍白的老师傅从门口处的椅子上站起身,笑脸相迎。
  年轻人摘下礼帽和墨镜亲切的低声问候:“李叔,您老好嘛?”
  这位制镜老师傅正是老李。
  “方参谋?”老李师傅看清来人后,有些颇感意外。

  “李叔,你还是直接叫我名字吧。” 年轻人笑着说。
  “好、好。来,剑春,快请坐。我出了趟差,去进了批镜片料,昨天一回来就给你表姑打了电话。对了,不是说好下午来吗?”老李让他坐到验光椅上。探出头朝门外的楼梯口瞅了瞅,随手放下厚厚的门帘。
  刚刚坐下,这位名叫方剑春的小伙子就急切地问:“我心里急呀,李叔。你真的帮我打听到我哥哥下落啦?”
  老李没回答,伸手从墙角的小桌底下拿出自己的黑皮包,从里面抽出一本书,翻开后,仔细的取出一张照片递了过去。
  方剑春拿过照片一看,先是一惊,因为照片上是一名威武的解放军。他抬头看来看老李。
  “你仔细瞧瞧是不是你哥哥方剑秋?”老李压低声音说。

  方剑春借着验光间里的灯光转动着角度又详细地观瞧了几眼,鼻翼不由得微动了几下,泪珠差点儿涌出了眼眶……
  照片上,那宽宽的额头、俊朗的眉目,无不透出那酷似父亲的容态,还有唇下的那粒痣。这正是方剑春在十几年前走失的哥哥啊!
  他闭了一会儿眼,努力控制住自己悲喜交加的心情,又轻声地问:“李叔,我哥哥在那边还好吗?”
  “你哥哥自从离开岛城就改名叫郭严庭,他现在是那边的一个团长。”
  “那边的团长是上校军衔吧?他成家了吗?有孩子了吗?”方剑春很想知道哥哥的一切。
  父母病世后,才十二岁的哥哥带着他,从杭州来岛城投奔家乡的亲人,可是,在岛城只找到了在山大医院工作的表姑。一直没有孩子的表姑收留了他们,因当时表姑两口子还只是院里的普通大夫,家里的生活也不算太富裕。为了不给表姑家增添太多的麻烦,他让弟弟留下,自己却不辞而别,只留了个字条说是要去外省闯荡。自此渺无音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